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14

第14章 最早的“雨衣”

中国的雨衣最早出现在周代。《诗经·小雅·无羊》道:“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汉毛亨的注释为:“蓑,所以备雨;笠,所以御暑。”而《玉篇·草部》中道:“蓑,……草衣也。”说明这种雨衣是草制的,当时也叫蓑衣。

蓑衣的主要材料是蓑草。蓑草呈空心,表皮光滑,雨水不易渗透。因为蓑草是贱物,所以不分尊卑,遇到下雨天,大家都穿这种蓑衣。

然而,北齐刘昼的《新论》却说:“紫貂白狐,制以为袭,郁若庆云,皎如荆玉,此毳衣之美也;压菅苍蒯,编以蓑芒,叶微遗垒,黥若朽穰,此卉服之恶也。裘蓑虽异,被服实同;美恶虽殊;适用则均。今处绣户洞房,则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则裘不如蓑。”意思是说,蓑衣和貂狐裘服自然没法比,然而遇到雨雪时,貂狐裘服却比不上蓑衣了。因此,蓑衣成为古代人主要的防雨之衣。这在诗词上也多有反映,唐崔道融有《田上》一诗:“两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后来,人们又用莎草编织蓑衣,宋杨朴有《莎衣》一诗:“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再到后来,人们开始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以后制成雨衣,称油衣。《隋书·炀帝纪》:“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

随着社会的发展,雨衣的材料也越来越多,有粗麻、棕丝、玉草等材料的,甚至还有一种雨衣是以一种名叫“多罗”的树叶编织而成的。

然而,中国古代的雨衣材料虽多,但都有不足处,都算不上真正方便的雨衣,真正方便的雨衣是由外国人发明的。在英国苏格兰的一家橡胶工厂里,有一个名叫麦金托什的工人。1823年的一天,麦金托什不小心将橡胶汁沾到了衣裤上,怎么也擦不掉,反而染上了一大片,无奈,他只好穿着这身脏衣服冒着绵绵细雨回家。没想到的是,沾到胶汁的地方,穿在里面的衣服一点没有湿,于是他索性将橡胶汁涂满全身衣服,做成了一件能挡雨水的衣服。

从此,麦金托什潜心研制防雨布,终于在1832年第一个成功地制成了可以做衣服的防水布料。可惜的是,涂了橡胶的衣服虽然不透水,但到了冬天又硬又脆,穿在身上既不美观,也不舒服,而夏天则变得又粘又臭。

进入20世纪后,塑料和各种防水布料的出现,使雨衣的款式和色彩变得日益丰富了。但是,人们没有忘记麦金托什的功劳,把雨衣称做“麦金托什”,英语中的“雨衣”一词就是“麦金托什”(mack-into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