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48922600000029

第29章 胡乔木与1957年《莫斯科宣言》(1)

1957年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临近苏联十月革命节,10月25日,苏联驻华大使送来赫鲁晓夫给毛泽东的信,信中建议乘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之机召开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以及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的代表会议,通过一个宣言。同时送来他们起草的会议宣言草案,征求意见。

召开这样一次代表会议,已经酝酿多时。为促成这次会议的正常召开和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胡乔木在党中央、毛泽东领导下做了不少工作,作出了贡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参与起草和修改会议宣言——《莫斯科宣言》。

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后,若干国家的共产党中央向苏共中央建议,尽可能召开一次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的国际会议,就当前的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种种大事和出现的许多问题进行商讨。苏共中央把这些党的意见转达给中共中央。中苏两党为如何召开这次国际会议进行了多次商谈。1956年11月至1957年1月,彭真率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访问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期间,先后同赫鲁晓夫和铁托沟通。铁托同意开会,但要求不规定议事日程和不要作出约束性决定。1957年1月7日至19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期间,也同赫鲁晓夫进行了会谈。

周恩来访问苏联以后应邀继续在其他一些国家进行国事访问,还没有回到北京,赫鲁晓夫便在1957年的2月初致信毛泽东,要求中共中央来主持筹备这次国际会议。中共中央答复苏共中央,这个会议理所当然应由苏共中央来筹备召开,并建议不要匆忙,应在时机成熟时召开。

1957年6月,赫鲁晓夫再次向中共中央提出。中共中央表示同意召开这一重要国际会议,并建议要开就一定开好,要多进行事前的协商,先搞出一个文件草稿,发给各兄弟党征求意见,搞出一个大家都能够同意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上,一致的写上去,不一致的就不写。应该使这个文件可以和能够公诸于胡乔木与1957年《莫斯科宣言》世,以维护、加强和表现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兄弟党之间的团结;而不要因之公开暴露各党之间分歧,在全世界引起很大疑问。这样,会议之前就要在共产党之间充分交换意见,文件草案要经过讨论修改,取得一致以后才能开会。时间当然会要长一些,做起来会要麻烦一些,但是这只有好处。苏共中央听取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意见。事实上,赫鲁晓夫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他十分需要中共从中斡旋。苏共便着手起草会议宣言。1957年9月18日,苏共中央致函毛泽东,邀请他赴莫斯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高级领导人会议。10月15日,苏联再次做出友好表示,在莫斯科,中苏双方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把科技交流扩大到尖端军事领域。协定规定苏联将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向中国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原子弹样品。

10月25日,中共中央接到苏联大使送来的赫鲁晓夫的邀请信和莫斯科会议宣言草案以后,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立即要翻译组同志将宣言草案译成中文,批送中央领导。

胡乔木接到这份文件,仔细看过,即向毛泽东汇报,说问题不少,非改不行。毛泽东问邓小平,邓小平也认为一定要改。毛泽东便指定胡乔木进行修改。并交代,文字上要尽可能保留原稿面貌,重要的问题还是要表明我们的观点并作修改。胡乔木把翻译组的同志叫去,要他们认真核对译文。一定要一个词一个词忠实地翻译,不要节外生枝。

中译文本交到胡乔木手里后,胡乔木立即着手修改。他先把译文剪开,一段一段贴在8开大稿纸上。段落之间留了较大的空档,以便补充修改。全稿用了6张大稿纸,两面贴,共12面。胡乔木精心推敲,反复修改。他习惯用铅笔,增加的字句和段落写在稿纸四周或段与段之间留出的空档。重写或增补多的段落,就写在16开白纸上,贴在旁边。这样的白纸有4页。胡乔木手快,只两天就改好了。据粗略统计,胡乔木作了一百多处修改。其中较大的补充有二十余处,删节三十余处。

在第一次全面修改和以后各次修改中,胡乔木修改、补充了以下重要内容,这些内容都被莫斯科会议接受,直接写入或稍作修改后写入《莫斯科宣言》。主要是:

(一)草案原稿中,提到美帝国主义推行的政策,使它“成为人民群众最凶恶的敌人”,胡乔木加以补充,在前面加上“成为全世界反动势力的中心”。

(二)草案原稿描述了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同时也描述了和平力量的增长。胡乔木进一步补充:“这些强大力量的联合,可以阻止战争的爆发,而在帝国主义的战争狂人硬要不顾一切而发动战争时,也必然能够在战争中消灭帝国主义本身。”

(三)胡乔木的修改稿增加了一段关于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的内容。

胡乔木的修改稿写道: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求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原则,不允许机械地抄袭他国共产党的政策和策略。列宁曾经多次告诫,(按:楷体字是正式稿加的。)必须使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特殊情况。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如果忽视了民族特点,就必然会脱离生活,脱离群众,就必然会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损失。但是,如果夸大这些特点的作用,借口民族特点而脱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普遍真理,也必然会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损失。因此(加框者是正式稿删的)会议参加者认为,必须同时反对这两种倾向。社会主义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应该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各国的具体条件,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规律,并且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为生活经验所检验过的社会主义建设共同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集体贡献。

(四)胡乔木的修改稿充实了阐述工人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巩固政权的重要性等内容。他写道:“必须指出:对于工人阶级说来,取得政权只是革命的开始,而不是革命的终结。在取得政权以后,工人阶级面对着实现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技术基础的严重任务。同时,被打倒的资产阶级总是企图复辟,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它们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影响还很大。因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谁胜谁负的问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是修正主义的国内根源。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则是修正主义的国外根源。”

胡乔木加写的这些段落,毛泽东都很欣赏。对胡乔木加写的关于产生修正主义的国内根源和国外根源的那句话,毛泽东尤为赞赏。

这些修改、补充,体现了胡乔木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毛泽东思想的融会贯通和真知灼见。胡乔木的重要意见和文字修改,绝大多数被中共代表团提出的修改草案吸收,并为后来正式发表的《莫斯科宣言》采纳。

以毛泽东为团长、宋庆龄为副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于1957年11月2日清晨乘专机离开北京赴莫斯科。胡乔木是中国代表团团员之一。11月3日晚,中国代表团同赫鲁晓夫等举行会谈。会谈一开始就谈会议文件。关于宣言的修改问题,毛泽东建议由中国代表团的一些同志和苏联同志一起研究,并指定邓小平、陆定一、陈伯达、胡乔木参加。并建议推迟会议召开的时间,使宣言的修改时间更加充裕。赫鲁晓夫接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