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指出,未来几年经济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未来若干年资本市场的规模一定会发展,从长远来看,一定会以一个超过GDP实际增长速度而发展的态势。所以,不必担忧股市下跌会带给社保基金亏损。李稻葵曾在年初提出了“以社保基金买入大小非”的建议。?《中国证券报》
(选自《华西都市报》2009年6月22日证券版)
上面这篇报道,针对国务院批准《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启动部分国有股划拨充实社保基金的改革这一新闻事件,采访了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社保专家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并运用专家主观解读这一方法,来分析解读这一新闻事件对我国证券市场、社会保障事业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影响。
为什么经济新闻要运用上述两种主观解读方法来报道新闻呢?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证券市场的IPO重启、国有股划拨充实社保基金这些内容,都是十分专业的问题,与我国经济背景具有很深的关联,普通读者通常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记者通常也难以具有很深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报道相关经济事件,就需要向读者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便于读者理解。因此,经济新闻常常运用上述两种主观解读方法来报道新闻事件。下面这几个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当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2008年7月有关重要经济数据时,为了让读者充分理解这些经济数据的涵义,《华西都市报》财经版便采用了如下报道方式。第一篇新闻是一篇动态经济消息,主要报道相关经济数据,其报道方法为客观报道。由于这些统计数据专业性太强,大多数读者难以理解其中的涵义,为此,在同一版面,该报又专门配发了两篇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解读的经济新闻。第一篇《CPI连续三月走低传递哪些信号?》着重分析解读经济数据的意义,第二篇《PPI和CPI为何背道而驰》则重点分析PPI和CPI为何会出现背道而驰的状况。该报还针对四川读者特地报道了四川省同期经济数据以供读者了解。
例文3:
7月全国CPI涨6.3%连续三个月回落
四川CPI同比上涨4.4%,创2007年5月以来的最低涨幅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3%。而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调查显示,7月份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涨4.4%,是四川自2007年5月以来的最低涨幅。
(选自华西都市报2008年8月12日)
油价电价影响CPI
从月环比看,7月份CPI比6月份上涨0.1%。专家分析认为,之所以CPI环比出现上涨,与6月份国家调整油价、电价等因素有关。
数据显示,7月份城市CPI同比上涨6.1%,农村CPI上涨6.8%;食品价格上涨14.4%,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7.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
统计表明,在食品类价格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6.0%(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2.1%),鲜菜价格上涨8.4%,粮食价格上涨8.6%,油脂价格上涨30.8%,水产品价格上涨18.3%,鲜果价格上涨17.4%,鲜蛋价格上涨5.9%,调味品价格上涨5.9%。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CPI累计同比上涨7.7%。其中,城市上涨7.4%,农村上涨8.3%;食品类价格上涨19.5%,居住类价格上涨7.0%。
四川创去年5月来新低
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调查显示:7月份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涨4.4%,涨幅比今年2月份最高时的8.1%回落3.7个百分点,比6月份的6.3%回落1.9个百分点,是自2007年5月以来的最低涨幅。
食品价格稳中趋跌是带动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关键,7月份,四川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9.6%,环比下降0.6%,同比价格涨幅在今年首次回落到个位数。7月份四川的粮价同比上涨6.3%,环比仅上涨0.3%。7月份四川猪肉价格环比跌幅达到4.8%,虽然同比上涨了6%,但涨幅比6月份回落33个百分点。7月份,四川鲜菜价格同比下跌7.6%,比6月份的跌幅减少6个百分点,但环比上涨4.2%。
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屈咏梅实习生石晶
四川7月PPI:同比涨12.4%仍高位运行
本报讯(记者屈咏梅实习生石晶)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的统计,7月份四川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2.4%,在调查的37个行业中,有34个行业上涨,3个行业下跌。
数据显示,7月四川工业出厂产品中生产资料的价格同比上涨13.65%,是带动四川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出厂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2.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上涨50.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上涨36.2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上涨35.2%。
(选自华西都市报2008年8月12日)
□新闻分析
CPI连续三月走低传递哪些信号?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数字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3%,这是今年以来CPI涨幅连续第三个月走低。
通胀压力稍缓
从5月的7.7%、6月的7.1%,再到7月的6.3%,“CPI走低,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系。”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说。
经济专家徐连仲认为,随着本轮CPI上涨的主因农副产品价格的下降,它们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也在降低。“物价上涨与经济过热密切相关。”张晓晶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求关系。
徐连仲预计,8月CPI涨幅会比7月低,第三季度CPI涨幅将在5.5%左右,第四季度将在4.5%左右。
上行风险犹存
不过,居民用于日常生活开支的比重并未明显降低,也反映出当前存在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数据显示,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涨幅。PPI上涨会对CPI产生较大上行压力。“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国际油价等近期出现回调,但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不可能大幅回落,仍会保持较高水平。”张晓晶说。
徐连仲认为,今年后期我国价格上涨的压力仍较大,CPI仍将保持高位运行,防止通胀的任务仍很艰巨。
稳定物价可期
“我对下半年物价形势的稳定满怀信心”,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记者了解到,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下半年我国将继续完善宏观调控,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同时,对相关食品、能源产品的价格继续实施干预措施。“在前期紧缩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后期的调控措施应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徐连仲建议,可考虑通过取消存款利息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对低收入群体提高补贴等措施,增加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在不发生大的不可测事件,并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下,今年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是可期的。据新华社
(选自华西都市报2008年8月12日)
□深度观察
PPI和CPI为何背道而驰?
7月我国P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12个月扩大。而昨日公布的CPI同比涨幅连续第3个月回落,为6.3%。
PPI和CPI这种“一上一下”的剪刀差现象,是从今年5月开始的。5月PPI同比上涨8.2%,CPI上涨7.7%,PPI在本轮物价上涨中首次反超CPI0.5个百分点,6月则反超1.7个百分点。从目前来看,7月反超3.7个百分点,而8月这个“剪刀差”还可能继续扩大。
首先,从历史来看,在物价上涨周期,PPI和CPI的峰值出现的时刻不同,CPI峰值在很多时候较PPI早几个月。以我国2004年前后的物价上涨为例,CPI于2004年7月达到5.3%的高点,而PPI则于同年10月达到8.4%的高点,相差3个月。同时,近几个月以来,由于供需矛盾和资本炒作等原因,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带动我国PPI涨幅明显提升,更凸显了两指标走势之差。
其次,目前PPI向CPI的传导并不顺畅。PPI向CPI传导上涨压力的链条大致有三种:PPI(煤炭、成品油、电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CPI;PPI(采掘工业)—水电燃料—CPI;PPI(原料工业、加工工业)—工业消费品—CPI。由于我国下游产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而且国家对中间产品实行价格管制,导致PPI向CPI的传导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PPI上涨对CPI的影响更多是在心理层面。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我国PPI上涨只有一成左右可传递到CPI中。
再次,PPI和CPI两指标的侧重点不同。CPI中食品和服务业占比很大,PPI则涵盖各种工业制造业产品,两指标的构成因素区别明显。按权重及价格波动性来看,石油价格变动对PPI影响更为显著,而CPI受食品价格影响更为突出。
此外,虽然CPI涨幅近几个月出现了较明显的回落,但这并不能说我国物价进入下行通道已经取得了十分牢靠的基础。有专家表示,未来CPI继续下降至5%-6%时,很可能由于资源、劳动力、环境等涨价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再降下去。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PPI和CPI的差距将会缩小。三季度,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走高的情况下,PPI很可能维持高位。而在宏观调控下,CPI在三季度有可能进一步回落,但回落空间较为有限。到四季度,如果国际油价不发生大幅反弹,PPI由于基数原因可能见顶,从而拉近与CPI的距离。据《中国证券报》
(选自华西都市报2008年8月12日)
§§§第三节经济新闻的常见体裁形式
经济新闻与其他各种类型的专业新闻一样,同样属于新闻中的一个类别,因此,凡是新闻具有的体裁形式,经济新闻同样具有。由于新闻体裁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国际学术界和国内学术界一直未能统一,因此,对经济新闻的体裁分类也难以取得统一意见。为了更好地把握经济新闻的体裁形式和特点,笔者依据新闻传统体裁分类方法并充分考虑经济新闻自身的特点,认为按体裁形式分,我们可以把经济新闻分为动态经济消息、综合经济消息、解释性经济消息、述评性经济消息、深度经济报道、经济调查、经济专访、经济通讯等类别。
一、动态经济消息
(一)概念
动态经济消息,又称“纯经济新闻”,是最常见的一种经济消息类型,也是用以传播经济信息的主要消息品种。
动态经济消息在各大新闻媒体十分常见,下面这条消息,就是典型的动态经济消息。
例文4:
我国生产资料价格连续四周回落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发布的最新监测显示,上周(8月4日至10日),我国重点监测的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较前一周下跌0.4%,112种主要商品中,价格周环比下跌的有45种,持平的有58种,上涨的有9种,生产资料价格已连续四周回落。
从大类来看,有色金属、能源产品、矿产品、黑色金属、农资产品、建材产品价格有所下跌,橡胶产品、轻工原料、化工产品价格与前一周基本持平。
从具体品种来看,农用柴油、锡矿价格跌幅居前,分别较前一周下跌3.6%和2.2%;氯化钾、三元复合肥、纯碱价格分别较前一周上涨2.1%、1.6%和0.5%。
(选自《金融时报》2008年8月14日)
(二)特点
动态经济消息与一般的新闻消息一样,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
(1)突出“动态”。这类消息通常只报道经济领域最新的动态,一般不展开,也不分析解释;
(2)时效性强。这类消息十分注重时效性,通常各大媒体都会抢先进行报道;
(3)一事一报。这类消息一般一事一报,不会涉及其他事项。
(4)报道方法多采用客观报道方法。
上面这个案例,就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上述特点。
二、综合经济消息
(一)概念
综合经济消息是对经济领域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总体性情况的归纳综合报道。主要用以反映经济领域的新动向、新成就、新问题等。
例文5:
一颗中国心叶落要归根
东南亚华裔企业家踊跃回乡投资
[英国《金融时报》12月15日文章]题:回乡投资有利可图
泰国企业界华裔巨头吉滴上月同中国广东省签订了一项植树造林和扩建造纸厂的协议,投资总额高达10亿荚元。这项投资只不过是中国最近得到的潮水般的外国投资中的一部分。这突出表明,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在促进中国经济繁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从1979年中国实行开放政策到去年年底,中国共获得560亿美元外国投资,仅1991年就获得120亿。今年,由于北京又开始大力促进经济增长,外国投资很可能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投资来自香港和台湾,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迅速发展的东南亚国家的华裔实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