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于教师——寻找依托点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发现教师有两点欠缺:一是没能处理好工作与读书的关系,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做学生工作……挤掉了读书的时间。许多教师已满足于阅读一本课本,一本教参,阅读面不广、阅读量不大。二是教师之间普遍缺少沟通与交流,更少有切磋共享!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终身读书”的观念。于是,我们提出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营造书香校园”的倡议。而且我们意识到只有营造和谐轻松、互通互助的学习、研究氛围才能促使教师们健康、全面和持续地发展。2001年3月,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
读书会由30多位青年教师组成,宗旨就是“交流、共享、切磋、共进”,活动章程由青年教师自己确定,每月两次定期开展读书活动。读书会聘请了业务领导、教研、教科人员为顾问,定期参与、指导。值得一提的是,读书会本是面向青年教师的活动,但常常是有一定教龄甚至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也会早早赶来参加。小范围的活动常会变成全校性的活动。
青年教师读书会成了教师沟通的绿色通道,它营造了宽松的学习工作环境,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引发思维碰撞和情感交融的氛围,教师之间的学习、研究、交流更加理性与深入。
3.基于发展——开展圆合型活动
之后,以读书会为依托,我们开展了丰富而有实效的教师互育、自育教研活动。活动分成读书摘录、互动论坛、主题式教学研究教研和反思总结四部分,这四项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循环反复着。
(1)读书摘录
读书留给你的是终身的积累。我们学校的教师每日保证半小时学习时间;每学期看一本教育专着;每学期摘录五千字以上的学习文摘。
现在,我们每位教师都积累了200多张文摘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资料库”。在网络学习日趋普及的今天,我们还鼓励教师网上学习,并奖励向学校网站提供学习信息的教师。我们始终坚持“有共同的话题才有共同的语言”,学校总会及时地向大家推荐阅读的书目。《关注教育:世纪初年的思考》、《细节决定成败》、《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等书我们都精读过。
(2)互动型论坛
论坛给人的感觉都是展示型的,但我们每月一次的“东苑论坛”是互动型的。互动型论坛分为“.所欲言——互动评议”两部分。论坛的主题是教师在读书活动中感触最深的问题和感到最困惑的问题。教师们针对“我与读书”、“课堂教学艺术”、“教育教学的精细节化”、“课堂文化之我见”、“教育憾事”等问题均展开过交流和讨论。
互动型论坛为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做 主题发言的教师在准备过程中会将读书中获得的信息、观点结合自己教育实践思考与提升,对某一教育专题会有更深层的认识。听论坛的教师则是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集中学习,论坛者的观点必将唤醒他们心中已有的体验,从而促进其新观念的生成。这样的效率往往要比自己的学习、领悟要高许多倍。论坛后的“互动评议”则鼓励教师大胆积极发言,所欲言,充分展示教师个人的思考与体验。
(3)主题式教学研究
许多教育教学观点在论坛之后会显得清晰、明朗。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让理念指导课堂,让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去。根据论坛的某些热点问题,学校安排了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
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演练(备课、说课) -观摩-分析为主要形式,以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以深化交流、融合吸收为基本准则。
主题式教学观摩活动,教师们认为针对性强,可以互相交流、互学互补。集体备课,使每个教师参与学习与研究的过程,提供了发现和创造的机会;亲身经历了课堂演练,在实践中找具体感觉:交互式评议把每个教师现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展现出来,大家相互学习,在反思中建构生成新的知识。这种活动形式可以引导教师们更快地走向生成、创新。
(4)反思总结
读书、论坛、观摩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升华的过程。在这其中教师总会有新的发现,有自己独特感悟。我们要求教师要多动笔、勤动笔,写写教学随笔,记记教学故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篇篇原生态的随笔、故事正是教师们积累的释放。
(三)注意事项
1.专业引领需长期进行
考虑到学校教师在尝试解决或完成超越现有能力的目标时,特别需要专家或各界优秀人才的引领,学校应定期邀请专业研究人员到学校指导、参与教研教改工作,以期通过主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课题论证、教学专业咨询、共同设计、听课、评课等方式协助教师获得下一阶段甚至于独立达到目标的能力。
2.读书系列活动需要不断提升
校本研究是一个渐进、不断完善的进程。在“读书-交流-实践-反思-读书”形成良性循环之后应将我们的读书活动上升到教育教学研究的层面,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开展小课题研究,促使教师们从最初设想的“智慧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迈进坚实的一步。
(金华市东苑小学)
案例7.12“青年教师成长联盟”活动方案
(一)联盟性质
“青年教师成长联盟”是为提高本校青年教师综合素养而设的、青年教师自愿加入的学习团体。它将为盟员提供专业探讨、教学研究与经验体会分享的平台与机会,让大家在教育行动中深化教学感悟、敏化生命体验,促进大家的专业成长和生命发展。
(二)联盟主旨
1.终极目标:追寻光明普照的职业境界,寻求自我生命的圆满发展。
2.成长愿景:阳光般灿烂的教育理想;高山般丰厚的学识素养;大地般坚实的实践行动。
3.成长理念:终身学习才能持续发展;学习与思考是实践的双翼。
(三)研修行动
1.“教育名着研读工程”。每学期扎实研读一本教育名着。每月上传一篇课堂写真、心路描述或相关的论文、案例等(要求联系实际、言之有物,切忌空洞无物)。本学期研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名师讲堂工程”。(略)
3.“好课三磨工程”:每位成员在每学期的前三个月向自己阵营开研究课一节。各阵营推选开发得比较成功、新颖、有思考力度的课,组织组内研讨后,并在联盟的“好课多磨”活动中闪亮推出,之后进行好课赏析。
4.“成长论坛工程”。配合每学期的名着研读,请三四位盟员作20至40分钟的专题小讲座(要求制作PPT,尽量脱稿);推荐若干意蕴深长、富有启发性的经典美文、精彩片段等,由盟员作5到10分钟的介绍性、鉴赏性发言。
5.“联盟在线工程”。在学校网站上专门开设“联盟在线”。原则上一周发起一个中心议题。可以是教育教学感悟、心情随语、疑难探讨、课堂评析等等。建议成员们天天关注,一周发帖不应少于七次。
6.“成长联赛工程”。(略)
7.“联盟专号工程”。(略)
(四)相关事宜
1.盟员条件。教龄两年以上,年龄三十五岁以下。热爱学习,上进心强,勤学实干,并曾有论文或案例获市级二等奖以上。
2.盟员公约。盟员自愿入盟,并自觉完成研修任务:研读一本教育教学名着,每个月完成一篇心得体会或反思;每学期开出相对成熟的公开课一节;每周参与“联盟在线”讨论不少于七次(力求有个人见解,不人云亦云);准时保质地参加联盟每次的活动,不迟到早退。
3.支持措施。学校每学期提供每位盟员1本教育教学经典名着,并订购各科着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讲座光盘等;每学期联盟组织1次盟内活动(如喝茶、野炊、爬山、烧烤等);每位联盟成员每学年有不少于一次的外出听课或观摩学习的机会。
4.组织机构。设“生命语文”“动感数学”“风雅集合”三大阵营。
分别吸纳语文、数学、音乐、英语、美术、体育等多组青年优秀教师。每一阵营设营长一名,具体负责本阵营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5.每位盟员每学期填写一份“成长联盟自我督促手册”。手册分为自我目标设定(分中心目标三项、次要目标、理由阐述、督促者四项内容)、目标达成记录两部分。
6.活动时间为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周五下午。一学期大致为五个活动学习单元(包括每学期初的一次任务布置、新思路研究等)。
(临海市大洋小学)
有的学校还设立“教育茶馆”、“学术咖啡室”、“工作餐会议”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营造轻松交流的气氛,促进教师在较少拘束的环境中进行自由的交流。不过,我们认为活动场所与形式并不是关键,对于教师研修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教师研修学习机制上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