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26

第26章 古代人穿袜子吗

袜子是一种穿在脚上的服饰用品,起着保护脚和修饰脚的作用。《释名·释衣服》:“袜,末也,在脚末也。”说明袜子是服饰的最后部分,即脚部的服饰。

古代的袜子称为“足衣”或“足袋”,通过数千年的演变,袜子才发展为现在的形式。最早的时候,“袜”字从韦部、从革部而不从衣部,《中华古今注》:“三代及周著角韈。”“三代”是中国的夏、商、周三代,“角韈”是用兽皮制作的袜子。“韦”和“革”都是指皮子,二者的区别是:“韦”是熟皮子,“革”是生皮子。《正字通·韦部》记载:“韦,柔皮。熟日韦,生日革。”

后来,袜子由兽皮发展到用布、麻、丝绸制作。《淮南子·说林》道:“钧之绩也《同样是编》,一端以为冠,一端以为株。冠则戴致之,株则辗履之。”这里是说用白色的帛做袜子。汉张衡的《南都赋》中有:“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罗袜就是丝罗做的袜子。曹植《洛神赋》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说明袜子也是由丝罗做成的。此后,“韈”改为“襪”,最后又简化成为“袜”字。

在古代,只有富贵及官宦人家才能穿袜子,贫困的老百姓是穿不起袜子的。《史记·滑稽传》记载:“东郭先生贫困,衣敞,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意思是说东郭先生的鞋子没有底,又穿不起袜子,只能双脚踩在雪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