虽然电商为大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但是依然有不少人还不习惯网购,这就给传统零售业提供了机会,想要夺回“失地”,首先应稳住阵脚,不妨先抓住老顾客的心,通过提升他们的忠诚度,从而增加“回头客”;而提升忠诚度的关键,在于获得他们的信任。
对于零售行业来说,诚信经营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失去了它,顾客便不会再上门。很多消费者之所以没有倾向于网购,原因在于对其信任度不够,尤其是上了年纪,或是在网上有不愉快交易经历的人,传统贸易者若是能让他们对实体店建立信任度,就会留住顾客的心。
王先生是一家烟酒专卖店的老板,某次,他在搬货过程中不小心把几条中华牌香烟压变形了,于是将它们撤下柜台,放进仓库。
某天,王先生外出办事,将店铺交与妻子打理,而妻子却将那几条烟卖给了一位顾客。其实,妻子并不是故意的,只是对方一时间要了很多条烟,货架上的货明显不够,加之顾客也没细看,匆忙间导致了这件事的发生。
王先生回来得知此事后,坚持去找这位顾客,他觉得店铺能走到今天,全靠信誉支撑,不能轻易丢了这个“宝贝”,终于,他找到了对方。
原来,是某企业在他这里团购的烟,用于新年团拜会,负责人知道了王先生的来意后很受感动,不仅决定以后都在他这里购买烟酒,还推荐朋友过来买。
不论街边小店还是大型商场,都要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与电商相比,实体店更容易建立信用体系,这是传统贸易者的优势。
店铺一旦有了信誉,想要掌握固定客户就方便多了,此时,很多商家会借机提高价格,意在赚取更多利润。
这便是传统贸易者在定价方面的误区,最合理的定价区间,是以不同商品的成本为定价基础,并结合当前市场情况,而不是盲目地定价,以免出现过高或是过低的情况。
电商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淘宝网成立至今,除了天猫商城,其他商户都可以“零成本”开店,因为淘宝重在人气和品牌,有了这些,其他附加功能才有发挥的空间。鉴于此,传统贸易者也不能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价格。
对于规模较大的零售店来说,提升顾客忠诚度,不能忽视了“软实力”,在此之前,顾客看商家,都觉得对方将手伸到了自己的口袋里,这种感觉很不好,会伤害商家与顾客之间的感情,如果能让他们感受到,商家是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A百货公司去年推出了“入会有惊喜”的活动,一改有偿入会的情况,不仅邀请顾客成为会员,还为他们准备了精美的小礼物,一下子吸引了顾客的目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入会率提升了50%。
很快,百货公司将这些会员的资料整理好,并进行详细的分类,意在分析他们的购物取向,并把需要的商品信息写在电子邮件或是手机短信中,及时发送给顾客。
凭借这种方式,A百货公司去年的销售业绩提升了不少,今年开始,它不仅照样沿用去年的方法,还制作了用于介绍不同商品的实体杂志,放在商店的一楼大厅中。虽然是杂志,但是看起来并不费劲,因为商家已经对商品种类做了整理,顾客想要什么,能够马上知道在哪里买。
与以往的零售门店管理不同,这种方式被称为“精细化管理”,它对“粗放型管理”有改进作用,让顾客觉得更贴心,而这些,是很多电商做不到的。
有人将“零售业”称为一个特殊行业,原因在于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商家必须令顾客感受到贴心的服务。
面对互联网经济日益勃发的情况,传统零售业者必须通过创新手段提升顾客的忠诚度,这里所说的“创新”,不是要求商家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细微处着手,帮助顾客打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包括实体环境和心理环境。
商家若是能时刻把握顾客的需求,就可以根据其购物行为的变化,对现有的购物环境和销售方式进行调整。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多家庭进入中产行列,大家希望自己被称为“VIP”,这时候,商家就要尽量满足这类人的需求,一旦他们因消费达到一定水平而拥有“VIP”资格,就要及时进行跟踪式服务,增强他们对品牌的信心。
此外,提升忠诚度的另一个要求,是商家要用合理的方式体现自身实力。其中,建立自有品牌就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找工厂生产自己品牌的商品,沃尔玛(中国)就是这么做的,虽然短期内商品的种类不是很多,但能够起到给顾客信心的作用。
传统行业想要建立顾客忠诚度,必须把握好最根本的东西——诚信,然后再考虑其他事情,这个过程中,越能站在顾客角度考虑问题的商家,越有可能创建自己的品牌,正因为零售行业关乎大众的日常生活,所以必须让顾客感受到商家的用心,不能给顾客提供方便,或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店铺,是无法做到生意兴隆的。
策略2:顾客看的是陈列
零售店的商品陈列水平,关系到店铺的经营业绩,科学的商品陈列,能够在吸引顾客眼球的同时,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与电子商城相比,实体店更容易给人真实的感觉,眼前的一件件物品,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种真实感是电商无法给予的,加之富有创意,同时符合人们观察习惯的陈列方式,更能让顾客驻足。
“醒目”是对商品摆放的最基本要求,如果顾客连某件商品放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何谈购买呢?一般来说,展台的摆放高度应该在1米到1.7米之间,与顾客的活动区域相聚2米到5米为宜,视场宽度要在3米到8米间,将货物有序地摆放在这个范围内,既能提高商品的可视度,又便于顾客重点观察,甚至触摸。
了解了如何摆放货架,商家还需要让货架上“摆满商品”,简单地讲,就是货物要充足,并且种类丰富,给人很有诚意的感觉。试想,当走进店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心情是否好很多?相反,如果走进一家店,发现商品被稀稀落落地摆放着,顾客一定会质疑:“这是在做生意吗?”可能转身就会离开……
只有当货物十分充足的时候,顾客才会产生挑选的欲望,将不同货物按照性能、质量、款式、造型、包装、用途等,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进一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例如,将主打产品放在最易取的地方,顾客一来就可以拿到,省去了寻找和思考的时间;将气味芬芳的商品,放在最能引起顾客嗅觉感受的地方;将用于体验的商品放在较为空旷的地方,等等。
实体店与网店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顾客放心,所以在进行商品陈列的时候,要便于顾客触摸、选择、试用,也可以在旁边放个小盒子,让顾客品尝,意在减少他们的疑虑,谁能降低顾客的购买风险,谁就能赢得他们的青睐。
W超市是一家连锁企业,在不少城市设有门店,作为一家典型的零售商场,它在商品陈列方面做足了“功课”。
走进卖场,顾客就能清楚地感受到现在是什么季节,例如,夏天的时候,会挂起冲浪等图标,并将这个季节最受欢迎的冷饮广告放在醒目位置。室内布置的整个色调以蓝色为主,既清新又与天气相匹配,顾客一下子就能走到冷饮专柜。冬天的时候,室内装饰以红色为主,将冬天最常吃的火锅食品放在显眼位置。
走到二楼的服装专柜,这种感觉更加明显,不论是衣服的摆放,还是用服装做成的宣传图,都让人有很舒服的感觉。
在某些日用品专柜,超市工作人员甚至用商品搭出了一个个奇特的造型,还经常变换,这让顾客觉得很新奇,不知不觉间也选购了商品。
这种陈列方式被称为“艺术陈列法”,或用新颖的造型、独具美感的艺术字,或用不同式样的组合陈列方式,让商品多一些艺术性,也能起到吸引顾客注意力的目的。
想要让顾客购买更多商品,也可以将有关联的物件放在一起销售,例如,在牙膏的旁边货架放上牙刷、毛巾、香皂等,不仅能够减少顾客来回跑动的时间,还能让他们在这样的提示下,更多地进行需求发掘。
很多商店面临物件种类繁多的情况,无法将上万种商品一一列在醒目处,该怎么办呢?不妨采取“重点陈列法”,将顾客选择率高的商品进行重点陈列,摆在较为明显的地方,而那些周转速度缓慢的商品,则放在重点商品之后。
很多商场都会在适合的时间段里,进行一些主题活动,既然如此,就需要在某些区域装好装饰物,并将此作为背景,进行重点销售。
例如,圣诞节的时候,把鲜花、巧克力、蛋糕、水晶等商品和圣诞树、圣诞老人放在一起,甚至可以单设“小卖场”,目的是为了让顾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实体零售店想要吸引顾客,必须拿出“撒手锏”:让他们有完美的视觉盛宴,不然如何与电商抗衡呢?商品陈列重在抓住消费者的心,商品的摆放一定要尊重顾客的消费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策略3:传统零售行业的“集中”策略
不论业内人士,还是普通消费者,都对电子商务能够覆盖多种商品的能力惊叹不已,其实,在传统零售业中,这种现象也不少见。例如,某个休闲广场内,有各式各样的商店:咖啡厅、KTV、商场、超市、餐馆等,与散落在各个地方的门店相比,综合性较强的“零售团队”更容易吸引顾客。
这就给国内零售业带来了启发,若是能体现出“集中”的概念,就可以帮助商家赢得很多顾客,从这个角度说,选址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商家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在一家便利店的旁边,开设了另一家便利店”,这种说法很通俗,目的是为了告诉零售业店主们:想要开店前,先了解清楚附近有没有相同类型的店铺,避免出现与他人“分一杯羹”的情况。
不要认为无法在原先想好的地方开店,就做不了生意了,随着国内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圈和社区正在兴建,只要附近有居民或是写字楼,店铺就能招揽生意,尤其很多地方建设了大型商场,更为零售业者提供了选择机会。
2000年时,北京市人口规模达到1300万左右,而现在已经超过2000万人,每逢节假日,大量游客涌入北京,致使人口数量甚至最高时达3500万左右,大家都要吃喝玩乐,这就给传统零售业者带来了好消息。
不难想象,在类似北京这样的城市,城中心人口密度非常高,并且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让零售业者看到了商机,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零售商,不仅在主城区有店铺,还加快了在城市边缘开店的步伐,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趋势会不断得到强化。
不论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到了北京后都会去王府井看看,这条承载了百年文化的名街,深深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从理性的角度看,王府井商圈并非零售业者的绝佳选择,因为这里既有外国名牌,也有全聚德、天津狗不理、综合性百货商场、王府井书店……一条街不可能容纳这么多东西,但王府井有独特的历史背景,这是其他商圈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这里并非现代商店的最佳选址。
与其相对应的是西单商圈,它以服装零售为主,沿街还开了不少饶有情趣的小店铺,加之附近有KTV、新式餐馆等,成为年轻人常去的地方,这就是西单一直保持较高人气的原因。
虽以北京为例,但充分反映了国内城市发展的情况,以及传统零售业如何演绎“集中”策略,与电商相比,传统零售业对顾客需求和消费风潮的变化更加敏感,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对实体零售业的影响也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商家不仅要随时掌握顾客的最新动向,还得追踪城市发展趋势和规划。如今,不少商家将目光集中于老城区和传统商业街,忽视了新兴社区可能会带来的利润。前者不仅租金高,还很难立足,尤其对于新开业店铺,后者就少了这些顾虑,加之这类社区多为年轻群体,更具有消费力,所以存在很大商机。
开店前不仅要想好地段,还得确定自己的品牌是否具备竞争力,很多人都看过这样一则笑话:当第一个犹太人开了超市,第二个犹太人就会开餐馆,第三个犹太人便开了浴场……而国人的习惯,是见到其他人开超市赚钱,于是纷纷开起了超市……这样说虽然有些夸张,但反映出部分零售业者的投资习惯。
所谓“集中”,是在某个范围内,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商店,而不是开满了某一种商店,否则就会把顾客吓跑。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高端商品零售业,由于信任度的问题,很多顾客还不能接受在网上购买这类商品,传统零售业者应当把握机遇,打造更令消费者满意的品牌。
与普通店铺存在区别,一个商圈中,精品店的数量必须严格控制,但可以与同类中低端商品同时存在。
例如,某个区域内,大多是平价服装店,如果出现了一两个高端精品店,则会令顾客眼前一亮,店铺优势也能很快体现出来。
当然,对于想要开高端店铺的商家来说,要先弄清楚“商圈历史”,还要看周围是否存在餐饮、娱乐等店铺,否则该区域也很难吸引消费者。
传统零售业想要与电商抗衡,就必须利用好自身优势,当不同功能、类型的店铺“集中”到一起,所蕴含的能量是不可估算的,其目的在于,让消费者体会“逛街”的乐趣,有吃有喝有玩,还能购物,这才是他们想要的,也是电商无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