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合同法
49295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一)

提到合同,人们总是想到买卖,认为订合同是生意人的事。这是对合同的一种片面认识。其实,合同的范围比单纯的买卖要广泛得多。凡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组织之间就商品交易、财产流转、劳务交换、合伙联营、抵押担保、土地承包、遗赠扶养等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所达成的合意都是合同。在现代社会,合同关系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平等协商、等价有偿、公平合理、自愿互惠、诚实信用等合同理念也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信条。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更是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机联结并使之有序运行的一条不可缺少的纽带,也是引导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世界,加入现代世界文明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这条纽带和桥梁一旦断裂,经济生活便会处于无序状态,社会也会陷于混乱,市场经济更不复存在。因此,有人将现代社会称为“契约社会”,将现代经济称为“契约经济”,这是不无道理的。

我国早已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法律规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也于1999年3月15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笫二次会议通过,并于1999年10月1日生效。这部《合同法》不仅完全符合我国国情,而且充分体现了现代合同的新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结束了我国合同立法分散、混乱状态,实现了合同制度的统一,不仅为我国建立国内统一市场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通道,尤其是促进了我国贸易规则与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规则的全面接轨。同,合同法所体现的意思自治、平等协商、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等基本原则更是弘扬了一种现代文明的新理念,为社会注入一种新的文化精神。可以说,合同法律制度的建立是构筑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环节。因此,全面贯彻实施新合同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对新合同法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也成为大学法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尤其是对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法学、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应全面系统地学习合同法律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到解决合同业务的实际问题中去。

(二)

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写的。根据新合同法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本书结合我国《民法通则》、相关的民事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及有关合同的国际公约与国际惯例,广泛采纳国外合同立法和司法的先进经验,吸收国内外合同理论研究的先进成果,力求系统精到地阐述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详尽地介绍合同法的基本知识。由于本书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所以,内容的编写在全面阐述合同法基本理论的同,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性、知识性、应用性三者统一而突出应用性,本国法条与外国法条相印证而以本国法条为主,基础知识与前沿理论兼顾而立足于基础知识。在行文上,力求简洁明了,平白易懂,对重点难点问题尽量以例子说明。

本书本着对合同法作出全面、准确、深入阐述的宗旨,在论述脉络和行文框架上与我国合同法的框架结构相一致。全书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从论述合同和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入手,全面阐述合同从订立、生效、履行到合同保全、担保、变更、转让、终止及违约救济的全过程,对每一环节的有关概念、制度、知识作出比较详尽准确的阐述。分论部分具体介绍合同法分则规定的15类有名合同的相关概念和制度。在介绍和阐述有关制度和理论,注意针对合同订立、履行实践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操作的需要,力求全面详尽地介绍有关的知识点,并注重对实际情况和细节问题的阐述和解答,以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本书的适用对象,主要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经济类专业学生,同也可供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法学、经济类专业本、专科学生以及从事司法和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学习使用。

(三)

相比同类教材,本书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①本书所有理论点均采用通说,并配以案例说明,以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需要。②本书文字叙述非常简洁通畅,直白易懂,即使是非法学专业的人员也能很快地明白。③在每一章开篇都设有重点提示,以明晰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结束设有本章小结,以进一步明确本章所讲述的整体内容,巩固对本章学习的成果。④每一章后面均附有数目不等的思考和练习题,将本章的重点内容归纳为几个问题,以供学生练习,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⑤每一章均有数目不等的案例分析或提示,并用不同的字体区分,以方便读者。这些案例均围绕该章内容设置,大多来自法院的判例或行政机关与企业的管理实践。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将该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同,也可加深对相关章节知识的理解。⑥每一章的最后均附有若干推荐阅读文献书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这些书目均是合同法学习的经典教材或参考书,通过阅读,可以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

葛立朝: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朱建农:笫四章、笫六章、笫七章、笫二十一章、笫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李燕霞:笫九章、笫十章、笫十一章、笫十六章、笫十七章、第十八章雷春红:笫十二章、笫十三章、笫十四章、第十五章俞伟泉:笫二十四章、笫二十五章、笫二十六章、笫二十七章全书由葛立朝负责最终统稿、定稿。

在全体编者和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本书得以顺利付梓。但由于间仓促和水平所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