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岁学做人,30岁学做事
48992400000015

第15章 拿得起、放得下是处世的真谛

20—30岁,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

有太多坚持到底的故事,看惯了这些故事,我们往往以为放弃和坚持永远都是一对无法调和的仇家,我们习惯了赞美坚持和鄙视放弃。在大多数人的心中,20—30岁时只有敢于坚持,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才是值得称道的人,男人尤其这样。当你在人生的路途,拿得起是一种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态度,是在顽强的决心下,对事情作出明智的理解和分析后的一种承担,是深藏在每个人心中的激励机器。

放下手中抓着的东西你会得到释然。手中死死抓住一件东西不肯放手的时候,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但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别的选择机会。人的心若执拗于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低级别的程度而已。

人生相处之道——不起杂念。大家相处在一起,除了要了解每人的个性不相同、想法不一样外,还要知道大家的能力、知识也不同,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所以我们要和睦相处、彼此尊重,要经常反省自己来开阔心胸,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和包容别人。最重要的是,恶言不只应该不说、不做,心里也不应起杂念。所以我们说,减少杂念其实是最要紧的事!

生命在宽容中延伸,人世沧桑,一辈子总是难免要遇到一些坎坷,也难免要遇到一些与自己不友好的人和事,甚至要和伤害过自己的人相处。对待这类人和事,大多数的人只有一种态度:满腹怨恨,仇恨在心,总想着伺机报复。我们应该把遇到的所有坎坷和一切不利于自己的人和事,都用自己的宽容去接纳,宽容能使世界变得平和,也能使人变得安详。

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一个人在处世的过程中,拿得起是勇气,放得下是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和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部分都不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加有自知之明;对于泥泞与坎坷,能以平常心视之本身就已经很不容易。一个人能在大的灾难或大的挫折面前不为之所动,坦然承受,这就是一种肚量。禅宗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是一种超脱,这种超脱需要多年的磨炼才能养成。拿得起,放得下,是人生处世之真谛,实为可贵!远离贪欲,卸下妄缘可以修养真心。我们的真心不能被贪欲蒙蔽,那样就好比是眼睛长了眼翳,看不清真相。龙牙禅师曾说过:“一室一床一茅屋,一瓶一钵一生涯;门前纵有通村路,他家何曾是我家。”生活不攀外缘,简单自然,虽然寒碜,却是安身立命之地。能够远离贪欲,卸下妄缘妄想,真心就能出现。人心一真便城可陨,霜可飞,金石可镂,让你向上发展并越来越好。

我们常讲的乐观主义其实就是这个轻微的“自大”,只不过这种积极的“自大”要适度,才有利于让一个人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情绪,有了这样良好的心境,做事自然就比较有信心,也更加容易把事情做好。做得好,又再次让他更加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此螺旋向上,良性循环,最终让一个人的人生越来越好,一直向上发展。

请不要制造烦恼,烦恼只是你内心的一种状态,一种投射的状态,20—30岁不要自找麻烦,以最单纯的态度去应付事情本来的样子吧。

一些像“烦恼制造机”的人,他们总在为不足挂齿的小事、不关己的事、不可能发生的事、烦也没用的事而烦恼着。在日积月累的烦恼中,别人一个无意的眼神,一句无心的话,都让一个人有了疑心,仿佛自己在努力地防卫病毒入侵,同时也防卫了快乐的可能。沮丧是怎样包围我们的、别人是怎样想我们的,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投射出来的,说白了都是“魔由心生”。除非改变你自己的态度,一定要在你自身找到原因。你必须懂得,烦恼只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影。从此岸走到彼岸,你的心里有桥吗?进一步说:要认识自己,要从此岸走到彼岸,我们拥有心灵的桥吗?这座桥是无形的,它架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面。要走上这座桥,就必须认识自己。这种认识实际上是一种寻找,而不是简单的照镜子认识镜子中的自己。如同生活的意义一样,要从生活中找到心意。而这个寻找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学会随缘,人生才能活得自在,才能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里发出光彩,正所谓有事必有缘,如人缘、财缘、喜缘、善缘、恶缘、福缘、机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也应该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拥有的一种精神。随缘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是一种生存的禅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宠辱,便是安详自在。生命中有太多的恩情近在咫尺,却不知道感谢。其实很多时候,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足以让我们感激不尽,怀念良久。可是,生命中又有太多的恩情,因为“近水楼台”我们总是忘记了应该真心感谢的人。就让我们试着满怀一颗感恩之心吧,生活必将因此更加幸福。我们应该时常记住:“不是你不能忘记,而是不想忘记。”如果一个人时时放任自己,总是去追念那已经失去了的,徒劳无功地去惋惜和痛悼,只能使伤口难以愈合。假如你明白你之所以念念不忘正是因为你不想忘记,因为你下意识享受那点痛苦,那你就得承认自己这是咎由自取。而事实上,只要你的脑筋稍活动一下,移动下脚步往后退一点,你就可以发现,周围还有那么宽广的世界。世界并不因任何人的小小不幸而停止活动,当我们陷入生活的最低谷时,有时会招致一些无端的轻视;当我们处在为生活苦苦挣扎的关头,有时会遭遇践踏你尊严的人。针锋相对的反抗是人的本能,但往往也会让那些缺知少德的人变本加厉。此时,我们不如理智地去应对,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去维护属于我们的尊严。到那时你就会发现,任何邪恶在正义面前最终都将无法站稳脚跟。

当你在事业的瓶颈期想放弃时,内心的坚持会适时地敲响你心中的警钟,激励你继续顽强地走,直到取得最后的成功。但是,如果由于种种客观和现实的原因,当顽强的坚持已沦为一种停留于表面的姿态时,我们就不得不去反思:自己坚持的方向到底正不正确?它会不会为自己带来意想中的成就?长期和顽强的坚持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一反思就显得尤其重要。其实,在我们坚持前进时,还不得不考虑技巧方面的东西,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某些欠缺,回过头来,我们才会发现,那些当初认为是万无一失的决策,其实是最轻率的;那些曾经以为是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脚步,其实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这时候,是一如既往地“坚持”错误的方向,还是果断地放弃就显而易见了。成功并不总是垂青于那些死守一个真理的人,也同样偏爱那些懂得适时放弃和变通的聪明者。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与此同时,当我们发现“此路不通”的时候,也要学会及时地放下。片面地偏向其中的任何一点,生命的天平都有可能产生难以控制的偏斜,到时再补救就来不及了。

爱迪生曾经说过:没有放弃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发展。人生并非只有一处风景如画,风景在其他的地方也许更加迷人。失意的时候,不妨好好地品味一下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回顾成功人士的过去,我们会发现很多可以借鉴的例子。生命并非只有一处的灿烂和辉煌,融通未来,包容过去,创造人生新的春天,人生也将更加明媚和迷人。认真思考如何为人处世、自己该如何生活永远不会太早或太迟。未雨绸缪不但没有什么损失,反而能使人获益良多。让思想尽情地展翅翱翔是我们必须做的事,飞得越高才能望得越远,也才会走出眼前生硬的疆界,突破现存的成见。跨出新生活的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自己的过去,不再耿耿于怀,是好是坏都已过去了,当你已经把它看成一张白纸了,你的心中就没有了不满与埋怨,生活的一切也才会顺利而平稳。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来到世上是应该有所作为的,那就更要珍惜自己的存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富有创造力和伟大的,只是我们常常忽视这一点。生活中永远不乏体验和成长的机会,即便身处绝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开辟新天地的大好时机。如果一个人一味地沉浸在过去的记忆中,只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的权利,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如果此时此地生活并不快乐,也谈不上成功,何不勇敢地尝试改变另辟蹊径呢?有的人坚持着“矢志不渝”的思想,守着最初的道路咬住不放。如果你坚信这条路,坚信这是正确的,你就可以去坚持;如果从实际出发认为有偏颇,就应当毫不犹豫地退回来,然后去走别的路。一件事情未成功,不要因此就轻视自己的能力,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多半都是因为小看自己,或者方向不对。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时你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然后告诉自己是否应当改弦更张。

固守一处将看不到更多希望,它会使你失去发展的机遇,失去可能成功的机会。蒲松龄由于当时的科举制度不严谨,科场中舞弊成风,贿赂盛行,他四次考举都落榜了。最后他放弃了“科考”这条路——一条可以使自己走上仕途的路,而选择了著书立说这一条人生的全新的道路。蒲松龄立志写一部“孤愤之书”。“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以此自勉,后来他终于写成了文学巨著——《聊斋志异》,自己也成为千古流芳的文学家。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蒲松龄虽然与仕途无缘,科举落第,但他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条路。在这条新开辟的道路上,他最终取得了成功,也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天涯处处有芳草,人生并非只有一处风景,别处的风景也许更迷人。站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审时度势,做出自己的选择,就能找到真正的生活目标。因此,我们有时必须从新的角度看待自己,重新找回自己的信心,这样才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值得欣赏的地方。也唯有充满信心,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注意到生命中微妙的层面,拓宽视野,抓住机遇,走向生命的开阔处,也走向成功。

法国的思想家、哲学家蒙田说过:“今天的放弃,正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人活得很轻松,有人却活得很沉重呢?归根结底,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所以轻松;而后者是拿得起却放不下,所以沉重。因此,人生最大的困境不是拿不起来,而是放不下。所以,才会有人说:人生最艰难的选择就是拿得起和放得下。因为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轻松且幸福。

生活中常常不是拿不起来,而是放不下。我们总是不想丢掉手中的东西,却又想拿起更多的东西。苦苦地挽留夕阳的是傻子,久久地感伤春光的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常会失去更为珍贵的东西。

成大事者不计一时得失,他们都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又该放弃些什么以及如何放弃。放弃,就可以轻装前进;放弃,就可以摆脱纠缠和烦恼,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里。放弃还会改善一个人的形象,使一个人显得更加豁达和豪爽;放弃会让一个人赢得众人的信赖;放弃还会使一个人更加精明,更加能干和有力量。

学会放弃吧!放弃心中的负荷,放弃费力的争吵,放弃失恋的痛楚,放弃屈辱的仇恨,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和多余的,就是该放弃的,我们都要放弃。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为人处事的真谛。只有放得下,才能拿起更多东西,更好地把握机遇,抓住最重要的东西。只有这样,人生也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