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55

第55章 “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著名的风味小吃。狗不理包子色、香、味形俱佳,深受人们青睐,可为什么偏偏要叫狗不理呢?

说起“狗不理”包子的来历,还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一高姓农民,四十岁时喜得儿子,便取名高贵友,为了孩子能健康平安的长大,父母又给高贵友取了个小名叫“狗子”,因为父母期望他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此名也饱含着淳朴挚爱的亲情。

高贵友十四岁时,为了养家糊口,来到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他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所以做包子的手艺不断见长,终于练就一手好活,并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门户,自己开办了一家专卖包子的小吃铺,叫“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八方的人都来吃包子,名声很快就传了开来。后来吃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常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做“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据说,清末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而且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夸奖,因此,狗不理包子更加名声大振。

此后,“狗不理”小吃铺越开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兴隆,由小摊档变成大摊档,由大摊档变成饭馆,又逐渐扩大为连锁经营。如今,狗不理包子已走向世界,名扬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