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岁学做人,30岁学做事
48992400000022

第22章 善于寻求朋友的帮助

人际关系有时比能力重要

社会上总有这么一种人:他们见解深刻,能力超群,才华横溢,与此同时他们也恃才傲物,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加优秀,是不可或缺的人。他们因此狂妄自大,不能很好地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这种人虽然很优秀,但到最后却总是与成功失之交臂。

如果有人问我们这样的问题:一般的人才与顶尖的人才的真正区别是什么?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才能!甚至他们会毫无疑问地肯定:除了能力,就没有别的了。因此,在成功的天平上,他们会把所有的努力都积累在能力这一边,而忽视人际关系,忽视品德,也忽视其他的种种。

然而,就在这些人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的时候,培养了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哈佛商学院的一个调查恐怕会让这些人大跌眼镜:在所有事业有成的人士中,26%靠的是工作能力,5%靠的是家庭背景,而人际关系则占到了69%。

可见,20—30岁时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并不能仅靠提升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展人际关系,提升人脉方面的竞争力。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脱颖而出,最后取得事业的成功。

相对于专业的知识竞争力,一个人在人脉网络和人际关系上的优势,就是我们所说的人脉竞争力。哈佛大学为了了解人际能力对一个人成功所扮演的角色,曾针对贝尔实验室的顶尖研究员做过一项调查。他们发现,被大家所认同的专业人才,其专业能力往往不是重点,而重点在于“顶尖人才会采取不同的人脉策略,这些人会多花时间与那些在关键时刻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建立良好关系,在面临问题或危机时便容易化险为夷”。他们还发现,当一名表现很平常的实验员遇到棘手问题时,他会去请教专家,但却总是因为没有回复而浪费了自己的时间;顶尖人才则很少遇到这种问题,因为他们在平时就建立了非常丰富的人际关系网,一旦决定前往请教,很快便能得到答案。

21世纪,无论是传媒、保险、广告,还是科技、金融、证券,各个领域的人脉竞争力都是一个日趋重要的课题。专业知识虽然很重要,但人脉同样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际关系是一个人通往荣誉、财富、成功之路的门票,拥有了这张门票,你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很多人都意识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因此成为顶尖人才,成为成功人士;同样也有很多原本优秀的人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虽然表现出了优秀的工作能力却不注意积累自己的人际关系,他们总是缺乏外在的助力,做起事来事倍功半。

碧妮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公司,她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展现出非凡的工作能力,就必然能做出一番大事业,获得重用并一步步地高升。可是一年时间过去了,碧妮虽然表现出了很出色的工作能力,但薪水却并不比那些表现一般的同事高,职位也没有得到晋升。碧妮很不服气,于是她工作得更加努力了。她认为只要自己够优秀,总有一天公司的领导会看到她的才华和能力,从而给她加薪和晋职,把她当做骨干。

就这样又一年过去了,碧妮仍然停留在原地。这个时候,与她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已经开始独当一面当上主管了,薪水也比碧妮高出许多。碧妮终于忍不住了,她向公司里唯一与她要好的同事大肆抱怨,排解着自己的怀才不遇。然而没想到的是,同事却很直接地告诉她一个令她感到十分震惊的事情。原来,碧妮工作的出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由于她恃才傲物,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都优秀,没有把同事放在眼里,所以也就缺少了很多应该有的对同事的尊重,与同事的关系没搞好。上司虽然同样知道碧妮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但总是担心如果让她当主管,同事会不配合,这样不利于公司工作的开展和完成,所以一直都未敢重用她。

就这样,工作细心而处事粗心的碧妮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因为忽略了人际关系这张网,而一直迟迟未受到重视和提升。

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相信已经给了你启示,如果你已经认识到了人际关系对于成功的重要性,那就从现在开始吧,努力地用心去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实现事半功倍的愿望。

建立良好关系网的关键是选对合适的人,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的关系。

所谓合适,第一是就性质而言要适合自己。他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要有关系,如果没有这样的关系,也就无法建立相应的人际关系网。第二是就数量而言的。虽然我们强调人际关系很重要,但这并不是要人们漫无边际地建立数不清的人际关系,要知道关系网并不是越大越好,太密集就会因为无法应付这些数不清的关系而叫苦连天。第三是就质量而言,即需要重视质量。质量标准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外在的影响、作用等。只有把握了这些方面,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才是健康的和合适的。

你应该列出在关系网中的人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比较重要的,而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这往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判断。这样你才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来维护,哪些关系只需要维持一般的状态就可以了,从而决定自己更高层次的交际策略。

除此之外,你还应该对人际关系网中的关系进行分类。生活中一时有难需要求助于人的事往往涉及多个方面,所以你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只从某一方面获得单一的帮助有时是远远不够的。

有专家指出,一般来说,稳定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核心应该由十个左右你信赖的人组成。这首选的十来个人可以是你的朋友,也可以是你事业上紧密联系的人。为什么要将人数限定为十个人左右呢?那是因为这种牢不可破的关系网需要你的维护,频率上要求一个月至少维护一次,这样下来,十个人就足以用尽你所有的时间。否则就会疲于应付,影响你自己的时间。

所谓稳固,是指在合适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让关系网的结构不动荡,少些变化。因为编织关系网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变化太过频繁不仅是对关系网的破坏,也是对自己的消耗。同时,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果能维持得越持久才会越牢固,越具有一定的价值。

那么,如何保持稳定的人际关系呢?首先,保持联系是建立所有成功关系网的一个重要条件。“关系”就像一把刀,常磨才不会锈。若是半年以上不联系,你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失去这位朋友。所以,不要与朋友失去联络,更不要等到有麻烦时才想到别人。“用时是朋友”的现实主义做法,会伤害人际关系的健康,让你的朋友失望。

其次,必要的“感情投资”是让你的关系网更加牢固的有效办法。记下与关系网中的人有关的重要日子,比如某人的生日或结婚纪念日,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哪怕只是给他们打个小小的电话,他们也会万分高兴。当他们正在低谷时,向他们表示慰问、提供帮助;当他们升迁时,向他们表示祝贺。当你的商务旅行地与某个关系成员所在地相同时,记得尽可能地去拜访一下他。

此外,你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增加个人魅力,因为素质高且有魅力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接受是人之常情。在交往中,一定要注重礼仪,谦谦君子比一般人更易获得对方的好感,同样地,窈窕淑女也总是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因为人们都喜欢与优秀成功的人交往,潜意识里都渴望和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建立社交关系。

在好莱坞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有时你确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但千万记得不要以为仅依靠自己卓越的才能就能简单地获得成功。学着去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吧,只有建立了自己的人脉网,你才会享受到人脉带来的乐趣和好处,才会深刻地认识到一般人才与顶尖人才的真正区别。这个区别就是人脉,而并非是才学和能力。

事业朋友的维护

最基本的与朋友建立“关系”的原则就是:不要与朋友失去联络,不要等到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才想到对方。“关系”就像是一把刀,常磨才不会生锈,20—30岁时要学会维护好自己的事业朋友。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遇到某个困难想找朋友帮你解决时,却突然想起来过去有很多时候,你本来是有时间去看他的,但是你没有。现在有求于人才去找,自己都会觉得太唐突了。你心里都没有底,自己会不会遭到朋友的拒绝。在这种情形下,你不免后悔平时忘了“烧香”。

常常与朋友保持联系对自己有许多好处,一旦你遇到什么事,朋友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你。但是如果平时没有什么联系,需要时就很难找上门去,即使找上门,人家也不见得会乐意帮忙。

慎重地挑选对你的事业成功具有决定作用的朋友,并且与他们保持亲密、直接、持续的联系。千万不要以为你靠自己就能控制你在事业上所发生的一切。不,你不能,这是肯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的命运其实是由别人决定的。你唯一的希望,就是设法去影响别人的决定。

每一种职业都有共同的接触点——人。他们能把你推向前,也能把你拉向后;他们能使你成功,也能使你失败。你的上级、值得信任的顾问、重要的客户、出色的下级、住处的房东等,他们都是你重要的接触点。

我们一般都能认清生活中谁是我们明显的接触点,但有时我们也难免会忽略了那些不明显的接触点。如果真的忽略了,那将是一个十分遗憾的错误。同样重要的是,当自己已经建立了重要的接触点时,千万别忽视了彼此的关系,或者说别忽视了应该与他们保持直接、亲近的联系。我们有时难免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更加紧急的事情上,但记得那些同样应该珍视的。这就是:你误以为你点燃了火种,便可以不必再添柴了,其实它不可能只因为你的点燃就永不熄灭。

在事业方面,有两类重要的接触点:

接触点一,保持现状的接触点。保持现状的接触点是指可以帮助你保持现状,而不会失去力量或优势的那些人。

接触点二,改进情势的接触点。改进情势的接触点是指那些能够帮助你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接触点。

例如,对一位经理或厂长而言,保持现状的接触点就是他的上级组织或领导;改进情势的接触点就是有横向联系的其他单位的领导。

对销售人员而言,保持现状的接触点就是一位忠实的客户;改进情势的接触点则是已经努力争取了很长时间才得到的新客户。

对一般干部而言,保持现状的接触点是他的直接领导;改进情势的接触点则是在偶然间相识,但能提供给他担任较重要工作或进一步发挥才干机会的人。

你的重要接触点不管是什么,都不能期望长久保持,因为只有极少数的重要接触点是可以长久保持的。你今天依赖的人,也许明天就不在了。可能是他们的情况变了,也可能是你的情况变了,还有可能是你们彼此间的关系变了。

衡量一种关系好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看这种关系的维持需要多少妥协。只要是维持人际关系,就都不免需要几分妥协,其中需要妥协最少的关系就是最好的关系。你得计算一下,为了保持某一重要的接触点,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如果需要的妥协太多或代价太大,那还不如另觅蹊径!

因此,我们需要一套有亲自执行力的、直接的和持续的接触准则。直接的接触,就是指不用任何中间人。在事业上,有些事情是你可以授权他人做的,但有些事不能。与你的人际关系网接触和保持联系,正是你不能授权他人去做的一项。所以,还是亲自去接触吧!

亲自的接触,就是指眼对眼接触,手跟手接触。只要时机适当,即使亲密无间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你可以写信,也可以打电话,当然,如果能面对面那就更好了。

持续的接触,就是指持久的、稳定的、不终止的接触。与持续的接触相对的是偶尔为之、一曝十寒的接触。

亲爱的朋友,请你记得:一旦你忽略了你的重要接触点,就等于浪费了你的金钱,也等于浪费了你的时间。

试着寻找贵人相助

一个背井离乡、初到陌生地方的谋生者,不知何处才是他的落脚点。就在他感到茫然无助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好心人替他指点迷津,解决了他的难题。试想想看,这对他是多么大的赠与。

除非你的运气够衰,否则,在你的一生中一定会遇到几个贵人。例如,你的工作一直不是很顺利,心灰意冷,表现不佳,这个时候你难免开始想打退堂鼓。但你的上司却在此时推了你一把,用他的方法助你跨过了门槛,渡过了难关,也重燃了你的斗志,他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总是被要求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就算是拼了也不见得会赢,这其中的关键可能就在于缺少贵人的相助。一个人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贵人不仅能替你加分,还能增加你的筹码。

“贵人”可能是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某位令人心仪总是被模仿的对象,无论是专长、知识、经验、技能等各方面他都比自己略胜一筹。因此,他们是师傅,是教练,或者是推荐人等。

有贵人相助的确对事业大有助益。有一份调查表明,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他们之中的90%都受过上司的培养;做到总经理的,也有80%曾经遇到过贵人;自主创业的老板,竟然100%全部都曾被贵人提拔过。

不论在什么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一种传统,其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后进,培养接力的人才。这些例子在艺术表演界、运动界、政治界颇为多见。

有的人说,政治圈是讲究人脉和关系最盛的领域,结党结派的各路人马并不少见。谁和谁相互帮忙,谁是受谁提拔的,谁跟谁利益相关……若论起每个人的背景,几乎都有靠山,好像少了这种保护罩,一个政治家就很难在复杂的政治圈里出头一样。

没有贵人难成气候,话虽如此,但若要真的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在于那些被保送上台的人有没有两把刷子。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了一个不错的位置,我敢保证,在你的后面有一堆人等着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的表现体现着伯乐的识人能力,找到的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除了真正的基于惜才、爱才的贵人之外,一般而言,贵人多少都带有一些私心,目的大多在于培养班底和巩固势力。但有一些人,他们一旦接班了,羽翼丰盈了,便立即另筑他巢,最终与师傅失和,反目成仇。这类故事一再发生,屡见不鲜。

建立在双方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基础上的良好的“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才是最好的,这绝对不是鼓励唯利是图主义,而是强调双方应该以诚相待,既然你有恩于我,那我也必须投桃报李。

人际管理专家曾举出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几点微妙关系,这种关系往往是爱恨交织的:他们又期待又怕受伤害。所以,双方在彼此身上互相下注前,最好都能三思而后行。

如果你打算寻找一位“贵人”,必须谨记以下几点:

(1)选一个你真正景仰的人,而不是你嫉妒的人,绝不因为别人的权势而想搭顺风车。

(2)摸清贵人想要提拔你的动机。有些所谓的“贵人”专门喜欢找徒弟为他做牛做马,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而一旦出了事,这些徒弟不仅捞不着什么好处,还可能立刻成为替罪羊。

(3)记得要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有些人在受人提拔后终至功成名就,这时他们往往就想遮掩过去的足迹,还口口声声说“这一切都是靠我自己创造的……”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指着脊梁骨大骂“忘恩负义”,那么一脚踢翻别人对自己的照顾,这种事可千万别做!

有了“贵人”的提携,再加上个人的努力与能力,你一定能比别人更快取得成功。

珍惜你的一面之交

20—30岁的你是否想过,在过去的一年中,曾经和多少人会过面呢?如果你是到处奔走的业务员,你的名片盒里肯定会经常增加很多新的名片,有时你们根本就没有交换名片,从这个意义上讲,和你碰过面的人其实更多。即使是整天都坐在办公室的事务人员,也会有相当多和人见面的机会。

仔细地想起这些你见过面的人,这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到。有时候我们虽然会对某些人留有深刻的印象,比如记得他的面貌,但是却很有可能想不起自己和他说过什么话,类似的这种情况有很多。有些人总是忙得连和朋友见面的时间也没有,如果你让他回忆这一年都见过什么人,可能大多数见过面的人他都不记得了。还有些人会说自己从来没和大人物见过面,这话本身就带有主观色彩,因为人都是因说话对象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态度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对素不相识、迎面走过的人来说,他都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而已。想将对方留在自己的记忆中,相对地也会希望自己能留在对方的记忆中。因此,嘴上说没有见过大人物的人,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候他们其实碰到了,只不过没有将对方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仔细地回想一下过去的一年,你大约和多少人见过面?在哪里见到的?说些什么话?对他们有何印象?这些人的职业是什么?自己留给对方什么印象?而你还有多少和这些人交往的记忆呢?另外,在这些人中,你和多少人还有来往?所有这些问题都能衡量你建立的人际关系的情况。

我们往往都是顺其自然地与人见面,若没有需要解决的事,或没有共同的工作相关性,就不想去主动创造与人见面的机会。即使好不容易能再度和曾经聊过的人见面,但往往因为我们心里还想着曾经在哪儿见过他时,就已经错过了机会,使原本的生疏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仍被埋在记忆的底层。如果能幸运地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就一定要告诉自己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往后若再想遇到这样的机会,就得靠自己去开拓了。

结交朋友,应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比如“相见一个小时之后,虽然印象加深了,却不记得谈话的内容”。我们应该在脑子里确切地记住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为了使自己能够留给对方深刻的印象,必须大方且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见解。更进一步地,在确定不会麻烦对方的前提下,记得定下再次见面的时间。如果这些事情你都做到了,那么你的人际关系财富将会变得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