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40

第40章 古代的香水

香水是用香料、酒精和蒸馏水等制成的液体,能散发浓郁、持久、悦人的香气。

虽然香水是外国人发明的,但在香水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一直试图使用各种香料改变身体或空气的气味。

中国香料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神农时代。当时人类对植物中散发出的香气已很重视。因此,上古时代就有把这些有香物质作为敬神明、祭祀、清净身心和丧葬之用的习俗,后来逐渐用于饮食和美容上。

据考证,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出现了香炉、熏炉、熏球等净化空气,去除异味的工具和香料。如汉代博山炉、唐代的错金银球型香炉都是中国古代用于制造香氛的工具。

汉代开辟丝绸之路后,原产自非洲和西域地区的各种香料进入中国,使得中国的香料更加丰富。但是除了朝贡以外,香料来源比较有限,并且香料的种类也较少,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香的使用并不广泛,是作为奢侈品而存在的。

据史料记载,东晋巨富石崇家的厕所因为焚香曾经声名显著,成为一时笑谈。据《世说新语》等书记载,石崇家的厕所修建得非常奢华,还准备了各种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官员刘寮年轻时很穷,无论是骑马还是徒步外出,每到一处歇息,从不劳累主人,砍柴挑水都亲自动手。后来官当大了,他仍是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有一次,他去石崇家拜访,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极讲究的陈设,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忙退出来,笑对石崇说:“我错进了你的内室。”石崇说:“那是厕所!”刘寮说:“我享受不了这个。”遂改进了别处的厕所。

宋代以来,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各种香料通过海上之舟大量运入中国,香的使用也更为广泛和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古人在使用香料时,最常见的就是将香料做成的香丸、香饼放置在香炉的炭火上,通过燃烧的炭火的不断熏烤,使香气发散开来。这种熏香大多用来熏炙衣被。当时熏香的器具很多,主要有熏炉和熏笼。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熏香更为普遍,因为南方多雨,空气潮湿,正如周邦彦在《满庭芳》里所说“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另一方面是南方多瘴疠,用熏香驱邪辟秽去疾的观念非常普遍,还有就是南方多水,蚊虫易于繁殖,熏香是驱除蚊虫的好办法。

为了保持身体的香净,古代人还有佩带香囊的习俗。早在西周时就有女子带香的习惯。到魏晋之时,佩带香囊更成为雅好风流的一种表现。东晋谢玄就特别喜欢佩紫罗香囊,谢安怕其玩物丧志,但又不想训诫他,就用嬉戏的方法赢得了香囊,烧了,从而成为历史上的一端佳话。后世香囊则成为男女常佩的饰物。

香还常常被用来散撒或悬挂于蚊帐之内,据说南唐李煜宫中有主香宫女,持百合香、粉屑各处均散。宋代贵夫人的车里也悬挂香囊,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成为当时的风尚。在宋词中常有“油壁香车”、“香车宝马”这样的词,指的就是这种悬挂香囊的车。

总之,古代人们常用各种香料来增添身体香气,除秽杀菌、祛病养生,直到现在人们仍然使用这种方法,改善居室的气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