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保监局专家解读
保护投保人的知情权
新《保险法》考虑到投保人在保险专业知识上的弱势地位,为充分保护投保人的知情权,该法规定了保险人在明确说明方面的责任。
由于保险公司需要举证证明其除了在保险条款上做出了“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之外,还需要证明其对责任免除部分单独向投保人作了说明。
新《保险法》比较有效地解决投保人由于专业所限,看不懂保险条款的担忧。此举加强了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保护。这对促进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通俗化及销售说明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亮点三30天内完成理赔审核
核心内容:出险后第一时间拿到理赔金,这是被保险人最为盼望的事。但理赔难是保险业的难点所在,理赔流程复杂,拖赔等时有发生。而新《保险法》对于理赔流程作了时间限制。
理赔难一直是保险业的难点之一,新《保险法》中,保险公司的理赔程序和时限被进一步细化和明确。首先,保险公司如果认为客户资料不齐全,要求客户补充有关证明和资料应当“及时一次性通知”。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不能以此为理由要求投保人多次往返递交索赔资料,延误理赔时间。
保险人理赔审核时间不应超过30日,除非合同另有约定。达成赔偿协议后10日内,保险公司要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义务。核定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自核定之日起3日内发出拒赔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热点问题点击
成都市民李小姐:之前购买的保险产品适用于新《保险法》吗?
四川保监局:按照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一般不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就一些具体问题是否适用新《保险法》问题,司法解释将予以明确。
市民杨先生:保险合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复杂难懂的,怎么能比较快速读懂合同?
四川保监局:首先,关注合同上加黑、加粗的字样,这些都是关键部分;其次,仔细阅读格式条款。根据新《保险法》规定,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也就是说,消费者在填写投保单的同时就可以清楚看到自己所投保产品的具体条款了,应仔细阅读格式条款。
您还关注哪些?来电告诉我们吧
新《保险法》实施,作为普通市民还有哪些是你关注的呢?对于保险你还有哪些困惑,欢迎来电028-86969340(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三,上午10点—11点),对于你的问题,我们将邀请四川保监局相关人士及保险公司专业人士来解答。记者王矜
(《华西都市报》2009年9月7日)
§§§第三节金融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一、要坚持把好“三关”
(一)政治关和大局关
把好政治关和大局关是金融新闻采访写作的第一关。
所谓政治关是指在报道金融新闻时要与中央、国务院发布的金融、经济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尤其是有关涉及货币政策、金融机构体制改革、金融市场体系规范和金融调控监管的宣传,一定要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精神保持高度的一致,不能随意发表记者的主观意见,更不能对国家政策肆意诋毁。政治观还包括要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和新闻管理条例,严格遵守《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防止出现违法、违规宣传。当然,我们强调把好金融新闻报道的政治关并不是要严格禁止对国家金融政策进行讨论,而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有不同意见,或在采访中发现新情况,完全可以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报道。
所谓大局关是指金融新闻报道应从经济大局、社会大局和政治大局考虑问题。金融安全是现代经济条件下经济安全的核心,因此,金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金融行业是一个充满着风险的行业,金融动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我们报道金融新闻,无论是在方针、政策的把握上,还是在理论、措施的阐释上,都应当把握好尺度,防止出现错误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报道金融新闻必须强化大局观念和风险意识,尤其是在金融动荡时期,媒体应当成为舆论的稳定器。
(二)策略关
无论是货币政策的调整和金融监管新规的出台,还是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都涉及到利益调整。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的普遍联系使这个行业的任何一点变动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利益的重新调配。金融行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货币政策的调整和金融监管新规的出台实际上是对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的一种预防,同时也是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引导。因此,新闻媒体在报道金融新闻时,应当充分注意把握好报道的策略。要考虑普通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多做解释说明工作,要积极引导民众心理往健康的方向发展。金融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坚持正面引导,而不是大量、大篇幅地反面报道利益受损群体的受伤故事和损害程度,煽动对立情绪,这样才有利于化解矛盾。
(三)事实关
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任何时候都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原则。金融新闻报道,更要坚持这一原则。要把好事实关,注意所报道的事实一定要是客观的、真实的,不能传播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金融的表象和事实本质之间往往存在相当的距离,很多金融表象,其背后蕴涵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和金融学原理。报道金融新闻的记者应当拥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金融学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看透金融表象的本质。
二、要做到时效快,反映迅速
金融新闻报道广受读者关注,在金融市场全球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的今天,金融报道的时效性更显重要。目前,全球各种类型的财经媒体,都在争抢金融新闻报道,除了网络新闻和各金融机构的专线或专业网页外,各大通讯社和各家电视台也在时效性上下足功夫。许多新闻媒体,对重要金融信息都采取滚动播报的办法,以增强其时效性,及时跟踪报道。尤其是在金融动荡时期,更是采取连续跟踪的办法,不受时间和播报次数的限制,抢先发表最新消息。例如2008年9月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各大新闻媒体,全方位地投入到这场抢新闻的大战中,纷纷在最短时间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出最新报道。
金融新闻报道要做到时效快,反映迅速,不仅与抢新闻的意识有关,而且与新闻敏感有关。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财经媒体的新闻记者,具有丰富的经验。1997年7月,泰国铢在老虎基金等国际金融大鳄的夹击下被迫宣布贬值,引发了金融危机,起初局势并不明朗,但这一现象立刻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他们及时反映,迅速加以报道,引起了各国金融机构的警觉。随后一段时间内,金融危机大面积爆发,许多亚洲国家被卷了进去。
三、要根据读者需求,找准报道策略
金融新闻目前主要由专业财经媒体重点报道,在这一类报刊中,金融新闻占有较大的比重,读者群也比较稳定。各地畅销的都市报,大都也辟有一定的版面,专门报道金融新闻。不同媒体的读者群是不相同的。一般专业财经媒体,其读者对象多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有稳定收入的白领阶层人士,这些读者大都具有一定的财经专业知识,金融风险意识和金融投资意识都比较强,对金融新闻的接受度和敏感性也比较高。都市报的读者群体与专业财经媒体的读者群体有较大的不同。都市报的读者群体一般多为普通市民和蓝领阶层,这一群体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太高,大多只相当于一般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经济收入也处于一般,对专业财经知识虽有耳闻,但一般不知所以。他们中间大多数人虽有一定的金融投资意识,但金融风险的承受能力普遍不高。
不同的读者群体对金融新闻的需求是不同的,我们报道金融新闻,应当根据读者的需求,找准报道策略。面对第一类读者群,我们的金融新闻报道应更多地体现专业性,从专业角度对金融新闻进行更细的划分,多开辟专题栏目和个性化栏目,以满足读者个体的个性需求。在报道选题上应更多地体现专业深度,更多地采用解释性消息、金融分析、金融调查和深度报道等体裁形式,捕捉金融领域的深层次问题,揭示金融行业新动向。不应当只是简单地报道一般金融消息。面对第二类读者群,我们的金融新闻报道则应放低身段,体现通俗化和平民化的报道策略。金融行业有许多专业术语和行话,面对这一的情况,不应当只是一股脑端出一大堆专业术语写成新闻,而应当把专业术语变成普通百姓能够听懂的话,采用普通民众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在选题上应贴近民众的需求,不要报道太深奥、太专业的理论问题,而应当选择老百姓最需要知道的内容,最想了解的内容。在报道方式上也应当不拘泥于一般的新闻形式,而应当进行创新,采用老百姓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报道,如例文7—8那样。
四、要重视解读性报道,多进行阐释和评说,提高报道的深度和力度
金融新闻报道,一般的金融消息在采访和写作方面是比较简单的,特别是在写作方式没有创新的情况下。有一些经济新闻记者,在报道一般金融消息时,只采用摘编式的方式进行报道,把政府部门或新闻机构散发的新闻通稿进行摘编,压缩,改写一个标题,就完成了写作。这种报道方法是一种懒汉方法。用这种方法采写的金融新闻通常不受读者欢迎。
金融新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许多金融问题,必须联系实体经济的状况和国际宏观经济背景才能更深入的理解。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浪潮把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也卷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大循环之中,脱离开这一宏观背景我们是无法准确解释我国许多金融现象的。解释金融现象和解答金融问题需要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我们记者应当担当起中间环节这一角色。读者需要理解金融现象和金融问题,专家学者拥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记者应当采用恰当的方式把他们串联起来,这是我们的职责。
面对复杂的金融现象和深奥的金融理论问题,我们记者应当重视采用解读性的报道方法。所谓解读性的报道方法是指记者在采写金融新闻不能只强调客观报道,而应当深入进去,大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逻辑去思考和分析。记者应下一定工夫专题研究想要报道的相关问题,并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于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金融现象的彼此交融性,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条金融政策的出台,任何一种金融现象的产生,其背后都包含着十分深厚复杂的国家政策、市场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准确地把握这些金融政策和金融现象,搞清楚它们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一般读者通常是做不到的。记者如果不加任何分析和归纳,只是一股脑把枯燥的经济数据、琐碎的事件碎片通通装进报道中,常常难以让读者理解。记者主动地提出自己的主观思考和分析,并加以阐释和评说,反而能够更大程度接近经济事实的真相,帮助读者理清思路,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金融新闻。
记者采用解读性的报道方法,主动加入记者的主观思考、分析、阐释和评说,能够帮助读者更大程度接近金融新闻事实的真相,提高报道的深度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