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吕老师教你填志愿——学校篇
49171500000008

第8章 北京外国语大学——摇出明日外交官

主管单位

教育部

办学地址

北京市

校名今昔

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

1949年成立北京俄文专修学校。

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

199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特色解读

“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北外的校友”。

北外一直享有“外交官的摇篮”的美誉。建校70年来,北外已经培养了7万多名校友,这些校友绝大多数都活跃在外交、外事战线上,其中包括400多位中国驻外大使和700多位参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外交部工作的北外校友约1100多人,占全部在职干部的近五分之一。

外交需要语言的支撑。现在北外开设的外国语专业达49种,是全国开设语种专业最多的大学。这些专业既有英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常用语种,也有豪萨语、僧伽罗语、乌尔都语、马耳他语等不太被人熟悉的语言。而且,北外计划在未来10年里,每年新增4个语种作为新专业,到2020年,北外计划拥有90个语种的专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外成立了多语言服务中心,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专门嘉奖。奥运会结束以后,该中心成功地转型为北京世界城市多语言服务中心,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24小时多语言服务,并且和110、120、119等其他的旅游紧急服务全面对接。也就是说,凡是到北京来的外国客人,只要遇到语言障碍,中心都可以通过电话提供服务。

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是北外的传统,中国已经在全球设立了290家“孔子学院”,北外是承办最多的大学。同时,北外还有国内成立最早的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对全球研究中国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机构和汉学家的研究动态进行跟踪研究。

名校出名人,前有王佐良、许国璋、吴建民、章含之、李肇星、何其莘,后有沈国放、杨澜、许戈辉、何炅……他们是北外的名片,缔造着北外的传奇。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特色专业

英语、德语、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非通用语种群、新闻学、外交学等。

就业概况

由于北外是全国最好的外语院校,可以说,几乎不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而且,学生的就业层次也比较高,除了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等国家部委外,其他中央事业单位如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及大型国企、外企等部门,都是北外毕业生的好去处。

就业率高,考研的人就少。北外每年考研保研的比例大概能占到14%左右,出国留学的比例也大致如此。

吕老师提示

1.北外每年面向全国招生800余人,是各地考生竞争的热门高校,录取分数之高,常常在前10所高校之内。尤其是文科考生,许多人在无缘北大、复旦之后,会转而投向北外的怀抱。

2.学校分两个批次录取,小语种专业在提前批录取,其他专业在一本批次录取。两个批次招生名额相差无几。

3.有些特别小的语种并不是每年招生,而是隔年招生,或者4年才招一次。

学长故事

北外有东西两个院,中间隔着西三环。两院靠门口的地下通道连接,据说,这还是我们学校的英语教授、冰心女士的女儿吴青老师提议修建的。

东院是学校的主阵地,大部分院系都在这里上课。东院最美的地方就是晨读园了。清晨在园子里转一圈,你能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那一瞬间会让人产生错觉,原来世界也不过这么大。

在外交专业课上,你可以听韩国外教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可以与美国外教一起讨论美国校园枪杀事件,可以和国防部的将军一起探讨化解国际危机的有效途径,可以和外交部的参赞一起品酒、化妆、参加舞会。

在北外,大型的活动都有使馆的人来捧场。还记得开学典礼时,各个使馆的豪华车辆停满了礼堂外的广场。作为北外人,自然会有一种真实的骄傲,因为北外好像把你同整个世界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