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家养孔雀鱼百科
48817100000019

第19章 孔雀鱼的饲养实践篇(5)

Q有没有适合初学者饲养的品种?

A从鱼儿是否健壮或是否容易饲养等方面来考虑,马赛克、红草尾、眼镜王蛇王、马赛克礼服等,这些传统的品种状态比较稳定(仔鱼会和亲鱼具有相同的特征),所以可以作为入门阶段的饲养品种。但是,即使说它们状态比较稳定,但是由于繁殖时血缘过于接近,也会出现畸形、体质虚弱或小型化等问题。在掌握了基本饲养方法之后,困难的就是对繁殖用的亲鱼进行筛选和如何避免血缘过于接近的问题。

另外,如德国黄礼服或蓝草尾等受欢迎的品种中,也有很多价格不高但很漂亮的种类,可以作为初学者的饲养品种。这些品种因为很受欢迎,所以价格不高,销售量也很大,并且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个体,所以值得初学者选择。

初学者饲养孔雀鱼的关键之处在于,“在自己能够承受的预算内,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种”。最好不要选择那些比较昂贵的、品种系统维持比较困难的种类。

总之,饲养孔雀鱼是一个爱好,所以最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种类。但是,作为兴趣,如果只饲养那些比较便宜的品种,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况且,饲养便宜的种类和昂贵的种类,所花费的工夫是一样的,所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贵一点的品种,这样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满足感。

在商店里出售的众多的种类中,可以通过比较选出自己喜欢的种类。另外,同一个品种中,也会在特征和体型方面存在个体差别,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个体(照片上为德国黄燕尾孔雀鱼)。

Q放到产卵箱中的孔雀鱼产下一些透明的卵,这些卵能孵化出仔鱼吗?

从理论上说,这些卵属于无精卵,不可能孵化成仔鱼。

孔雀鱼的繁殖方式为“卵胎生”,只要不早产,是不可能生出卵的。即便发生早产现象,也能看到仔鱼的眼睛,并很快长出尾鳍,成为仔鱼的形状。

雌鱼之所以生出透明的无精卵,是由于在可能妊娠的时期,雌鱼没有受精,所以卵一直会保存在雌鱼腹中,最后不得已,排出体外。

雌鱼的这种排卵方式通常会在将一条雌鱼和一条雄鱼一起饲养、或者大的雄鱼与小的雌鱼一同饲养的情况下发生。可以增加雄鱼的数量(雄性鱼数量多时,雌鱼更容易产仔)、将月龄比雌鱼小的雄鱼与雌鱼配对饲养,这些方法都是比较有效的。特别是,由于白子和礼服种类的雌鱼妊娠比较难,所以最好在仔鱼出生3个月后就将雌鱼和雄鱼放在一起饲养。

将腹部变大的雌鱼放入产卵箱的时间,是要看到雌鱼隆起的腹部发黑的部位,是否有“仔鱼的眼睛”时,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后的两三天内,雌鱼就要产仔了。

将雌鱼移至产卵箱的时机,刚刚开始的饲养者比较难以分辨,但随着饲养经验的积累,就会准确掌握了。

Q通过繁殖得到的仔鱼的尾鳍与亲鱼的尾鳍比较,感觉有些薄,是什么原因呢?

关于孔雀鱼品种特征的问题,一般来说,同一个品种中,最好的雄性与最好的雌性交配,得到的后代也是比较优秀的。而没有通过选择的亲鱼产下的仔鱼一定不会有太好的结果。实际上,即使那些特征比较稳定的品种,也会在繁殖中出现一些偏差。正如人一样,同样是同一地区的人,但也有皮肤白的人和皮肤黑的人之分,道理是一样的。在品种特征得以维系的前提下,重要的就是个体的资质了,即个性。

因此,即使那些特征系统稳定的孔雀鱼“品种”,也不一定会将所有特征都遗传给后代,也就是说,孔雀鱼很容易发生遗传变异的。所以,亲鱼与仔鱼的特征会存在微妙差别。

但是说到尾鳍的厚度,不仅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与水质和饲养数量的多少也有较大关系。

总的来说,“亲鱼的选择、遗传和饲养环境”这三个因素,直接影响所繁殖的仔鱼的特征。

问题中尾鳍变薄的现象,据说经常在德国黄燕尾孔雀鱼种类中发生,基本上都是亲鱼选择不当造成的。

国很产大孔的雀差鱼别和,进为口什孔么雀会鱼造的成价这格种有差别呢?

A关于国产孔雀鱼和进口孔雀鱼的差别,从本质上来说,两者都是孔雀鱼,没有什么不同。一般来说,将那些产自新加坡、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地区的孔雀鱼饲养场,并进口到我国的孔雀鱼称为“进口(国外产)孔雀鱼”,而在国内进行系统繁殖的孔雀鱼称为“国产孔雀鱼”。另外,国产孔雀鱼不仅是通过系统繁殖得到的,而且还具有明确的品种遗传因子构成信息和品种的标准。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鱼儿的价格并不等于价值。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喜好来选择。

两者之所以存在很大的价格差异,简单来说,是因为市场的大小和生产成本存在差异。即,有多少人购买的问题。如果将国外产的孔雀鱼看做是“日用品”的话,适合进行系统维持和品种改良的国产孔雀鱼就是“奢侈品”。购买日用品的人比较多,但奢侈品只有那些爱好者才来购买,因此奢侈品的价格便会高了。

关于生产成本,我国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存在着地域性差异和经济差异。例如,在新加坡,自然环境适合饲养热带鱼、劳动力价格也比较低,但是在我国受气候、条件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价格也多少会有差异。

我是刚刚开始饲养孔雀鱼的初学者,一周之前出生的仔鱼,每天都会发生死亡的情况,现在已经全部死光了。我是严格按照饲养书的方法进行饲养的,但弄不清楚仔鱼的死亡原因。我也换水了,也用药了,为什么没有效果呢?

有时候发生孔雀鱼仔鱼死亡或状态不好的情况,大体来看,有鱼的原因,也有饲养方法的问题。

鱼的原因在于,由于进行繁殖的亲鱼的血缘过于接近,所以得到的仔鱼体质会比较虚弱。雌鱼状态不好或盛夏时节出生的仔鱼,由于妊娠期间和产仔时的水温比较高,因此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关于饲养方法,有时候“完全照搬书本”的饲养方式,或者为仔鱼投放饵料不足、或投放过多而造成水质恶化、或饲养数量过多等,都是造成仔鱼死亡的原因。特别是,孔雀鱼的仔鱼要比想象的食量大得多,很多时候仔鱼是“饿死”的。

关于用药,如果是由于鱼儿的状态不好或者不知道病因的情况下,用药也是没有意义的,不仅如此,还可能会危害到鱼儿,因此应该谨慎用药。要记住,没有万能药。另外,如果能早期发现疾病的征兆,或者看到鱼儿的状态不好,有时只需换水和加入一些粗盐便能够缓解症状。还要注意的是,将很多药品同时使用,或者会造成药效过强,或者会造成相互之间药效抵消,所以要尽量避免。

水箱中时常出现螺或线虫,不知该如何处理。怎样才能除掉呢?另外,为什么会出现螺和线虫呢?

螺和线虫并不是自然就出现的,通过饵料或水草都有可能带到水箱中。

螺也有很多种类,红壳螺还可以用来观赏,同时它们还可以吃掉水底的饵料残渣,对孔雀鱼的饲养是有益的。但是,如果数量太多,就会造成饵料不足,它们便会吞食柔嫩的水草叶子,造成水草大量死亡导致水质恶化。因此,可以在水箱内保持较少数量的螺作为点缀即可,不要养殖过多。它们会产下用黏液包裹着的袋状的卵,如果发现就要尽早取出,避免它们过量繁殖。

线虫属于腔肠科动物,圆柱形的身体顶端有六七个触手一样的组织,虽然它们不会捕食孔雀鱼的仔鱼,但会吃掉孔雀鱼饵料。只要几天,它们就会繁殖出大量后代,短时间内就会充满水箱,影响孔雀鱼的生存。虽然没有直接的危害,但也会造成水质污染,因此应该尽早除掉。

可以用药品除掉螺或线虫,也可以将水箱和底砂放在阳光下暴晒,或者还可以用大量粗盐溶解后彻底清洗水箱和水箱中的器具。这些做法都是有效果的。

红壳螺是一种直径约8~10mm的卷壳类贝类。可以吃掉水箱中的饵料,所以很多饲养者将这种螺放置在孔雀鱼水箱中。

短鲷会吃掉一部分线虫,但不可能全部清除。如果不喜欢水箱中有这种虫类,只能将水箱或其中的用具全部更新。底砂或器具可以用开水消毒。

向孔雀鱼饲养专家请教时

向孔雀鱼商店的销售人员或孔雀鱼饲养专家请教问题时,尽量将你最困惑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另外,也应该尽可能地提供你所使用的水箱尺寸、饲养的鱼的数量、水质、水温等数据。为此,应该建立一个饲养日志,不仅记录鱼儿的状态,另外还可以记下每天的水质、水温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