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41

第41章 最早的项链

项链是人类最早生产的装饰品之一。早在五、六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能利用兽牙、贝壳、石珠等制作饰品。

关于项链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人们戴项链最初是为了显示力量和勇敢。考古人员发现几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已使用兽骨、兽牙、贝壳等制做串饰,并用染料染成红色。据推测当时人们在与猛兽的搏斗中发现失去鲜血就容易失去生命,而猛兽的牙齿、利爪的力量很强大。人们佩带串饰一来用于显示自己的勇敢和力量;二来也期望由此获得猛兽的力量和生命力,后来串饰逐渐演变成项链。

另一种说法认为,项链的出现源于原始社会的“抢婚”风俗。在氏族或部落战争中,胜者常把对方部落的女子作为战利品掳来,为防止她们逃走,便用链子或绳子捆住她们的脖子和手,这可以说是最早项链的雏形。

在中国古代,项饰主要分为项链、项圈两类。项链由一根长链索串起各色珠宝玉石后缠绕于颈,也有一些配有搭扣,可以方便摘取。珠串式项链,是流传时间最为长久的项饰品。银链式项链的起源是比较晚的,价格相对低廉,因此流传区域也最为广阔。

项圈则大多为用金、银、铜等金属制成的素圈,也有采用整块美玉雕刻而成的,项圈上还常常镶嵌上珠宝玉石,以显得华美珍贵。到了明清时期,项圈已成为女性项饰中的重要饰物。项圈上一般都缀有饰以吉祥图案的长命锁、如意坠等坠饰。长命锁也叫“寄命锁”,人们认为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避灾驱邪,“锁”住生命。

另外,缨珞本是印度的一种古老首饰,传到中国时也被当做项链的代称。晚唐诗人郑在《津阳门诗》中就曾描写过这种场景:在皇帝生日的庆典上,不少宫伎梳着九骑仙髻,穿着孔雀翠衣,佩着七宝缨珞,表演歌舞,一曲终止,掉在地上的珠翠珍宝可用扫帚来扫取。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项链的款式也在不断增多,而且取材广泛,玉石、宝石、黄金、白银材质的项链应有尽有,备受女性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