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48922600000065

第65章 胡乔木: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人(1)

胡乔木从投身革命开始,同报刊编辑、新闻出版就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30年代,胡乔木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主编过革命小报,同时是革命刊物《北方青年》的重要撰稿人;以后又在家乡盐城办过文艺刊物《海霞》和小报《文艺青年》;在浙江大学编过壁报;到上海后编辑过左翼文化运动的报刊;赴延安后任《中国青年》主编。

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新闻工作是胡乔木投入精力最多的领域。在新闻工作实践中,胡乔木成为杰出的政论家,卓越的新闻学家,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

从1941年6月起,胡乔木就在毛泽东指导下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并在改造《解放日报》的过程中做了不少工作。到1946年11月从延安撤退,他写的社论共有56篇(按收入《胡乔木文集》者计)。其中《驳蒋介石》《教条与裤子》《请重庆看罗马》等篇传诵一时。1945年在重庆,为《新华日报》写过评论和新闻。在转战陕北途中,胡乔木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新华社不时播发他写的社论。

1948年春到达西柏坡后,胡乔木出任新华社总编辑。为迎接全国解放新局面的到来,党中央决定集训新华社主要干部。在刘少奇主持下,胡乔木负责集训的组织领导。参加者有范长江、吴冷西、陈克寒、梅益、石西民、朱穆之等十多人。胡乔木主要通过编发稿件,特别是每天晚上的稿件讲评会来训练干部。通过集训,既完成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宣传报道任务,又提高了每个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新闻业务水平。集训期间,胡乔木发现新闻工作中存在不少带普遍性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系统意见,并由他主持起草,以中宣部和新华社名义发出了一系列指示,内容涉及“纠正各地新闻报道中右倾偏向”、“改善新闻通讯写作”、“改进新闻报道”、“克服新闻迟缓现象”、“加强综合报道”等方面,对整个新闻工作的改进很有益处。

1949年8月,《人民日报》成为党中央机关报后,胡乔木是第一任社长。

中国成立,胡乔木担任新闻总署署长,1950年又担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主管的主要是新闻。在制定新闻工作方针政策、领导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显示出胡乔木作为新闻学家的敏锐、精深和渊博。1956年为贯彻“双百”方针,他又代表中央领导《人民日报》的改版工作。50年代他为办好《人民日报》倾注了心血。他的基本工作方法,还是一如既往:写稿、改稿和报纸评讲会。据粗略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初十余年间,胡乔木为《人民日报》撰写的和审改的评论和文章总计近五百篇,其中国际评论约二百篇。《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杰作。

进入新时期后,胡乔木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关注并不断推进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许多篇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的短评、杂感、随笔。同时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致力于扭转思想战线上涣散软弱的状态,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新闻工作中的表现。

胡乔木毕生写下的大量社论、时评和新闻,为中国新闻工作者留下了珍贵的范本。他对新闻工作的大量论述和关于新闻学的系统讲座,则是他长期从事新闻写作、领导新闻事业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毛泽东新闻思想和实践的结晶,构成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础。

关于办报方针。胡乔木提出,《人民日报》“要坚持正确的办报方针”。他多次强调,“报纸是党的工具,是帮助党推动工作前进的”。报纸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报纸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要报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形势、成就和问题。1950年3月,他对改进报纸工作提出三条意见:一要联系实际;二要联系群众;三要在报纸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指出:报纸是给群众看的。报纸是用来向群众讲话的。要把我们的报纸当做表现群众生活中重要问题的工具。要把群众的兴趣逐步引导到政治上和建设工作上去。并指出:有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报纸才有声音。在报纸上进行批评,对于共产党的报纸来说,应该是一个根本原则。

在1956年7月1日为《人民日报》改版写的社论《致读者》中,胡乔木对报纸的性质和办报方针作了这样的表述:“《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从它创刊到现在,一直是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明确了党的各种报纸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提出要“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广泛反映国内国际生活里的重要的、新的事物;要“开展自由讨论”,加强“报纸是社会的言论机关”的功能,明确表示在我们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并不一定都代表编辑部的意见;从此在报纸上开展了工作问题和思想学术问题的讨论。《人民日报》改版对冲破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习气的束缚起了积极作用。

胡乔木又注意警惕右面来的干扰。1982年春,有人曲解“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的命题,提出“党性来源于人民性又高于人民性”的说法,为新闻工作摆脱党的领导制造理论根据。胡乔木及时指出,这种说法“离开阶级分析的方法”,“难以成立”。问题的实质是对党不信任。胡乔木阐明:“共产党的党性,只能来源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因为共产党具有这种先进性,所以它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如同不能把近代无产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说成来源于‘人民性’一样,也不能把党性说成是来源于‘人民性’。”据此,胡乔木指出:“党报必须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既代表党也代表人民的利益,遇有某些复杂的情况需要分别采取适当措施,而不要笼统引用‘人民性’这个含混不清的概念来作为包治百病的药方。”同时他又指出,“我们的新闻事业既是党的新闻事业,也是人民的新闻事业。”“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有范围、有限度的。对非党的新闻工作就提不到党性原则。”胡乔木特别强调,报刊要成为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报纸要创造性地阐释中央政策,《人民日报》不能脱离党中央的领导。

胡乔木十分重视评论。他指出:“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主要声音。”“党所以要办报纸,就是因为要对各种事情发表党的意见,发表评论。”他说:“报纸需要各种形式的评论,标出‘评论’的是评论,没有标出来而内容带有评论性的也是评论。”“除了社论之外,还要有四五百字或六七百字的小评论。”还要创造各种形式的评论,特别是“评论性的消息”、“评论式的报道”和“报道性评论”。

对怎样写好评论,胡乔木有很多精辟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