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依法行政与社会治理比较研究
48794400000068

第68章 必须高度重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重要性(2)

二、必须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国务院2010年10月10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应当讲,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经常、与人民群众权益最直接相关的社会管理活动。应当看到,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行政执法机关普遍开展“防范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的管理工作,此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地扩展和深入,并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方面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和成绩。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各级政府这种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工作大多集中在其行政行为特殊性质及执法风险易发的行政管理领域,如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等,且这项工作多体现为相应行政机关针对其自身业务方面的风险所作出的所属公务人员工作指导性的警示或建议。然而,轰动全国的上海市“钓鱼执法事件”、海南省“砒霜门”、长春市“强拆致人被埋并窒息死亡案”、广州市“二沙岛违法建筑案”等类似事件所反映出的公务人员违法行政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愿”甚至是“民怨”来看,目前各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仅仅把引发行政执法的违法事件的风险定格在个别行政机关或者公务人员的直接法律责任的认识显然是浮浅和有害的。

笔者认为,这种认识之所以是浮浅的和有害的在于:表面上看个别公务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所呈现的违法行为侵害了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当追究违法者甚至相关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但从深层次讲,个别公务人员乃至相关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削弱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公信”基础,而且从根本上给我们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以及行政机关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而这种风险直接威胁着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行政执法风险虽然不必然引发行政违法事件的发生,但每一重大行政违法事件的背后必然是行政执法的风险所引发和演变而成。究其原因,实质上是一些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仅仅把风险的防范局限在单位的“政绩考核”和个人的“人身安全”方面,而未把行政执法风险防范乃至这种风险背后的风险防范提升到关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进而酿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事实证明:每一行政执法中所发生的违法事件,受到最大伤害的实际上是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行政机关的公信力,而这种伤害远远比有关事件本身给相关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更烈。因此,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各级行政机关必须高度重视行政执法风险乃至风险背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必须始终把行政执法风险防范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来抓,从而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此类风险背后更大风险可能性的产生。如果行政机关以及公务人员不能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从根本上预防行政执法风险的产生,必将会严重损害我们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损害国家行政机关的公信力,严重损害我们党和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千百年来妇孺皆知的古训,而这一古训是值得我们行政机关以及每一个公务人员深思的!

因此,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新的角度和高度对行政执法风险乃至这种风险背后风险的防范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行政机关的施政行为不仅要对自己公务人员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来,而且还要从人民根本的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预防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风险产生,从根本上有效引导和控制行政行为,使政府的公共行政行为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各级政府才能真正地赢得公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真正地使施政行为更好地提升到法治水平,才能真正地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防范风险的主要途径

现代社会的行政执法风险特征和中国社会加速转型的高风险性,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行政执法风险的防范,并加快社会改革的步伐,疏通民意表达和利益诉求的渠道,建立调适民众心理、缓解社会情绪、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长效机制。因此,高度重视行政执法风险以及风险背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做好各项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和化解因风险所形成的违法事件产生的社会不良影响已是我们目前依法行政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

首先,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重视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政治与经济的改革正处于极其关键的阶段,由各种社会矛盾所引发的行政纠纷及案件已经成为影响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因此,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政执法风险背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努力作到依法行政,并妥善预防和化解行政执法风险所引发的行政违法案件,是当前行政执法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所面临的一项十分严峻而紧迫的重大任务。2011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因此,我们应当正视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中努力解决新问题。应当承认,目前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社会矛盾逐步集中凸显,不仅给社会管理而且也给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依法创新行政执法手段,如何有效地防范行政执法中各种风险的出现,并努力提升社会管理风险防范的新水平,是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做到依法行政,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风险发生,关键还在于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各级行政机关必须把“队伍建设”作为依法行政、防范风险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和抓好。“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树立“为人民服务”和“依法行政”的形象。行政机关不仅要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和“风险”的警示教育,而且还要不断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从近年来我国“廉政与监管风险防范”的实践看,一个将个人利益或者单位利益看得高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官员和单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在他们面前都会形同虚设。因此,要提高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道德素养与“为官”的道德水准,真正地做到一切社会管理必须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开展执法队伍的整顿工作,搞好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作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实现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工作人员队伍的目标。对于新录用行政执法人员,要严格标准,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切实把好进人关。严肃执法纪律,强化执法监督,将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和执法责任制工作相结合,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从而真正地建设一个精通法律、精干高效的法制机构和一支素质过硬、勇于任事的政府法制公务员队伍。

第三,要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对于行政执法人员而言,严格依法执法,提高执法质量,是预防和化解行政执法风险的主要途径。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内容及要求做出行政执法行为。努力克服执法随意性,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行政执法质量,以防范行政执法的风险。对于执法机关而言,应当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针对本系统的每一个岗位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及责任追究的实施办法,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内部惩处力度。行政执法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重要形式,如果缺少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可能偏离法制轨道,导致专横,滋生腐败,行政管理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公民的合法权益就无法保护。在实践中,有些地方和部门行政权力运行不透明,监督渠道不畅通,人民群众监督没有落到实处;行政部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以及行政问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案不查、有错不纠、有过不惩的问题还相当程度上存在。要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执法责任制的功效以及执法监督机制的作用,建立起以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加大行政惩处力度,以促进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由被动转为主动,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行为的发生,减少违法执法行为,化解执法危机。违法执法行为是否受到依法追究,不仅是衡量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公众对于政府依法行政的考量。因此,行政机关要结合各部门实际工作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行政问责制”中追错标准和操作程序。同时依法加强内部监督,切实纠正执法违法行为,坚决纠正和处理那些在行政执法中故意和过失违法违纪的行为,努力使违法责任追究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加强行政执法的宣传,做好行政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的发生。依法行政与行政机关的行政职能、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是相一致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是将保证行政管理遵循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因此,行政机关应当加大行政执法的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通过行政执法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并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民与政府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以努力构建行政执法部门与社会各界及广大行政相对人的和谐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与化解行政执法风险,避免行政违法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当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与完善包括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等维护群众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行政调解机制,从而使各级政府在新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做好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改革。

综上所述,努力防范行政执法风险背后的风险是我们执政党的“生命线”,努力提高化解行政执法风险的能力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健康线”。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始终把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的工作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大力夯实风险防范各项基础工作,增强风险化解的实际能力,从而使行政执法的风险防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