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备课组长的点评能力要有一定的理论概括。好的评课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既能体现自己的理论水平,更能让上课者欣然接受。作为听课者应尊重别人的劳动,认真地听课,体会执教教师对教材的设计处理、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
情景三:
教师质疑:课堂评价语言如何做更好?
专家点拨:教师评价语要准确、得体、丰富,讲求艺术。课堂中的评价语还应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
反思:课堂评价语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教师个人良好素养之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语言。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如果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就应能够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大家看到了课堂中被大多数老师所忽视的是学生的课堂评价语还不够重视。
教师质疑:课堂提问为什么被忽视?
反思:备课组长在今后的集体备课中应引导备课组的成员重视做好课堂提问的设计。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
案例点评
这是一次按“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为序结合专家指导的一项互动式研讨培训活动,整个过程围绕典型课例进行。讨论交流重在营造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学术沙龙”环境,鼓励教师.所欲言,让教师把自己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摆出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这种研讨注重让教师直观地感受新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体验课例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与评课技巧。这种培训活动也能有效地培养教师的备课、上课、评课等能力,这样的培训活动也可以普遍应用在教师的研训活动中。
(仙居县实验小学 吴伟娟)
五、以团队评价促进教研组建设
教师职业既有独立性,又有合作性。一方面教师必须独立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履行教职;另一方面,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师之间必须要有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所以,要倡导教师团队评价,促进教师间的合作。教师教学绩效的评价也要多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以避免教师同事间过于狭獈的激烈的竞争。
教研组评价不同于学校评价和教师评价,相对来说,它的利害关系比较弱。我们认为,教研组评价应重在交流和总结教研组工作经验,指导和帮助教研组建设,促进学校更加重视教研组工作。评价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研组成长发展的历程
教研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传统、成长的历程、发展的思路和关键事件。回顾优秀教研组的成长历程,我们能够看到其工作的内在逻辑、重要成果形成的背景、以及如何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而取得进步的轨迹。这其实是可以供同行借鉴学习的教研组成长的叙事。它反映一个团队趋向合理结构的形成过程。
(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制
这是反映一个教研组的生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它要揭示出教研组在工作实践中进行研究探索的主动性、及时性、针对性和建设性。
教师们在学科教学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是共性的,有些问题是个别教师偶尔碰到的。而学校中能够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的,通常是同一教研组中的同事。学科教研组有义务构建一个协作解决教学问题的平台或机制。这正是教研活动选择主题的重要思路。
优秀的教研组,善于主动、及时地发现学科教学中的普遍性、关键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并以此为教研组阶段学习与研究的重点,组织团队有策划地进行针对性地研究。这是教研组活动的生命所在。
(三)教师研修活动的策划与开展
教师研修活动是否有效,不在于教研活动的多少,而在于例行教研活动制度是否完善;也不在于活动的规模与气势,关键看组织者有没有有效策划的意识,有没有落实有效策划的能力。通过活动策划的典型案例,能够反映教师们参加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和学习培训的基本情况。
(四)教师研究的实际作用与成效
在评价中,我们不能只看“做了些什么”“做得怎么样”而忽视教师研究与教研组活动的实际成效,也不能将所有成员的进步与成果都归因到教研组建设。教师研究的实际作用,需要教研组评价时认真甄别,也只有很好的甄别才会促进研究的务实。
(五)团结合作的教研组文化
教师评价制度没有根本的改变,团结合作的教研组文化只能处在倡导和自我觉悟的水平,因为我们无法要求相互竞争的伙伴形成真正的互助。团结合作的教研组文化可能是校本研修最重要的“土壤”。然而,我们还只能是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地期望着。
案例7.5教研组的“捆绑评价”
我校的学科教研组成员人数一般在3~9人之间,虽然他们的年龄、个性、兴趣、学习方式、认知风格、工作经验、资历等各不相同,但由于学科相同,他们拥有相对一致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相对共同的知识范围、能力技巧,碰到的问题也往往有学科的普遍性与共性。然而,并不是拥有诸多共同点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就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寻求促进教研组整体与组内个体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组内成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合实际的帮助,从而形成各个教研组自己的特色,成为我们教研组建设的明确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们提出以“协作、负责、多元”为核心的教研组品牌建设的构想,要让“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品牌”,以“品牌”来树立各教研组的特色,以“品牌”显示自己教研组的独特魅力。
协作:强调教师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要把眼光关注到整个教研组建设上来,全体教研组成员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形成自己的教研组品牌而努力。
负责:每一位教研组成员都能为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都能为团队的声誉负责;每一位教研组成员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多元:在“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的前提下,各个教研组立足于本团队的特点,充分认识到本团队的优势,大胆地发挥自己团队的优势,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团队品牌。
(二)操作要点
教研组品牌的创建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它是一个围绕团队品牌创建不断实践、充实、完善的过程。具体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教研组“协作、负责、多元”的品牌构建。
1.强化团队意识
教研组品牌形成的前提,必须是组内每个成员(至少是大多数成员)具备比较强的团队意识。如果在一个组内,很多成员缺乏相应的团队意识,在工作中总是与团队不协调、甚至唱反调,这样的教研组想形成体现整个团队精神的教研组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在教研组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强化团队意识呢?
(1)教师个人规划与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协调
教师个人规划是每个教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而制定的包括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的重点、教书育人、落实责任的计划在内的个人阶段性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则是教研组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而制定的包括教学研讨重点、组内成员发展、教研组特色形成在内的团队阶段性计划。实践中,我们在要求各个教研组制定好团队工作计划的同时,也要求教师以一年为单位进行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制定中要求教师围绕所在教研组的目标及特色作出自己的规划,使教研组成员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考虑到教研组特色的形成。
(2)利用“捆绑式评价”强化教师团队意识
所谓“捆绑式评价”,即是以团队为评价对象,把团队中个体的成绩与不足,纳入到团队的考评项目之中,最终以团队的考评结果来反映教师个体的考评成绩的评价。捆绑式评价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团队的评价结果来评定团队内所有个体成员的工作实绩,它是以团队内成员间的协调活动与发展为基础的,有利于促进教师群体合作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它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到团队内成员个性化发展的程度,更看重整个团队发展的优劣。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围绕“课堂教学行为之旅”所评选出的“标兵教研组”,还是围绕“品牌教研组创建”所评选出的“品牌教研组”,其教研组内成员的团队意识都相当强。这正说明了“捆绑式评价”对形成团队意识的重要作用。
2.建立教研组品牌形成与完善机制
教研组品牌创建是需要长期经营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需要落实于平时的各项工作与活动之中,更需要建立在每个教研组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规划和经常实践思索的基础之上。
(1)教研组品牌的确立——来源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系列化专题学习活动
通过一段时间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已经认识到,校本教研的系统化思想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思想,同时也是帮助教研组寻求团队品牌的重要思想。因此,教研组品牌应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基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系列化专题学习活动正是帮助教师及教研组团队挖掘团队品牌的重要过程,这些学习活动需要有教学实践作支撑。在活动中,专题学习的主题由各个教研组自己提出(一般来源于教研组成员实际教育教学实践),然后由相关教研组或委托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组织策划相关专题系列化学习活动。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过程中,促使每个教研组成员间及时地进行沟通,并逐渐达成共识,以确立自己教研组的品牌。
(2)教研组品牌的打造和维护——充实于多向互动“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
教研组品牌的确立只是品牌构建的基础,教研组品牌内涵的充实与维护则是品牌建设的重要过程。那么在实践中,各个教研组又如何来充实和维护自己团队的品牌呢?多向互动“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是一种颇为有效的策略。多向互动“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不仅仅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还包括实践者与相关合作者在活动前的琢磨、探讨,活动开展时的共同参与(如集体听课、其他学科教师听课等)、活动后实践者与相关合作者的对话、自身的“回头思考”等等。多向互动的教学行动不仅能够促使教研组成员挖掘有利于维护和充实自己团队品牌内涵的积极因素,在主动思考、尝试实践的基础上参与到集体互动交流中来;还能够促使教研组团队把碰到的问题或实践活动方案等展示出来供大家探讨,给其他团队成员或相关专家参与到团队的活动中来提供平台,有效地吸收新的信息和有价值的指导。
(3)教研组品牌的增值——成熟于“品牌创建”理念下的课题研究
一个品牌的成熟除了一定时间的积累,更需要依赖于团队的成熟和团队内成员的理性思维。而以课题的形式来构建自己的教研组品牌,本身便已具备了促使教研组品牌成熟的前提条件。我们在教研组品牌构建的开始阶段,便提出了各个教研组都要确立自己团队的中心课题,把自己团队的品牌与中心课题结合起来。如此一来,各个教研组品牌构建,不仅要关注实践层面的思考,还需要关注品牌在理性层面的思考,寻求一定的理论作支撑。
品牌建立在中心课题研究之上的,不仅使中心课题品牌化,更能使教研组品牌的成熟与增值建立在组内成员对中心课题的理性思考之上。实践中,我们正是借助于学校校本教研常规活动,开展课题间的协作研讨活动,在经验交流与观点碰撞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及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这 样的活动我们每个学期进行五、六次。一般以相关课题为组合进行集中研讨。过程细化为几个环节:相关教研组提出自己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校互动式交流该问题如何才能解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教研组结合建议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再次尝试;利用活动提交尝试结果或成果展示;探讨下阶段研究的方向,凸现教研组品牌;教研组在品牌构建的理念下,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教研组品牌的完善与成熟;对课题的下一轮研究作前景分析,找出深入研究的着力点,准备进行第二轮研究,使教研组品牌能可持续发展。
(4)教研组品牌的推广——实现于“实践智慧”的开放性的经验分享
从品牌的自身来看,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可是衡量其价值的主要标准。教研组品牌当然也不例外。我们的校本教研也正是借助于教师间、团队间的观念碰撞、观点沟通,来实现促进教师个体和团队专业素养的发展与提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