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吕老师教你填志愿——学校篇
49171500000002

第2章 致考生和家长

“我这个分数能报什么大学,能学什么专业?”

“到处都是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没听说过这个学校呀,它原来叫什么名字?”

每年高考期间,我都会收到无数个这样的咨询和疑问,考生和家长的语气中充满了焦虑和期盼,同时,也向我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能否给考生和家长介绍一些有特色的大学!

是啊,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它的优势和特色。有特色的高校才有质量,有特色的高校才能发展,有特色的高校才有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高等学校只有数百所,人们一听学校的名字,就能大概知道它的办学层次、特色和属地。况且,每个考生所能报考的院校,绝大部分都是当地的省属院校,而面向全国招生的外地院校则屈指可数,最多也就几十所。1999年,全国高校管理体制实行了“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重大改革,各种各样的大中专院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开始不断升格、合并、搬迁、易名,致使目前的大学数量已经达到2415所(截止到2010年)。这么多学校,别说我们一般人看了眼花缭乱,莫衷一是,就连“术业有专攻”的高考专家恐怕也一时很难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于是,作者就萌生了为考生和家长编写一本如何在填报志愿时选一所有特色的高校的书,这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本书的由来。

入选本书的高校,虽然没有北大、清华那样的显赫名气,也没有复旦、浙大那样的整体实力,却能够在某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或是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和风格,或是有独特的学科和专业,或是有独特的培养模式,或是有独特的社会地位……一句话,不求全能,但求一专。

由于篇幅所限,本书只选了100所特色鲜明的大学,而且在介绍中,只能“取其一点,不及其余”,还有许多比较有特色的高校被忍痛割爱。考生和家长如果能从本书有限的资料中得到一些“举一反三”的启示,作者将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刘辉、吴琦玲、李慧芳、李素芬、杨海波等老师参加了书稿的统筹、校对、整理及文稿输入等工作,一些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给予了合作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