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岁学做人,30岁学做事
48992400000016

第16章 舍弃之后得到更多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有时候学会舍弃,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

20—30岁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舍得既是处世的哲学,也是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如天与地、水与火、阴与阳一样,既对立又统一,是一个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矛盾概念,它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也存在于微妙的细节中,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哲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当你站在这个山头,觉得另外一个山头更高、更美的时候,你要做的事,就是走下这座山头。”舍不得,你就很难走上另一座山。“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这是人们对佛教“布施”观念在寻常生活中的运用。“布”是流通的意思,“施”是给予。舍得,便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舍得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的交流、时空的转换、人情和礼节的传达,是物质世界的“流遇”。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我们有太多的欲望,包括金钱、名利和情感。这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欲望本来就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只不过,欲望也是一头难以驯服的猛兽,它常常使我们对人生的舍与得难以把握,或者不及,或者过之,产生了太多的悲剧。因此,我们只要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尺度和机理,便等于把握了通往人生成功的钥匙。要知道,百年的人生其实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

舍得,是一种领悟;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更是一种智慧和一种人生的境界。舍得,寓意深刻: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欲求有得,先学施舍。舍舍得得,得得舍舍,就充溢在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演绎着失败和成功交替的故事。

舍得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艺术,舍得,得舍,但何是得?何是舍?通常的情况都是勇者必戾,智者必诈,刚者则柔不足,柔者则刚不足,世间万物,芸芸众生,无有完美,对应其优点也必有缺点。那么,舍与得之间的利弊用什么权衡呢?造化弄人,舍得是痛苦并快乐着的。舍得是忍耐、舍得是智慧、舍得是痛苦、舍得是喜悦、舍得是选择、舍得是承担,《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君以此始,则必以此终。”你选择了一个人、一件事的某一点,就要勇于承担你的选择,以及选择所带来的连锁反应。选择一个人的勇猛,就要容忍他的暴戾;选择一个人的智慧,就要容忍他的狡诈。选择了,舍得了,无非是要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么,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舍得,舍得,何为舍?何为得?这也是“禅”的一种哲理。随着光阴的流转,舍得这一禅理又迅速地渗透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演进为一种雅俗共赏、启迪心智的“生活禅经”。“舍得”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愿意割舍,不去吝惜。其实这个词是由“舍”与“得”两者连在一起而组成的,“舍”是舍弃,“得”是得到,而其中获取的放弃、抛开,就是我们常说的“舍得”。将“舍”与“得”这两个词连在一起又组成一个词,可能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舍即是得,得即是舍,舍中有得,得中有舍,即舍即得,即得即舍,舍必有得,得必有舍。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会选择哪块?”“当然是最大的那块啦!”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富翁一笑:“那好,请吧。”富翁把那块最大的西瓜递给青年,自己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他拿起桌上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地吃了起来。青年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第一块西瓜虽无青年的大,但到了最后却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有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吃完西瓜,富翁对青年说:“要想成功,就要舍得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利益,才能获取长远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学会选择,学会取舍。舍弃眼前的小利益,得到长远的大利益,在很多人眼里是很难做到的。只有懂得取舍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相信大家都知道有关联合国成立的一个小插曲。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刚散尽的时候,以英、美、法为首的战胜国多次磋商,最后决定在美国纽约建立一个调节国际事务的联合国。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才发现这个最权威和至高无上的组织居然找不到一块立足之地。买一块地皮吧,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机构还身无分文;让世界各国筹资吧,牌子刚刚挂起,就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这样负面影响太大,况且刚经历战争的浩劫,各国财库都很空虚,许多回家的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在寸土寸金的纽约筹资买下一块地皮谈何容易。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马上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了一块地皮,并将这块地皮无条件地赠送给了这个刚刚挂牌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

对于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出人意料之举,许多美国大财团都惊讶不已。要知道,那是870万美元,对于战后经济萎靡的美国和全世界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相赠,并且什么条件也没有。当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这是蠢人之举,并断言“这样经营不到十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完工,毗邻它四周的地价就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这样的结局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人目瞪口呆。其实很多时候,赠与也是一种经营之道。只有舍去,才能得到。就像对待生活,过去的,我们总是无限回忆、无限追思,却不知前面的风景更美好。向前看,才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放弃也是一种成本,经济学上称之为机会成本。我们在做某个选择的时候,实际上也投入了这一成本。不懂得放弃,也什么都不想放弃,又何来心想事成和梦想成真呢?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但很多人都认为燕昭王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理想的人才,整天闷闷不乐。后来一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个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买千里马,然而三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买到。时间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的时候,马却死了。于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就用五百两黄金买了已经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买一匹死马来呢?”国君的手下说:“您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我们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郭隗又接着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既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也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由此从一个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后来,燕昭王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了两个小城。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够“舍”,他们知道有“舍”就能更好地“得”,而有时不“舍”就会“失”掉更多,即使得到,也是得不偿失。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因舍不得花钱看病,总是去“江湖郎中”那里花点儿小钱,胡乱吃药,体格好的侥幸没事,而有些最后就延误了病情。“舍得”,为的就是“得”。劳动,需要舍得力气;学习,更需要舍得时间;做生意,也需要舍得投资。有时候选择“舍”,为的是一生辉煌。

所以,适当的“舍”是必需的。但舍与得并不是完全地相对独立。舍弃并不是放弃,而是将来更高层次的获得。合理的舍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获得,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得”,也是为了大家的“得”。一味地盲目追求“得”,到头来也只会得不偿失。把握好“舍”与“得”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