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吕老师教你填志愿——学校篇
49171500000005

第5章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传佳音

主管单位

教育部

办学地址

北京市

校名今昔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9年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特色解读

中国传媒大学的名声并不响亮,响亮的是它的原名“北京广播学院”,京城人至今仍习惯称它为“北广”,校内师生则自称为“广院”。

毫无疑问,学校最有名的专业是播音与主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国嘴”大多出自这里。

学校的专业可以分为艺术类和普通本科类:播音、编导、录音、摄影、媒体创意等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经济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则是普通本科的招生范围。当然,无论什么专业,在“广播”这个大范围的熏陶下,所有的专业都多多少少带点传播行业的色彩,不少毕业生都进了传播公司和电视台。

作为中国广播影视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学校设有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传媒发展研究院,拥有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国际文化贸易研究所及国家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教学科研机构,另有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特色专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动画、非通用语种群、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工程、广告学、录音艺术、传播学、文化产业管理等。

就业概况

近几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旺盛,大部分专业供需比稳定在1:4以上。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就业率长期保持在100%。但是,省级以上的电视台已日趋饱和,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流向广播电台、地市级电视台及企业电视台。

每年就业的毕业生中有80%的比例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及相关行业,其中很多毕业生已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力量。

吕老师提示

1.许多考生和家长认为中国传媒大学是艺术学院,而事实上,在教育部每年颁布的31所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名单中并没有该校的名字。自2004年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后,学校已从单一的广播学科,逐步向包括电视、电影、报刊、出版、网络及新媒体学科在内的综合性大学发展。

2.学校每年招生时分两个批次录取,艺术类及小语种类专业在提前批录取,普通本科专业在一本批次录取。一般来说,填报该校的普通本科专业,高考成绩要超出当地重点线四五十分,录取的把握性大一些。

3.播音与主持等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须提前参加专业测试。考虑到未来就业的需求,考生成绩按男女生分别排队,男女生录取比例为1:1。该专业每年招生数十人,全国报考人数却是数千人,可谓“千里挑一”。

学长故事

高三时,偶然看到中传的招生简章,里面播音系的考试内容和方式吸引了我,哇!原来是这样啊。我也可以试试呀。

对照着《招生简章》,我开始审视自己:初中时当过校广播站播音员,普通话比较标准;高中时参加过演讲比赛,而且还得了第二名;身高1.75米,也算颀长挺拔;五官虽然长得不像罗京、张国民那样标准,但也说得过去,起码有棱有角,很像个男子汉。

于是,我就开始着手准备。我把重点放在朗诵练习上,买了几盘名家朗诵男声磁带,回家后一遍又一遍地听,仔细揣摩他们朗诵时的语气、腔调、音高和音色。同时,我还模仿鲁健、康辉等人的风格,练表情,练手势。这样练了半个月后,我把自己的朗诵录了下来。一放音,全家人都吓了一跳:哟!这是你朗诵的吗?

尽管我模仿得已经惟妙惟肖了,但我知道,专家一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准备考场上的朗诵稿件时,我就另选了一篇没有名家朗诵的作品《我是一棵树》。这是老诗人李瑛的一首抒情诗,因为原诗比较长,我就把不好朗诵的段落删去,同时还根据自己的音色和气质,改动了原诗中的一些词汇和句式。因为一般人对这篇作品都不是很熟悉,所以听起来感觉很完美——没有比较,考官当然也就鉴别不出你细小的失误了。

二月底,去省会参加专业测试。初试时,我声情并茂的朗诵吸引了许多考生的目光。我朗诵完后,考场上特别安静。看到北京来的老师对我频频点头,我就知道,成绩准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