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10

第10章 最早的围裙

围裙是指自前向后系在腰部的服饰,因看上去形似裙子,故而得此名。

古埃及人在5000年前就开始穿围裙了,不过,当时的围裙要在腰部缠绕数周,在身前打结,所以又叫缠腰布。

而在中国,据说围裙是从遮羞布发展而来的。那时候叫“绂”(fú),许慎将其解释为:由一块方巾,加上一根丝或皮革的带子组成。也就是系有带子的方巾,具有遮蔽人们某一特定部位的作用,而且蔽前不蔽后,不是为了防寒、保暖所用的。《礼记·玉藻》中说:“绂,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大小与形制与现在的围裙相似。

“绂”发明得非常早,是远古蒙昧时代的初民发明的。发明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认为,远古蒙昧时代,人类从以前的用四肢在地上爬行而进化到直立行走,生殖器以下部位便裸露在外,这时的人类有了羞耻感,为了避开他人的视线,就发明了这种遮羞布。

而有人却认为,人类发明“绂”这样的围裙绝不是为了避开他人的视线,而是当他们行走时常常要穿过森林或草丛,生殖器随时都有受伤的危险,因此才发明了“绂”这样的围裙,以避免生殖器受到伤害。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后,“绂”没有了任何实用价值,只是成为统治者和身份尊贵者的装饰品。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绂”如此描述:“天子朱,诸侯赤,士大夫葱衡。”意思是天子穿朱红色的绂,诸侯穿浅红色的绂,士大夫穿青色的绂。这说明“绂”是统治者等级的标志。

后来,“绂”的那根丝或皮革的带子又引申为“古代系官印的丝带”,《汉书·匈奴传下》就有记载:“授单于印绂。”就是说大汉皇帝授予匈奴王单于金印和绶带。

现在,围裙主要流行在南方民间和藏族、高山族、景颇族等民族中。而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来说,围裙却普遍成为在烹饪和做家务时穿着的卫生防护用品,不再是一件可以穿着出行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