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39

第39章 口红

在古代,口红又称为口脂、唇脂。红色的口脂,涂在嘴唇上,可以使唇色更加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感觉,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

女性涂口红的记载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楚辞》中说:“粉白黛黑,唇施芳泽。”这说明古时候的妇女已开始用黛修饰眉毛,用芬芳光亮的颜料来美化嘴唇了。

古代的口红也称为胭脂。据文献记载,约在公元前1320年就有了女性使用口红胭脂的记载。最早的口红是用湿木棒取一些从植物中提取的色料,再涂抹在双唇上,后来则是将植物色料加入油膏中,调和成唇颊可用的胭脂罐。

到了汉代,便有了“妆点”、“妆饰”等专门术语,这里的“点”实际上就是指口红。

到了唐代,人们把抹口红又称为点唇。口红的种类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等十六种,并称为胭脂晕。

唐玄宗的女儿永乐公主,就曾自制了多种化妆品,为此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种植各种香料香花的园圃,其中仅供制胭脂口红的植物就达二三十种。这也显示出中国唐代制口红的技术已趋完善并且多样化了。

在唐代,口红主要以朱赤色为主,但也流行过其他色彩的口红。比如唐元和年时,曾流行过黑色唇妆,人称“元和时世妆”。原来,在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妆容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形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没有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

中国古代还出现过“口红纸”,就是把植物的色料染入油纸中,上妆时双唇在纸上轻轻一抿,就有了嫣红的唇色。

口红的生产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现在已向着规范化、程序化和精细化的方向迈进。但在处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琳琅满目、色彩绚丽的管状口红也带来了各种健康隐患,比如含有对身体有害的化工元素等,所以还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