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49106500000018

第18章 攻克难关: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感,攻关就没有难度(3)

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大夫与一位将军两人在花园中边走边谈。来到一个水池边,大夫突然提议两个人来打赌,看谁能不用钓具将水池中的鱼捉到。

将军心想,这还不容易?他接过侍卫手中的长矛,朝池中的鱼刺了几矛,可惜没有一矛击中。将军只好无奈地说:“我放弃了,看你的吧!”

只见大夫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汤匙,把鱼池中的水一匙一匙地舀到沟里。

将军大喊道:“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大夫回答说:“这方法虽然慢了一点,但最后的胜利必然是属于我的。”

这个故事虽然是杜撰的,但是它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一套自己的办法,暂且不论哪个方法更好,事实上只要是能将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好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只要紧紧抓住问题的关键,锁定要达到的结果,从侧面或者反面着手,将问题分析清楚,方法自然就出来了。

在公司也是一样,想要在工作中做得更加出色,聪明的员工一定知道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将事情解决,不要在乎那个办法是不是太奇怪或者从来没有人用过。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而第一次往往都是祖师爷,千万不要放弃一个当鲁班或者爱因斯坦的机会,更不要当一个头脑僵化、不知变通的员工,这样的人在公司永远只能是碌碌无为、可有可无的存在。

◎ 工作时要懂得巧干 ◎

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方法技巧,如果有既省时省力效果又好的办法可以用,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次,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把一头牛牵回牛棚。可是他们两个人一个在后面推,一个在前面拉,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还是没能让那头倔强的牛迈出一步。父子俩很是无奈。这一幕被一个女佣看见了,她说她可以让这头牛乖乖地听话。只见,她拿出一把青草给这头牛吃,牛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草,一边一步步地跟着女佣往前走。就这样,女佣轻易地把牛牵回了牛棚。

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什么呢?在企业里大家都喜欢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毕竟“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肯干是员工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也是通向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但是,做什么事情都是要讲方法技巧的,就像女佣利用青草来引诱牛往前走一样,埋头苦干不如巧干。

在执行过程中,要善于找方法,找最能发挥执行力的工作方式,要苦干加巧干,好钢用在刀刃上。巧干,就是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味地埋头蛮干。

乔·吉拉德有美国“销售之王”的美称,他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汽车销售行业的范围。有人问乔·吉拉德是卖什么的,他说:“是全世界最好的产品——独一无二的乔·吉拉德。”

可是乔·吉拉德在35岁以前,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曾经做过洗碗工、送货员、电炉装配工等40多个工作,可以说事事不如意,处处不顺心。

乔·吉拉德在刚进入推销行业的时候,因为患有严重的口吃,所以连话都说不利索。尽管他一年打出了2000多个电话,平均每周40个,但是却连一件产品都卖不出去,令人沮丧。

为了取得业绩上的突破,他分析了公司的销售图表,发现公司80%的收益是由20%的客户所带来的,这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二八定律”。而他却在每一个客户身上都花了相同的时间,也就是说,他付出的时间有80%相当于是被浪费掉了。

此后,乔·吉拉德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苦干加巧干的措施。他把所打的电话都记在卡片上,这样每周有四五十张卡片。接下来,根据卡片的内容安排下次的话题,列出那些潜在的重点客户,并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最有希望的那20%的客户上。

坚持一段时间后,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他的业绩也迅速地好转起来。

就是凭借这样的方法,乔·吉拉德在15年中共销售了13001辆汽车。他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够突破。

乔·吉拉德开始的时候不可谓不努力,他患有口吃,还非常勤奋地打电话推销产品,付出了很多劳动却收效甚微。庆幸的是,他及时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方法,认识到了自己工作毫无成果的原因:自己对客户平均用力,结果是对劳动力的极大浪费,是一种蛮干,而不是巧干。本来有80%的客户其实不需要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只要20%的精力就可以了,真正能产生效益的那20%的少数客户,才需要花费80%的精力去对待。

经济学中著名的“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将时间和精力花在琐碎的问题上,那么80%的付出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但是,如果将时间和精力花在重要的问题上,那么你就可能取得80%的回报。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要完成工作任务,方法肯定不止一种,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找到那条最省力、效果最好的路,让我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许多老板在用人时,都要考察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一个员工是不是只知道蛮干。只知道蛮干的员工就像那些辛勤的工蚁一样,整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是由于太过于按部就班,也就无法在人才济济的职场上出人头地。

阿普顿是位出身名门的高才生,他曾经担任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助手。

有一次,爱迪生让阿普顿测量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他急着要用到这个数据。

阿普顿接过灯泡后,先用标尺测量,但是这个形状很不规则,然后又套用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计算。好几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得出结果来,抱着个灯泡在那里着急。

这时候,爱迪生走了过来。他拿起灯泡,往里面注满水,然后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入量杯,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此时,阿普顿才恍然大悟:自己先前忙碌了几个小时完全是白费力气,他压根儿没有忙到点子上。

其实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我们累死累活地蛮干。有时候,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就能得到更简便快捷而且有效的解决方法。工作需要勤奋,但是勤奋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执行到位,解决问题。如果汗流浃背地干了很久还没有做出成果,那其实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是对自己和老板的不负责任,是执行力偏低的表现。

要想执行有方,不浪费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就要求我们养成爱思考、爱创新的工作习惯。因为不一样的工作方法,可能会使工作效率相差很大。只要在工作中注意寻找科学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浪费力气,做一个执行有方、游刃有余的员工。

在职场中,能够做出瞩目成绩,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只是少数人,这些人并不是靠幸运女神的眷顾,而是靠自己完美的执行力成为职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的。他们工作勤奋,但不是只知道埋头蛮干的“工蚁”,而是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做出最大的效益来;他们执行有方,能够忙到点子上,不会浪费自己的任何资源。如果我们也想像这些成功人士一样,成为令人敬佩的主角,就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用苦干加巧干打造完美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