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两位都是“两良一优”的学生,依照传统评价方法,就是相同的分数。教师的建议也便是笼统的“要抓紧,要努力”,而采用分项等级评价后,教师竟然能够分析出这么多有帮助的建议。确实不简单!这其实也说明我们通常以为的“分数比等级更能准确、清楚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正确的。其实试卷上的分值分配是我们默认的游戏框架。
为什么选择题4分,填空题3分?语文和数学的分数可以相加吗?以测验来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是可行的,但以被高度抽象化的分数为依据来评判学生,进行排队,其实是处理的简单化,有失公允。它忽略了分数背后的学科能力的多元性,更重要的是忘掉了评价的真正目的。对于学生来说,最需要的是简单的优劣的判断,还是改进今后学习的建议?求是小学的教师在朴实的教学行为中做了回答。
在学习过程中,判断适当模糊一些,诊断更有操作性一些,恰是反映教师成熟之所在。但也有教师怀疑,等级制虽然保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评价模糊化会导致激励机制的弱化吗?
评价运用:过程反馈中的层次性激励艺术
许多教师认为表扬和批评、鼓励和惩罚在教育中不可偏缺,学习过程性评价同样不能因为等级评价的模糊化而放弃评价的激励意义。从常态思维看,不排名次,不列总分,是无法产生激励作用的。但从求是小学教师写给学生家长的公开信中,却能发现巧妙的激励因素。
朋友,你好!
放暑假的事还近在眼前,秋假又即将来临。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孩子们参加了科技节的比赛。
语文进行了第一单元的练习。识字部分有30人优秀,书写部分有35人优秀,阅读部分有19人优秀。全优的有11人,他们是:王XX、丁X、徐XX……语文能力部分有三个同学全优,他们是:张XX、王XX和朱XX。数学进行了第二单元的练习。基本概念部分有28人优秀,基本计算部分有45人优秀,书写部分有26人优秀。全优的有19人,他们是:朱XX、张XX、吴XX……能力部分毛XX同学得到2优。特向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祝贺。
…………
教师巧妙地通过列人数和列名单两种方法对学习状况较优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鼓励,同时试卷中又设置了难度合理的面向全体的基础题,与少量供优秀学生挑战的能力题,区别开来表扬避免了大面积的难度拔高。在该例中,50名学生中60%识字优秀,70%书写优秀,38%阅读优秀,三项全部优秀的有22%。教师设置了两个评价台阶,一是分项优秀列人数,二是全部优秀列姓名。这一做法兼顾了对优秀学生的表扬和对落后学生的暗示。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都应该假设其是暂时的。教师有责任为孩子保密,但家长与学生应该知道下阶段究竟该怎么办。教师采用的这种朴素而又艺术的家校沟通方式实际上恰是发挥了过程性评价的功能。这显然要比很多学校惯用的排名次高明得多,对学生的帮助更有针对性,更符合教育的人道主义立场。
这样的分项目、层次性的表扬激励也有助于学生克服薄弱环节。譬如有孩子数学不错,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都优秀,但因书写仅得良好而没有被教师列出姓名表扬。这对孩子来说,会明显激发起他的“战斗欲”。于是他如教师所希望的那样,把克服书写问题作为下阶段努力的目标。
以学习表现的过程性评价促使学生改进自我管理很多人认为,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重要,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而在实践中却是评价的盲点。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方法,是孩子取得学习成果的前提。忽略了对过程的积极关注,理想的学习结果则可能是偶然的。
在求是小学的家校沟通活动中,常会出现如下的小表,其中却蕴含了一个有意义的框架。它反映了教师对评价盲点的合理处置。
在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教师组织了一次学习表现的评价活动,同学小组与教师分别对每位同学的学习表现进行一次评议,并把结果反馈给家长。这可是一手非常及时的“棋”。一方面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要求,另一方面强调了积极的学习表现对于学习进步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进步与退步,请家长一起来关注督促孩子的学习表现,避免“木已成舟”后再来“事后诸葛亮”的惋惜。
不过,有些学校的学习表现评价是即兴的,什么时候意识到就进行一次;也有些学校是终结性的,每个学期末操作一次。当然这要比忽视学习表现评价更为合理,但要产生对教育活动的持续影响,可能需要阶段性地变式运用。
教师是否重视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表现反映的正是教师对学生未来的责任心。为什么我们今天在多少大学生,乃至研究生身上发现“成功应试者的学习无能”,以及“读书成功却做人失败”的现象呢?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实际上是学生可持续进步的最重要的基础。
关注过程性评价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功利的眼睛已经“充满血丝”。
确实应该承认,当前学校教育的社会环境并不好,过强的社会竞争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促使学校教育行为的异化。很多教师也很赞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但面对现实,如此的学生负担又如何能够落实“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愿望呢?
以有利于良好习惯养成为作业布置和学业评价的原则
应该承认,目前过重的学业负担是普遍存在的,这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不利。然而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长远的影响却是十分关键的。据一些参与过重大考试评卷的教师称,学生有约20%的失分是可以避免的,其失分并不在知识理解或记忆,而是书写错误或表达不规范,而这常常可以追究到孩子从小是否已养成规范精准的学习习惯。
因此,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是作业布置和学业评价的基本原则。
在求是小学教师的平时教学行为中就能发现一些星星点点的经验。
(1)不管是平时测验,还是重大考试;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乃至其他学科都可以把书写作为分项评价的重要项目。要让孩子明白规范书写不只是语文课的要求。
(2)注意学习任务布置的多样化,有诵读,有书写,有议论,有活动,有实践。这既关照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单一学习任务对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可能的消极作用。
(3)学生晚上作业量的多少,实际反映的是教师对白天课堂教学的信心。求是小学基本采用基础性作业白天解决,挑战性作业晚上努力的策略。挑战性作业的评价机制也要有别于基础性作业,题量不多,量力而行,多做多奖,及时点评。
(4)注意紧扣课程的作业与课外联系的学习任务的结合,强调作业的有意义,适度增加作业的综合性。阶段性地让学生开展一些小课题,使学习与运用很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