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吕老师教你填志愿——学校篇
49171500000007

第7章 北京理工大学——吹响军工集结号

主管单位

工业与信息化部

办学地址

北京市

校名今昔

学校在1940年创建于延安,定名为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后转战华北,更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

1949年直属重工业部,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新型的、正规化的重工业大学,担负起为重工业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后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

1952年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指定北京工业学院为国防院校,成为我国第一所国防院校。

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特色解读

作为我国第一所国防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创造了诸多新中国第一:

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设备;第一枚现代火箭;第一台大型天象仪;第一辆坦克;第一次对火箭进行回收实验;第一部低空探测雷达;第一台20 km远程照相机;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第一台仿人机器人;第一台纯电动客车……

早在1957年,学校就建成了基本配套的火炮、自动武器、引信、坦克、雷达等14个常规兵器专业,对迅速培养我国自己的国防建设人才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958年以后,又建设了一批国防急需的火箭、导弹方面的专业,并培养出大批从事尖端科技的人才,输送到国防科研和工业部门,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上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的北理已发展壮大成17个专业学院47个系,其中,光学工程、工程力学、物理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等专业都具有显著的军工特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该专业隶属于飞行器工程系,主攻反坦克导弹的研究,该专业有下设的航天航空工程试验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完善的实验条件和设备。导弹陈列室是该专业的重要实验室之一,里面陈列有各种导弹、飞机的实物和模型,上课时可以仔细研究拆开过的导弹,对专业学习大有帮助。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转移,北理将以军工业为主的专业结构调整为“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结合”的格局。在专业内涵上,由军工产品型发展为军民结合的工程科学技术型,本科培养目标由面向产品的设计应用型人才转变为面向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发展型人才,使学校的军工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保持和发扬。

学校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特色专业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信息对抗技术、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软件工程、安全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

就业概况

多年以来,学校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从就业领域来看,主要分布在国内的一些骨干企业,每年向国家特大型骨干企业输送的毕业生,包括向国防行业输送的毕业生占到60%以上。比如向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输送的毕业生,一直位居全国高校的前三位。向总参系统输送的毕业生人数一直在全国重点高校位居第一位。

从就业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如北京、上海、广东。尤其是北京每年占到60%左右。当然也有一部分毕业生会到中西部地区的一些骨干企业工作。

吕老师提示

1.长期以来,学校直属于国防科工委、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部委领导,2008年,国防科工委撤销后,学校划归工业和信息化部。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很多国防获奖科研成果不能公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在民间“排行榜”中的评估,但是北理在历次国家的排行和定位上均处于全国高校前十所之列。

2.学校每年招生计划近4 000人。在平行志愿录取的省份,提档比例在105%左右,提档后一般情况不退,全部录取。专业之间不设级差,每年录取的学生志愿满足率在80%以上。

3.学校与解放军总参谋部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每年招生百余人,分布在10个学院,20多个专业。

学长故事

在北理的日子里,我的一天常常是这样度过的:早上去京工餐厅吃小笼包;上高数课时尽量坐到前排;中午去一食堂吃手抓饭,学会在人流里屈伸躲闪并端稳汤盘;下午路过操场时浏览一遍花花绿绿的海报;晚饭去延园餐厅喝冬瓜排骨汤,顺便到篮球场欣赏一下女篮训练;黄昏时去信息楼占个座自习;晚上回宿舍时小心避开中教楼下随时会飞奔而来的轮滑爱好者。

每到深秋时节,中心花园里成片的柿子树硕果累累。大一时,我也曾站在树下觊觎枝头蠢蠢欲动。如今,我已经大四了,再仰望红红的柿子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