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49299000000043

第43章 促进观点交流与成果共享(7)

作为教师个体,打开电脑后,其进入的方式为:

个人无纸化办公平台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团队博客教研平台、校园网、外部的教育博客等交流平台是相通的。在无纸化办公“主界面”下,可以便捷地开展教研、学习等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在个人无纸化办公平台上的所有的参与,均可以自动生成在个人教育博客和团队博客教研平台上,可以实现着与系统内教师的最为广泛的交流,从而实现教师群体教研的可操作性。在设计中,每一位教师在进入个人无纸化办公平台过程时,必先通过团队博客教研平台进行登入,因此,每一篇带有“new”的博文会在不知不觉中吸引着教师去看看,让教师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学校教研的活力。

(二)建构学科博客群组,打造教研共同体

打造学科教研共同体是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科组内教师同伴互助,实现共同成长的有效方式。在常规教研组、备课组中,人力资源分散,而且结构缺少层次性。作为名师个体,总在相应组织中担任“权威”角色,不仅使该组织的教研活动同水平重复,而且制约了名师个体的后续发展。在我校,各级名师数量较少,并分散在各个教研组内。他们很难集中在一起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因此,建构以学科为单位的网络博客群组,既可以让校内各名师走在一起,又可以吸引或邀请校外名师加盟,有利于凝聚更强的团队力量,实现对教师个体的有效帮助。

在以学校为单位的博客或网页上,文章与点评虽然多,但比较杂,教研问题的指向性不是很明确,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学科为单位的博客群组可以实现学科教师的“纯净”交流。如语文教师博客群、数学教师博客群、音乐教师博客群……一名语文教师若遇上教学上的问题,可以在语文学科博客群组中发帖求教,也可以在学科博客群组中跟名师贴,实现与名师对话。值得一提的是,各博客群组的会员,可以自愿申请加入,并自主参与研讨。如小学音乐学科博客群组,其成员汇集了全县的音乐教育精英,促进了教研的深入。

在建构以学科为单位的博客群组中,我们倡导构建名师群引领下的学科教研共同体。它以校内外优质师资的重组及同伴互助为主要内涵,吸引着期待成长的教师的自愿参与、并积极参与网内教研活动。它的活动是自主的,能体现每个成员的自身需求,是一个积极又开放的学习型组织,又是一个人际和谐的学术团体。整合了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科博客群组,体现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展示意识、发表意识和合作意识。它彰显了团队的力量,汇聚了研究活动的人气,促进了同事之间智慧的碰撞,显示了广大教师潜在的进步力量。

(三)丰富网络教研内涵,凸现教研实效性

现时代的网络教研不能只看作是上传一篇教育文章,或是学习并点评一篇文章。如何基于网络优势,实现网络教研的应有价值,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应用网络技术,丰富网络教研的内涵,拓展网络教研的方式,以提高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广度与深度。

近年来,网络教研发展很快。原先以网络展示型学习为主的网络教研模式,逐渐被具有即时点评功能的博客所替代。目前,可用的网络教研方式主要包括:

其一,提供即时撰写与发布日志的平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倡导即时反思。二十字,五十字,几百字……用朴素的语言、批判的眼光、辩证的方法,执着地“有感而发”,长短不论。每一次的“参与”既为自己留下了成长的轨迹,又能给博友们以深刻思考。

其二,与教育网站与教育博客的选择与链接。既要让教师在“乡间小路”(指校本网络教研圈)中走走,又要让教师到“高速公路”(指外部学术网)上跑跑,为教师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如链接教育行政网、教研网,知名教师博客等,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让教师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在学习中有所提升。

其三,设置即时点评、交流与修改的功能。通过网络功能的拓展,可以让教师即时参与新发布日志的点评与交流;也可以立足“维客天地”,对希望大家直接给予修改的日志,在其原文上进行编辑与修改。

一篇文章同时可以有多次点评与修改,各种点评与修改将在博客上积淀,同时促进了各参与者的思想交流,促进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四,建立反映课题研究过程的课题博客。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课题组逐步地将相关的研究成果或文献学习材料发布在专题博客中,并要求各课题研究者或其他教师积极参与点评,或跟帖。

其五,依托网络改进集体主题研训。传统教研由于时空的限制,只能少数几个人发言,意见难以充分表达,且过分注重个别优秀教师的示范而忽视了蕴涵在广大普通教师的互动,不利于形成集体智慧。利用网络开展交互式主题研训,能避免直面相对时的拘束与尴尬。如论文点评与撰写培训,可以直接将被点评的教师论文传于博客中,在规定时间中,让教师参与点评与修改,最后由指定名师作论文撰写的培训指导。

(四)建构网上整体推进机制,强化教研自主性

在推广网络教研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教研管理机制的创新,提升教师的教研意识,促进教师的自主教研,实现自主发展。

譬如我校建立网络(博客)教研理事会,来激发教师的教研成就感。

网络教研(博客)理事会以“书写教育事例,共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积淀教育品质,实现专业发展”为活动宗旨,其会员为学校网络教研的活跃分子。其责任是:管理博客日志、积淀精神内涵、打造文化品牌。

如我校的博客理事会要求理事审核博客日志,对质量较高的博文审核后加“精”,并要求对浏览的博文轮流进行点评。加“精”与点评工作相对于理事会成员可能无需太多时间,但因为有人参与点评,会引来更多教师的跟帖。这相对于发帖的教师而言,将是莫大的鼓励。

又如我校建立网络教研公告制,定期进行校内外教研情况“盘点”,其中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获得的荣誉、奖项及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以及教师在当月发表日志数、参与点评数、获得教研“货币”数等以排行榜的形式予以网上公开,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使教师们在校本教研参与中更有成就感。

(海盐县实验小学 林会国)

其实,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真正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教育博客确实有利于将教师和学生的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共享他们的智慧、知识和思想。所以当人们发现教育博客的巨大价值后,力促教育博客介入传统教研,作为传统教研的补充。如海南的成长博客,就是教师和教研员利用教育博客开展网络教研,扩展传统教研途径,提升教研效益的可贵探索。但人们在很多时候认为教育博客就是网络教研,网络教研就是写博客。这是并不恰当的。应该说,博客最适合的是写教育叙事、教学反思。为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作用,还需将教育博客和其他网络教研方式如QQ、Wiki、论坛等结合起来,弥补教育博客功能上的先天不足。

案例6.11构建Blog+QQ群,促进教师群体反思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网络教研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笔者结合2004年参与江北教师博客网的开发、运用等实践工作,对网上群体反思平台的搭建及运行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并对教师研究中组合应用Blog与QQ群的做法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一)Blog和QQ群相结合的优势

目前,教育领域中大量应用的Blog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师反思工具。教师除了可以在其中记录自己的学习、研究、教学经验与思想变化外,还可借助Blog“平等、开放、共享”的发布机制,把自己的做法、经验与异地教师分享,既为他人提供思维的前提和原料,也帮助自己反思,在群体的分享与交流中促进自身的提高。QQ是基于Internet 的一种免费的即时通信软件,是国内用户最多的通讯软件之一,已成为大多数教师的网络通信工具。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网上寻呼、在线实时交流,以及离线状态下留言的保存。它的最大优点是群功能,我们可以组建不同的研究群体,共同反思教育问题。

比较两者,QQ虽有即时的优势,但是交流过的信息不易保存和共享,且交流的信息可能比较肤浅。而Blog正好相反,它没有即时通讯功能,信息发布与他人浏览并不同步,而且需要教师的访问,但其受众群体广。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可以搭建适宜教师群体反思的平台。

(二)Blog+QQ群的建立

1.建立区域性Blog平台。

首先,要由教育部门组建区域Blog平台(不提倡学校各自为政,各自建立自己的Blog)。然后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建立Blog,如教研室Blog、名师工作室、教研组、教师个人等Blog组。另外,还要给教师提供属于自己的个人网站,有域名,有空间,可分栏目,可管理。

2.建立教师研究QQ群。

每位教师申请一个QQ号码。然后,根据学科建立不同的学科QQ群(如语文备课小组QQ群、数学教研组QQ群),也可以根据研究课题建立不同的课题QQ群等。每当建立一个群,要通过网络媒体通告给教师该群群号,规定教师用自己的校名加上真实姓名作为群标识加入(这并不影响教师在群之外使用昵称的功能),使交流更加方便。

3.Blog+QQ群平台的运行。

当研究群要发起教师讨论时,管理者可以先把研究主题、内容、要求、注意事项发布到Blog上,再把这个发布在Blog上的信息通过URL 发布在QQ群上。这样,教师都可以通过QQ或者通过浏览Blog获知信息,根据实际需要在QQ群或Blog上回复、讨论。

当然,什么时候使用QQ,什么时候使用Blog,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主要要看哪种工具效率更高。例如,一位教师要请教他的师傅修改文章,他可以把文章放在Blog上,通过QQ告知他的师傅。这样师傅上线时能及时看到消息。又如,某学科举行了一次公开课后,需要教师参与点评,那组织者可以先把公开课的教案等资料放到Blog上,教师们可以经过深思熟虑后,约聚到QQ发表见解,进行讨论。

(三)Blog+QQ群促进教师群体反思

教师平时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通常是个体的反思,只有在教师集体活动时才会产生群体的反思。传统的研究活动结束后,都是通过组织者收集反思资料,或召开研讨会进行反思和交流,这样不仅需要经费支撑,而且时效性不强,受众不广。而Blog或QQ上的反思日志,一经发到网上,就成为大家共同反思的对象,这不仅包括参加活动的教师,还可能吸引大量的其他教师,这些教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又通过回复的形式反馈给作者,从而可能激起更深入的反思。这种波浪式前进的反思过程是教师群体反思的优势,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技术支持的反思活动。

教师的反思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学校里。传统环境下,在一个学校里的群体反思活动容易开展,但校际、区际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群体反思就很难开展。而Blog+QQ群能突破地域限制。例如,某区信息技术组需要召开如何降低全区内网络病毒侵害的问题,组织者可以通过QQ群通知各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网上研讨,并且要求教师提前把自己的想法放在Blog上,供大家研究,到时候,教师们可以在QQ群里一起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反思的效率。

(宁波市江北区江花小学 储明岳)

三、学习管理系统:魔灯

网络教研操作模式有很多种,如BBS、留言板、QQ、博客、聊天室、Wiki、Moodle 等,各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应用领域。教育博客因其低门槛、零技术、高成就而得到大家的欢迎和广泛的应用。不过,在各种网络教研平台中,Moodle(魔灯)也是一种应用渐多的模式。

Moodle 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CMS)或称学习管理系统(LMS)之一。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促进教师高质量教学的信息化环境。其实质是学习活动的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在其上发布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以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公布学生成绩;学生可以登录学习和作业。该系统还提供一些通讯工具(如讨论区、聊天室),支持师生之间的交流。

Moodle 除了用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外,还非常适合网络教研、远程培训以及各种虚拟研讨活动。之所以在众多用户选择Moodle 是因为它是开源软件,应用免费且设计理念先进。

Moodle 通过网站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和学习者模块(如图6.3)等三部分来实现学习活动的管理。网站管理模块供网站管理员维护整个平台的正常运行。课程管理模块供教师设置和管理学习活动。而学习者则通过学习者模块,积极参与并完成教师安排的各类学习活动。

Moodle 所支持的课程由版块、资源、活动三个部分构成。“版块”呈现的是学习活动的组织情况;“资源”呈现的是学习内容;而“活动”则是学习者参与学习的记录,以及师生交互评价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