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54

第54章 “尖椒笃菜任君尝”的沪菜

沪菜即上海菜,是中国的主要地方风味菜之一,内容洋洋大观,举凡大菜、点心、小吃和零食等无所不包,这是因为上海菜其实是杭州、宁波、徽州、扬州、苏州和无锡菜的综合体。

上海在唐代称为海滨渔村,北宋末期改称上海商埠,此时始对饮食文化的发展有些认识。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四方商贾云集,饭店酒楼应运而生。到20世纪30、40年代,各种地方菜馆林立。这些菜在上海各显神通,竞争激烈,又相互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这为博采众长,发展有独特风味的上海菜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从前名不见经传的沪菜得以迅猛发展。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百余年的孕育,上海本帮菜吸收北京、山东、四川、广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河南、福建等众多流派之长,借鉴西餐某些技法,逐步形成自成一体的年轻菜系。由于它师承多家,模仿性强,又注重形格,独创新意,故而朝气蓬勃,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沪菜有八个派别,其中之一便是“海派四川风味”。所谓“海派四川风味”,实际上是四川、江苏风味相结合的结果,它的基地则是上海的梅龙镇酒家。川苏风味酝酿在抗日战争时期,经过8年的反复磨合,使得长江上、下游的菜肴风味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菜种。由于海派川菜具有许多遗传优势,因此适应性强,在食界评价甚高。

上海本帮菜,是上海的乡土菜肴,是从农家菜发展而来,比较朴素实惠,以红烧、生煸见长,口味较重,善浓油赤酱,颇有家常风味。后来,吸取了无锡、苏州、宁波等地方菜的特点,参照十六帮派的烹调技术,兼及西菜、西点之法,使花色品种有了很大的发展。

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上海菜改革了烹调方法,品种多样,别具一格,最终形成了上海菜的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