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两类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学区还会牵头邀请名师或专家来鳌举行教学观摩讲习会,引领广大教师以现场观摩、现场互动对话,针对亟待解决的困惑与遇到的真实问题与专家开展现场对话、交流反思,但对农村学校来说,课题欣赏多于交流研讨。
(二)联片教研的改进
2006年7月,我们召开七大片区工作组组长会议,总结分析了一年来联片教研工作的成效与问题,讨论后,大家形成以下共识:
①联片教研应当是学校教研的重要方式,而不是学校教研的替代。
片区活动不宜过于频繁,其着眼点应该是通过联片教研促进学校教研的开展,联片活动频率应从每学期2次调整为1次为宜。
②联片教研的活动方式比较合理,也得到教师们的欢迎。不过为了加强联片教研的研究针对性与引领作用,联片活动宜以主题式的研讨为主,学校活动宜以课例研讨为主,但两者还是应该互相结合,做到形式多样,有利提高教师参与的热情。
③联片教研活动工作组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但学科内的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学科的互动对话环节效率不高,必须组织各学科骨干加强学科组织指导,引导参与活动人员在自我反思基础上,深度钻研。
④联片教研的主题选择非常重要。主题必须是课改实施过程中或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的集中体现,只有这样的主题才能引起广大教师的共鸣,才能有效解决广大教师的现实困惑与未来问题。
⑤活动地点的变换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使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但联片活动最初出发点之一,就是为了解决个别学校规模小,平行班少等困难,所以片区内活动地点的轮流要以学校实际为前提,城镇、农村代表学校轮换制比较科学。
于是我们根据中期总结的意见,于2006年9月对学区教研工作作了调整。主要调整有:
1.调整组织机构。在保留片区联片教研领导小组、工作组的前提下,增设了片区校本联片教研活动学科指导组,轮流主持每次教研活动后的主题研讨活动,指导帮助片区内上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并给本学科各参与活动的听课者以信息帮助。
2.调整活动形式。以主题式联片教研为主要方式,而把专家引领式、案例研究式这两种活动模式,由龙头学校根据需要,采用强弱联合(送教下乡)或跨片区校际联谊等方式进行,同时鼓励进行形式创新,如:采用视频案例研讨活动、教学沙龙活动、滚动式课堂现场研究活动(执教者上完一节课后,经过20分钟讨论,马上带着讨论成果去第二次上课)。
(三)主题式联片教研活动的组织模式
1.研讨主题的选择
课改的要求、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交互中会产生很多的新问题,从校本教研的要求看,都需要将这些问题一一地进行研究,而联片教研只能在发现、提出问题之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真正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以及学生发展有重要价值的问题下作为活动研讨的主题,我们采取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1)主题的产生过程。在联片教研活动之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科组、每一位教师都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具体反思:在近一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碰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为什么百思而不得其解?然后在联片筹备会上,大家一起把各自的问题摆出来,进行问题诊断,最后找出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分类、筛选,形成较为集中的问题群。
(2)主题的提炼过程。借助研究共同体的力量,通过对多次比较与分析,去提炼那些具有普遍性、典型性以及在现有条件下有解决可能性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先组织教师围绕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进行专题理论学习,深入研讨;然后发挥联片工作组的作用,帮助教师选择这些问题作为思考对象,这样研讨的主题就自然地落在教师思考范围之内,主题的提炼过程自然地产生了。
(3)主题的确认过程。经过提炼,需要研讨的主题群在教师心中生成,此时工作组经过调查,仔细分析,确定一个简单、易行、急需、有效的主题作为每次活动的中心任务,有时也可把某一学校校本教研中已开展的主题扩展到片区中开展研讨,从而有效地开展本次联片教研的前期准备。
2.研讨课的校内研磨
在初期探索阶段,每次研讨课由执教者自己选定,出现研讨主题与课的内容联系不紧密,甚至出现互不相干的情况,造成课后研讨反思时出现以课论课、讲不到主题上来等“尴尬”,预先设定的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困惑的意图无法实现。另外,有时也出现同一年段中虽然主题相同,但课型不同的现象,使得课后进行研讨无法进行横向类比,浪费了一定的信息资源,达不成联片活动的预定目标,根据中期评估的建议,采用以下策略:
(1)根据主题选定课型、课题、课时。在每次活动准备工作时,在领导小组、工作组会结束之后,马上召开学科指导组、备课组会议,通过发挥学科指导组骨干教师的作用,帮助上课教师依据主题,选定课型、课题、课时。
(2)体现主题,策略多样。为了避免偏离主题、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在二度实践中,每个片区的研讨课都采用“同一主题,不同课题”、“同一课题,不同主题”、“不同课题,不同主题”、“同一主题,同一课题”四种操作方法。“同一主题、不同课题”就是由片区内几个学校针对不同学科共同商讨,确定各学科的同一个主题,然后由开课者确定上课的课题,从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共同探讨主题;“同一课题、不同主题”即同一学科几位开课教师针对同样的课题,各自确定不同的主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口进行对同一节课内容的研究。“不同课题,不同主题”是让上课教师自己确定课题,针对课题确定研讨的主题,供所有参与者交流讨论;“同一主题、同一课题”即同一学科开课教师针对同一课题,选择同一个教学内容,而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特色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执教教师互相之间不能交流,力图保证体现主题方式的独特性、多样性,提供给参与者更多思考空间与研讨素材。
(3)校内精品,片内交流。每次上研讨课选手先要在自己校内上成精品课,充分发挥校内团队集体智慧,运用研究合力把主题意图体现得更明显后,再到联片活动上去展示,让广大教师对主题理解得更清晰,研讨得更深刻、更有效。
3.联片研讨活动的组织
(1)关注对话交流制度的落实。每次活动中,都必须安排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专家( 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交流,谈一谈彼此对主题背景材料的学习体会,谈谈课中对本次主题的落实情况如何,谈谈自己对本课的看法以及困惑,与会者基本达成共识。
(2)关注反思成果的提升。联片教研活动中反思不是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对自己(或他人)教育教学的能力与结果的审视和分析,因此,反思的成果必须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教研活动,如:采用现场书面评课活动,让所有与会者在第一时间对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作记录;采用案例撰写、教育叙事等形式,以一定的高度对自己的反思作记录;采用教案重组,以全新的视角对自己的反思进行记录等等。
(3)还要关注教师的情感需要体验。联片活动应该能够为教师创设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允许课题犯错的氛围,而不能把联片教研活动中的反思会议变成“检讨大会”,出现的问题不应成为教师的压力,而是成长的起点。
(4)更要关注参与者的行为跟进。每次活动结束后,主持人都要对本次研讨已经解决的问题与达成的共识进行总结、固化,形成各种成功经验,倡导每位参与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同时对本次活动出现的争议,让大家带回去进行探索。
(四)利用联片教研促进学校教研的活动案例
1.关于语文作业有效性的讨论(主题沙龙)
在关注教师的教的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学。长期以来,反映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环节——作业,却未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为此,我们小学第四片区组织“作业沙龙”,试图唤起教师们对传统作业的反思,思考教师作业设计的应该原则,进一步理解作业的学习功能,整体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首先,通知各校语文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工作,思考“有效的语文作业的主要特点”、“判断作业是否有效的角度”、“完成作业的主要标准”、“课内外作业的设计有何区别”等,并自编或摘抄几个自认为质量较高、符合有效作业标准的典型作业,以及一些典型的无效作业,为参加讨论做些准备。
在大家集中聚坐下来进行沙龙时,先请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析自己认为比较有效或无效的典型作业,同时阐明自己对作业有效性标准的理解,以及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建议。然后大家在讨论中交流一些实践经验,或提出自己的具体困惑。通过讨论形成改进作业设计与布置的建议。
其后请教师们根据主持人提供的课例,现场设计与布置课后作业。
最后交流自己的作业设计意图,与大家一起“赏析评点”。
2.初中数学随堂作业的设计与运用(同课异构的主题教研)在开展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常常反映在课堂例题的编选、随堂作业与课后作业的设计及运用上。因为数学知识的学习巩固与学生的有效练习关系密切。于是,我们把“随堂作业的设计与运用”作为一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一是因为随堂作业常常是一节数学课的重要支架,其设计是数学备课的关键技能,另是因为随堂作业同时又是课堂学习及时反馈的主要方式,是评价课堂是否落实学习目标的关键。我们试图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促使教师重视该环节的科学性与效率,关注并研究随堂作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并让教师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分析随堂作业的类型、设计方法与运用策略,从而研讨与体悟教学设计的规律。
我们先是让各校教研组组织教师做一些背景学习。大家分头通过数学教学设计的分析,思考随堂练习的设计与运用问题,并对自己平时课堂中出现的随堂作业作些简单的分类与评价,以对数学课堂中的随堂作业问题有一个基本认识。活动前半个月,确定教研活动的课题,请两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备课,作好上课准备。同时,主持人与活动策划小组研究设计一份简洁的关于“随堂作业”的课堂观察记录表。
活动那天,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教研讨论,借比较促进教师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3.初中科学课堂中探究活动的观察与分析(主题教研)
在新课程推广中,探究式学习已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大家在课堂实践中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探索。不过,教师们有一些不同的体会与观点。有观点认为当前“探究式教学有些滥用,应该降温”。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从各级各类的观摩课中得出这一结论。其实,与观摩课相反的是日常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缺失。实际上,还有很多教师对这种学习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极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或运用效果不佳。因此,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的话题,所以我们将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探究”。
我们先是组织大家进行理论学习。各校教研组推荐教师阅读学习了《引导学生有效探究》、《探究式学习的含义、特征及要素》等材料,让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科学课堂活动中的探究的主要类型、课堂探究活动的组织策略等有一个基本认识。
然后各校教研组组织本校成员一起交流理论文章学习的体会,并要求每位教师结合“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类型”,将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中曾经组织过的比较成功或印象深刻的“探究性学习片断”作一举例、整理、分类。同时,主持人与活动策划小组研究设计一份关于“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课堂观察记录表。
主题教研活动那天,先是观摩了周教师执教的《动能和势能》,然后,与会人员从自己的课堂观察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并分析课堂中的亮点与不足,着重对探究活动片断进行解剖和分类。
(平阳县教育局鳌江学区 张铭 张纯武)
案例6.14农村联动教研的组织模式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学区组织了塘栖三小、丁河小学、超山小学、宏畔小学、东塘小学等五所学校形成“联动教研合作体”,开展系列研究活动,探索总结了三种有效的教研组织方式。
(一)“主题研讨式”的联动教研
所谓“主题研讨式”联动教研,是指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课堂典型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主题,发动数校教师的力量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一系列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我们认为这样的一种联动教研方式整合数校教师资源,形成教研合力,有利于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教学问题。其基本步骤是:提炼主题-校本教研-联动展示-名师引领。
1.以广泛调研的方式提炼主题
我们以“实施新课程后,在课堂教学中你认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向塘栖学区内五所学校的语文、数学教师分发了调查问卷,在问卷反馈的过程中,有若干个问题是许多的教师共同涉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