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扩展校本培训渠道,在共享中积蓄
要想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实现持续成长,教师除了拥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而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而主要在教学实践中的锻炼。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终发展于研究实践之中。所以,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融为一体,以促进教师持续发展。我们除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升教师素质,还利用Blog的“在线学习”与“他山之石”栏目,组织学习讨论,明白“教而思之天地宽”。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随机变化和调整,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奇思异想”,反思学生探究学习中的“拦路虎”,反思“再教反思”;组织教师探讨《怎样写教学反思》、《教师进修,修什么,怎么修》;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并针对所用的新教材,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生字听写的策略》、《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发挥农村优势,拓展小学作文课程》等等,使每一位教师都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尽可能地让教师们接受到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
有了校园Blog,教师们在网上看到好文章,就会转贴给大家共享,或者向大家介绍信息,“人教论坛”、“小语之家”、“中国教师博客”等一些优秀网站成了教师们常去之处,教师们主动学习,加强知识储备。
《追寻失落的一角》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杜朗口课堂教学》介绍一种崭新开放的教学模式,《朱自清散文全集》让你重返读书时代……校园Blog,开拓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学术交流的校内外.通的渠道,使教师能从多种渠道获得教育资源、信息,在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中对话,在骨干教师帮助下达到共同成长,一起进步,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提高。校园Blog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
(建德市梅城中心小学)
在博客或教育博客发展的前期,博客平台只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博客们通过注册申请便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每个人的博客相当于自己的个人网站,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这一阶段博客发展的缺点是各个博客相对分散、独立,不系统,很难找到志趣相同的博客进行交流、分享。于是博客群组、博客圈、团队博客应运而生。简单地说,所有博客群组、博客圈或团队博客由一个以上的博客共同经营的,内容话题比较接近,并且群组博客内部成员之间的文章有相互交流的博客,那些只仅仅把内容聚合在一起的博客不能称为是群组博客。
案例6.9学科博客圈及其运营
对于博客来说,相信教师群体已经不再陌生。在这个广泛依托网络推进校本教研的时代,很多学校都充分利用校园网这样一个平台,鼓励教师在校园网上开辟个性化的个人成长空间。可是,教师博客的模板设计个性化、内容撰写的自由度与相对独立的个性空间虽然尊重了教师个体,彰显了教师个性,却不能将内容进行合理地整合和完美地呈现,站在校本教研过程管理的角度来讲,缺乏有效性。怎样才能既发挥教师博客的个性魅力,又能将广大教师的博客进行梳理呢?承载着校本教研功能的学科博客圈应运而生。
(一)基于教师个人的教育博客
要建立一个学科博客圈,学科教研组的教师首先必须在同一网站开辟成长博客。当然,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自留地中,教师以什么样的风格打造自己的家园,决定权在自己手里;无论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还是评价质疑,内容的选择权在自己手里;无论教师何时去打理,时间的支配权也在自己手里,这就是博客跨越时空的随意与自由,也正是激发教师兴趣的关键所在。
基于博客平台,教师可以共享自己的教学论文、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案设计等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也可以在博客上发表生活随笔、家教心得、个性图片等等。在博客上,教师能在进行知识梳理、学习与积累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与智慧共享,在共享中不断展现自我、激发灵感、开阔视野,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也能将它当作自己的情感空间,尽情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成为一个心灵家园。
(二)基于学科教研组建设的学科博客圈
有了在同一网站注册的教育博客后,学科教研组长就可以向学校网络中心申请注册一个博客圈,然后选定一个适合的模板,美化共同的家园。一般情况下,学科博客圈的首页基本上要有“圈子资料”、“成员列表”、“最新发表”、“精华博文”、“圈子公告”、“最新评论”、“最新图片”、“圈子论坛”及“圈子留言”等几个主要模块。而在“精华文章”栏目中,又将其分设为“大事要事”、“论文平台”、“叙事驿站”、“设计之窗”、“反思集锦”、“疑难杂症”、“家有喜事”、“资源推荐”这几个小版块,让圈里成员一一明确。
等万事俱备后,再掀起东风。首先由圈主向所有学科组的“家庭成员”发出邀请,把他们一一“请”到圈里。对方接受后,在博客圈首页就会出现“最新成员”。随着学科组“家庭成员”的不断聚拢,博客圈的人丁就会越来越多,人气也会越来越旺。
当然,学科博客圈并非只邀请本校同学科成员加入,不仅可以邀请教研室的专家加入,经常性地进行专业引领,可以接收兄弟学校的学科成员加入研讨,让智慧的火花自由碰撞,还可以通过友情链接的形式邀请其他网站注册的“同胞兄弟姐妹”。正如萧伯纳曾所说的:“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互相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学科博客圈就提供了“彼此交换思想”的平台,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科教师间多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三)基于学科博客圈的管理
从严格意义上说,学科博客圈是一个非正式教研团体。它跟平常我们所说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有所不同,无论在组织形式上还是日常的管理中,它都体现了学科博客圈这个载体在时间上的随意性、组织上的灵动性和形式上的生动性,加入了许多活泼、时尚的元素,与时俱进。
为了经营好学科博客圈这个大家庭,我们分成了五级管理网络进行管理:一级管理为分管校长,主要职责是监控;二级管理为教导处和教科室,主要的职责是监控和评价;三级管理为圈主,也就是学科教研组长,主要负责本圈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教研活动、评论等健康有序地开展,对文章的内容以及舆论导向严格把关。有权限发表主贴、删除跟帖的权利和义务;四级管理为圈中的管理员,分别由五个年级的备课组长来承担,每人负责一天的博客圈管理。主要行使的权利和义务是从周一到周五轮到的当天至少上网一次,阅读成员发布的最新文章,并给文章设为精华,按内容分别推荐在“论文平台”、“叙事驿站”、“设计之窗”、“反思集锦”等分类中,真正做到“今天我当家,就由我做主”;五级管理为教师个体,他们的主要职责自然是积极发表文章,多回圈里转转,留下自己的评论,提出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正因为是“非正式”团体,所以开展机制也跟平常的教研活动不同,不再统一时间组织教师面对面地相聚一堂进行教学沙龙活动,而是经常性的让教师利用课余休息时间、没课的时间或是晚上休息时间按要求进行反思交流。如此一来,虽然彼此相距甚远却也仿佛近在咫尺般,使交流更加开放,人员更加广泛,时间也更加充足。
(四)基于学科博客圈的教研流程
在平常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遵循的是“发现问题-制订计划-采取行动-交流总结”这样的教研流程。怎样才能使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成为一种共存和互补的关系呢?
经过实践,我们的具体操作程序为:教师首先在新学年学科教研组的第一次沙龙活动中提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然后由教研组组长从教师的交流中发现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在博客圈的圈子论坛中发表主帖,动员成员各抒己见,积极跟帖,发表看法,最后由圈主根据评论情况在圈子首页“公告栏”中将本学期的教研主题隆重“公告”。经过圈里成员集体的建议确定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后,由圈主制定出实施预案(包括理论学习计划、内容、教研课的安排等),在圈子首页的精华文章之“大事要事”中固顶。随后,在教研组的统一安排下,在备课组的具体操作下,各备课组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圈子论坛板块继续发帖,由备课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预案。如此围绕主题进行反复实践探讨后,再由备课组长将本备课组的主题研究成果进行书面小结,并提出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或相关建议。教研组长再针对各备课组的小结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的报告,同样固顶在圈子首页的精华文章之“大事要事”中。对于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图片资料,则可以在圈子首页的“最新图片”中浏览。
不可避免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诸多的困惑。这时,圈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外请教专家解决。这其中包括在网络上与学科教研员通过视频对话,友情链接网络虚拟专家等。正所谓“网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五)基于学科博客圈的评价
在网络中,开放性的评价无疑是最大的特点。尤其是系统能自动生成的,无须人工层面来操作的评价。如,当你在圈中发表的文章被管理员加精居多时,系统会自动排行,生成“成员加精排行”或者是“活跃成员”。这是针对教师个人最公正的评价。成员文章加精多者就由圈主推荐为“博星”,出现在学校博客网页的首页上。
如果说教师博客的评价省时省力的话,那么学科博客圈的评价则带有模仿借鉴“加油好男儿”、“快乐男声”的评比方式之嫌。总的来说,博客圈的评价从两个层面来衡量,一是系统生成的博客圈总访问量、帖子的数量、评论的数量等,也就是圈子的人气,支持率,相当于场外观众支持率,从中可窥见圈中成员参与研讨的热度;二是由教导处、教科室监控的所有博文和评论的质量,也就是校内专家的专业评定,相当于比赛中现场评委团的专业评定,从中可了解圈中成员主题研究的深度。
结合这两个层面的评价,能有效促进圈中成员的精诚团结和锐意进取,感受“我参与,我快乐,我成长”的至高境界!
纵观学科博客圈的经营,它赋予了我们全新的理念,构建了更加自由、开放而时尚的教师群体成长空间。其划破时空界限的交流拓宽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全新的评价方式于无形中激发了教师成长的欲望,能更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提高校本教研的工作实效。
(丽水市莲都区刘英小学 雷美芬)
二、教育博客的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博客发展之初,往往只是提供单一的博客平台,如成长博客,海盐博客等。但人们逐渐又发现了当博客与教育信息化平台相互隔离时,教师感觉头绪较多,颇为茫然。为此,将教育博客平台与其他平台相整合,将不同层次的博客组构成一个统一体系,是教育博客发展将要解决的新问题。
案例6.10打造Blog平台 抢占网络教研制高点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网络技术的更趋成熟,网络教研更具广泛性与价值性。如何拓展载体,优化使用,是追求网络教研价值最大化的根本途径。
(一)开发一体化的网络平台,构建教研“绿色”通道
教研是什么?课间,教师们在大办公室聚在一起,讨论起班中学生的学习、谈论起教学中的感悟,滔滔不绝,神采飞扬——这就是最常见的有意义的校本教研,最生活化的教研。然而,这样的活力缘何不能出现在每周一次的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呢?课后强烈的感受(或欣喜或困惑),由于没有及时记录而渐渐消淡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不难想象,课堂生成的问题在得不到交流与探讨的情况下,“问题”还是“问题”。
因此,日常教研要为教师创设“教研无所不在,教研无时不可”的校本教研环境,要给教师一个能及时记录问题或参与交流的平台。
为促进教研生活化,开辟教研绿色通道,必须构建一个集学习、工作、教研于一体的网络工作平台,将教研平台与教师日常无纸化办公平台联在同一平台上。那么,立足此平台,既能让教师实现与各处室、各同事的交互,又能实现到外部的学习与交流,还能实现自我反思。换句话说,教师立足于这一平台,可以以最便捷的方式,收悉通知等信息、上传办公文稿、开展网络学习、撰写反思、实现交流等。让网络教研成为教师学校生活,乃至全部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
在网络教研绿色通道的构建中,“个人无纸化办公平台”是教师开展学习、工作、教研的枢纽。它与各网络教研平台紧紧相连,相互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