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大参考(2013-2014)
48867900000017

第17章 案例报告(1)

腐败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试图解决腐败问题的努力可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但是,对于俄罗斯来说,2011年可以说是其反对腐败的一个转折点。鉴于国际反腐合作面临重重困难,下一步各国应积极行动,采取真正全球化的途径反对腐败。

俄罗斯:腐败高压治理与发展道路选择

反腐败已经成为俄罗斯政治中的系统性政治难题,涉及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俄罗斯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反腐败问题高度关联。俄罗斯将反腐败定位为一项国家计划,表明反腐败的政治意义不仅仅在于是否可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更主要是为了确保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能顺利进行。

全球清廉度排行榜俄罗斯排在143位

俄罗斯的腐败问题根深蒂固,像顽疾一样始终伴随着这个新兴国家的成长与壮大。梅德韦杰夫曾痛斥“腐败官员掌控着俄罗斯”,“拥有真正权力”,“腐败在俄已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在透明国际所做的2011年全球清廉度排行榜上,俄罗斯排在143位(2010年154位),仅仅领先于利比亚、伊拉克、索马里、阿富汗等动荡或者极度贫困的国家。

俄罗斯领导人曾公开承认,80%的俄罗斯官员都有腐败行为。据专家估算,俄罗斯目前每年用于腐败的流动资金总量为3500亿美元。俄罗斯内务部经济安全和反腐败总局2012年8月1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俄罗斯官员的平均每人受贿金额为30万卢布,远高于2010年同期的6.1万卢布。这意味着,官员平均受贿额8个月里增长了4倍。俄官员贪污金额总数已占到GDP的50%,与世界银行公布的48%相差不远。俄罗斯内务部经济安全与反腐败总局局长杰尼斯·尔格洛波夫说:“俄罗斯官员的平均受贿金额每年都在增长,但在过去的一年中增速尤其快。最容易受贿的官员就是负责国家和政府采购的人员,其受贿所得一般都存在俄罗斯境外。”

在俄罗斯,军方腐败现象令人震惊。俄首席军事检察官弗利津斯基说,俄军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军方腐败给俄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22.28亿美元,划拨给国防军工领域的预算有1/5被贪污,国防订单已成为腐败官员捞油水的沃土。他表示,政府给国防部门的预算逐年增加,但效果并不明显;国家订单总伴有“回扣”现象,导致巨额资金被浪费。

俄罗斯腐败的普遍性问题尤为突出。有民调显示,俄罗斯目前最大的“腐败领域”是医疗卫生领域,行贿受贿总金额达到353亿卢布(合82.1亿元人民币)。其次是交通警察,行贿受贿总额为242亿卢布(合56.3亿元人民币)。第三位是教育领域,总额为208亿卢布(合48.4亿元人民币)。在俄罗斯,1/4的学历是伪造的。在大部分教育机关、学习机构和高校,80%的流动资金是不走账的。学历造假造成严重后果,据全俄患者维权联盟统计,俄每年有5万人死于医疗事故,其中不少就是丧命于持假文凭的医生手里。为了取得假文凭,还得造假成绩,每次取得考试的假成绩,5000美元起价,若是知名学府要价可能高达4万美元。

俄一项民调显示,有33%和26%的民众认为俄交警和内务部各分支机构腐败现象最严重。根据俄Indem 基金的统计,仅仅从2001年到2005年俄社会商业腐败金额从330亿美元飙升至3160亿美元,这一统计数据还不包括俄罗斯政界名流以及工商业领袖。Indem 基金的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俄民众有过向政府公务人员行贿的经历。据俄社会舆论基金会2008年9月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29%的俄罗斯人曾被迫行贿,经常被迫行贿的企业家高达56%。在俄罗斯不少腐败行为已合法化或半合法化,如各种小费、向医生送红包与向老师送礼等,已司空见惯,在客观上人们默认了其存在的合法性。

公务员的直接“隐性收入”——腐败,成了“快速致富法”,导致公务员职业在俄罗斯最为“吃香”。俄罗斯“社会舆论”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公务员在最热门职业排行榜中高居首位公务员热与公务腐败同步升温。公务员的直接“隐性收入”——腐败,成了“快速致富法”,导致公务员职业在俄罗斯最为“吃香”。俄罗斯“社会舆论”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公务员在最热门职业排行榜中高居首位,42%的民众认为国家公务员是“最具吸引力的职业”,超过一半的18岁至30岁被访者认为“当公务员比经商好得多”。俄罗斯愈演愈烈的“公务员热”直接导致一些高等院校“国家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等与公务员相关专业的火爆。有统计显示,俄许多地区高等院校中与公务员有关联专业的报考比例高达1∶160,足见俄罗斯青年青睐可能在毕业后更容易成为公务员的专业。

戴隆斌在《俄罗斯腐败的特点及其原因》一书中认为,俄腐败具有如下特点:(1)腐败范围广,层次深,几乎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腐败程度深,总体呈现长期严重腐败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势头;(3)腐败手段多种多样,且不断翻新,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4)腐败数额的多寡与城市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呈明显的正向关系;(5)呈现公开化的特点,往往与社会上的黑恶势力相勾结。

严重的社会腐败已经成为束缚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普京在2008年2月8日关于2020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俄罗斯的国家机关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搞形式主义、贪污受贿的体系,它不致力于积极改革,更不要说高速发展,这已成为阻碍俄罗斯发展的主要因素。梅德韦杰夫在2008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指出:当今俄罗斯的“腐败已变成一个制度性问题”。俄前总检察长乌斯基诺夫指出:“腐败是俄10年改革留下的祸根,与恐怖主义一样是俄之大害。”

俄罗斯官员和学者并不讳言俄罗斯当前腐败状况的严重性。他们指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打击欧洲共同体官员或欧洲联盟成员国官员的腐败公约》和《欧洲委员会反腐败刑法公约》中所列举的腐败类型在俄罗斯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表现形式,而且实际腐败行为表现得往往更为充分。

俄罗斯反腐败国家战略: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

将反腐败定位为一项国家计划,表明俄罗斯最高领导层对反腐败的战略定位发生了重要变化,已经从单纯的是否可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转变为是否能够确保俄罗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从普- 梅对于国家治理模式的前景表述来看,执政当局对于俄罗斯政治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认识深刻。普京就曾经设想俄罗斯先用“手动挡”治国,即集中政治权力促使经济创新发展,加速国家现代化,进行必要的结构性改革,然后依靠经济发展后培育的中产阶级与公民社会促使俄罗斯再转向“自动挡”,即充分保证人权、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的可持续发展的民主国家。

针对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贪赃枉法行为泛滥、行政权力监督不力等现象,2008年1月22日,已经成为总统候选人的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公民论坛上发表施政纲领时首次提出要把反腐败问题列为国家计划。5月19日,刚刚就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就召开专门会议,宣布“反腐败国家计划”正式启动,成立由他直接领导的反腐败委员会,负责全国的反腐败工作;同时,成立跨部门反腐工作小组,由总统办公厅主任纳雷什金负责,具体协调政府行政管理系统反腐败工作;由总检察院负责协调所有护法部门,开展打击反腐败的各种行动。2004年普京成立的“反腐败委员会”,是由政府总理领导的。这次新建立的“反腐败委员会”则是由国家总统亲自挂帅、直接领导。

2008年7月,梅德韦杰夫正式签署《俄罗斯联邦反腐败计划》。

2008年12月25日,梅德韦杰夫正式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反腐败法》草案和一系列相关法律文件,并定于在2009年1月1日开始执行。

《俄罗斯联邦反腐败计划》,简称“反腐败国家计划”,具备较为严密的组织保障:一是组建由梅德韦杰夫亲自领导的总统反腐败委员会统揽全局;二是由总统办公厅主任纳雷什金领导跨部门反腐工作组,协调行政管理系统;三是由总检察院协调所有护法部门打击反腐败的行动。

这样的组织保障分层次分领域,可以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

俄罗斯“ 反腐败国家计划”的提出表明,在经历了艰难的反腐历程后,俄罗斯最高领导层已经视腐败问题为俄罗斯系统性的政治难题,认为需要各部门各阶层一起参与进行综合治理。庞大鹏和金哲在《俄罗斯的“反腐败国家计划”》一文中认为,俄罗斯将反腐败定位为一项国家计划,这表明反腐败的政治意义不仅仅在于是否可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更主要是为了确保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能顺利进行。战略定位的转变意味着俄罗斯采取制度反腐的有力措施已经是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