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49299000000039

第39章 促进观点交流与成果共享(3)

(三)参与任务的意义与分工

每个研讨话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任务,作为教师们参与研讨活动的具体介质。有些任务须现场完成,也有些任务需提前准备,还有些任务作为教研活动后的延伸作业;有些任务是事先设计好的活动环节,也有些任务是根据现场研讨而临时生成的要求;有些任务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参与,也有些任务会有所分工。通过多样化的、多层次的、有意义的参与点,让教师可以参与,乐于参与,便能配合研讨的深入。

(四)现场生成的及时提炼

研讨活动的互动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但是现场生成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一方面要靠主持人的机智来捕捉与把握住一些有价值的生成,譬如及时地点评提炼,合理地分类加工;另一方面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记录保留现场生成的想法或建议。

案例6.4透过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

(一)策划缘起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来活跃的小学语文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新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流派纷纷涌现。王崧舟、窦桂梅、孙双金、薛法根等各派名师脱颖而出,成为小学语文课改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展示,受到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和关注,并成为一线教师揣摩、仿效的范本。物极必反。高度仿效容易造成盲目崇拜,让语文课堂陷入“跟风态”、“流行秀”的误区,也容易使部分教师忽视自我审视语文课堂能力的培养、忽视自己教学思想的生成、忽视对“家常课”的兴趣和打磨。作为一线教师,如何研究和学习诸多名家的教学艺术,如何将研习为己所用,可能是基层教师最需要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在“青年教师成长联盟”中策划了以研习名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沙龙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在观摩分析名师课堂实录与片断中理解与质疑,修矫与丰盈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和行为。这一活动我们起名为“‘我心中的语文’:透过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

(二)活动策划

1.前期准备(一个月)

4.后续研究与展示交流(一个月)

(1)要求“联盟成员”思考“我心中的语文”,写一篇论文或随笔。

(2)思考“我心中的语文”,设计一堂体现自己语文观的家常课。向本校同行公开,并陈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三)策划意图

任何名师的成功必有其常人所不能到的诀窍与发轫之处。一味地模仿名师的课堂、站在技术层面上演练名师的经典手法,实际上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肤浅解析,要想以此来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更是缘木求鱼,事倍而功半。

为了促进一线教师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审视名师的语文课堂,碰撞、放飞最终激发自己对语文课堂的理想,我们策划了这次沙龙式的校本教研,主要基于以下三点思考:

1.改革校本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研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少校本教研活动缺乏真正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进的功效呢?

我们首先要打破以往以听骨干教师、权威教师专题发言为主的常态教研形式,营造了一种“开放、民主、争鸣、碰撞”的教研氛围,将教研活动变成一个“长作业”(从准备到后续研究,历时数月,争取深入有效)、让教研活动中教师有“活”有“动”(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沙龙研讨中生成观点和问题,并能有参与与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教研活动“动而不散”(通过前期准备与研讨过程中的“任务导引”,紧扣教师的需要和可能的“发展区”)、让教研活动“余味绕梁”(重视后续研究环节,关注教师理念和行为的跟进)。

2.解构表象

一线教师看课看什么?青年教师观摩名师经典课堂,主要应该关注什么?关注课堂教学整体?或是关注课堂设计亮点?

名师们的课堂往往由于其深厚扎实的语言功底、精致流.的设计、宽松和谐的氛围,呈现出一片“鲜花烂漫”的美景,许多一线教师纷纷效仿。但是,全盘照搬名师的课堂设计形式、刻意模仿名师的精美语言则是不足取的。我们认为,作为具有丰厚课堂经验积淀和独特教材解读能力的名师,他们对同一个课的不同设计、最经典的名课名段,其实就是其不同的教学理念和设计关注的全面体现,这既是名师风格的淋漓展示,换个角度,也是名师风格局限性的体现。

比如同样的《一夜的工作》,有人评价是“华美丰赡”、“精致和谐”,也有人批判是“看上去很美”的课堂,认为是“滋长了语文课矫情、煽情之风”。——只有解构“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表象,揣摩名师精彩的课堂技术操作背后的思想和理念,才能不断自我叩问语文课堂的真谛和原点,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始终站在以学生生命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阵地上。——这就是“名段赏析”和“实录研读”等思考载体碰撞出的灿烂的思维火花。

3.观点生成

学习名师,研究名课的目的是什么?校本教研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我们的教研究竟为什么服务?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芦苇,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上。一切研讨和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促进行为的跟进和改善。一个有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好课观、优课观,更应该有如何上好“家常课”、“平常课”的神圣责任感、使命感——因为这是绝大部分一线教师终身耕耘的热土。因此,我们引进“他山有石”中相关专家和人士对名师课堂的不同争鸣和深刻论述(姑且不论其是不是完全正确)、我们重温久被推崇的古今教育真理,都是为教师们搭建一个学习名师又反诘名师的平台,更是引导教师们的思维不断向教育真理之海漫溯,自己心中的语文观不断生成,最终化为切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展现在众人面前。

只有经得起实践和时间考验的教育教学真理,才能在传承中不断革新、创生和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名师优秀经验的同时不断重温真理、碰撞思维,才能去伪存真,不断积淀、形成自己的好课观,从而最终改善、提升自己的日常教学、形成有自己风格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许,这正是本次教研致力追寻的目标。

(临海市大洋小学 王乐芬)

四、研讨专题的连续性

其实,试图通过一次研讨活动就解决某一问题是不现实的。观念的转变与行为的改进,需要进行系列化的、渐进深入的研讨才能产生效果。所以研讨专题的连续性是比较重要的活动策略。

案例6.5教师论坛争鸣

(一)指导思想

教师校本培训不仅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一种手段,更是加强学校管理,融学校工作目标、学校教育改革于教师个体行为的有效途径。因而,运行机制的有效性,目标内容方式的可行性,教师个体参与的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本学期推出了新的学习形式——论坛争鸣。

我们本着立足学校,立足在职,立足全员,立足需要,突出责任目标多元化,培训内容职能化,培训方法多样化的原则,通过以“论坛争鸣”为主题的教师辩论会,引领大家结合学军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关注、思考、分析,最终辨证地看待、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刚刚参加了此次辩论的年轻教师小杨教师就说道:“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虽然自己对于教学也有一定的想法,但是毕竟是新手上路显得有些不太自信,很多观点也想和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探讨,而这次的‘论坛争鸣’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

以辩论为主要形式的“教师论坛争鸣”,设置了正反方对阵,再结合专家点评进行,按照学科和教龄的不同,从年轻教师中选取人员,采取或分组或讨论,或集中展示,或观看录像等不同形式,旨在为全体教师创设争鸣的平台,引领教师共同研究,共谋发展。使教师在学习中学会分享,在碰撞中学会反思,在体验中学会超越,在争鸣中得到成长。

(二)操作要点

1.确立辩论主题以引领教师思考

辩论赛的辩题都是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

教师要学会寻找和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例如这次的辩题是“现阶段对学军来说,是课堂常规更重要还是新理念更重要”,大多数教师都能辩证地认为两者同样重要,区别只在于对“现阶段”的学军来说哪个“更重要”一些。

2.以辩论会新颖的形式丰富教师学习方式

长久以来,校本培训一直是以专家讲座为主,间或有几次讨论,而发言的也常常只是几位比较活跃的教师。论坛争鸣的目的,就是要真正让全体教师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内容,有的查找资料,有的撰写辩词,有的担任辩手,让每位教师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能,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也常常围绕辩论赛展开。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走路、吃饭都能听到“辩论”二字,甚至在辩论赛结束后,也常常从正反方教师的口中听到“规则”、“理念”等词语,可见这样的学习方式深入人心。并且,辩论赛中不时爆发出的阵阵掌声和笑声也足以证明这种方式的学习氛围的轻松愉快,深受教师们的喜爱。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教师感受到的是快乐和成功,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使学习变得更加自觉。通过辩论赛,教师们找到了下一阶段自我发展的目标,常规建设不够的可以从抓常规开始,已经建立了常规的,可以挖掘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各取所需。大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的发展与需要,学会了为自己的发展定目标。

3.在辩论会准备的过程中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强化教师自我学习的动力,使自己不得不阅读大量的资料,以证明自己所要阐述观点的正确性。在信息化社会里,学会收集信息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面。教师们通过各类信息平台,收集了很多国内外教育教学信息,为自己的论证提供了理论素材。实践证明唯有面对疑难问题,教师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促使教师去寻找观察问题的各种视角,建构分析的理性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个过程也就成为教师学习、提高、升华的过程。

4.辩论会现场的氛围促进教师即时反思

辩论赛中,双方教师用严密的逻辑性阐述自己的观点,看问题不再只是看表面和比较肤浅,而是注重问题的本质,找准问题的症结。我们认为,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讲座讲出来的,也不是从文章中找出来的,而是来自于教师的体验与感悟。而辩论会的过程恰好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体验与感悟的平台。在辩论过程中,正反方观点的激烈碰撞,每个人都在思考怎样为自己的论点寻找有力的论据,在这种类似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能 感悟到很多理念上的问题,能够改善心智模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和学生观等,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年轻教师的成长。

(三)注意事项

1.教研论坛争鸣活动要有计划性

一线教师教学任务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十分繁重,作为学校大型的论坛争鸣活动要有的放矢,每学期开学前就要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划,要尽早做准备,让参与的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实现教学和研究两不误,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

2.要满足不同教师的研究需求

学校科研室和教研组要根据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让每个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调动教师的潜能。教研活动要改变一人讲多人听的不良现状,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其中,让教研骨干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作为校本教研的新产物——论坛争鸣,必然还有其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也将在后面的辩论赛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四)工作方案

每次双方辩手各四名,要求务必有教龄6年内的教师一名,教龄6年以上教师一名(男女均有),语数学科必须各有一名,综合学科必须有一名。第二次辩论的辩手中最多只能有一名参加过前次辩论。

辩题一 正方:学军更需要课堂教学常规的管理。

反方:学军更需要课堂教学新理念的引领。

辩题二 正方:备课应该备详案。

反方:备课应该备简案。

辩题三 正方:新课程提出的课程价值观反对学科本位的思想。

反方:新课程提出的课程价值观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

辩题四 正方:与家长交流应该是进行鼓励式的谈话。

反方:与家长进行交流应该是进行实事求是的谈话。

(杭州市学军小学)

案例6.6教师论坛活动的发展

说起以往的教研活动,最大的痛苦就是形式与思考的脱离。那时候的教研活动,是教研组长在开学的时候在计划中制订好,本学期谁上课,在什么时间上,上什么内容。然后由上课教师从头至尾的忙碌,至于其他教师仅仅需要到时间带着听课笔记去听一听,然后在规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去参加一下。这样的教研活动给我们大家的感觉就是“少数人参与,更多人观望!”教研活动的改进应重点克服什么?我们有了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