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社会和谐引导企业建立与环境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有要保持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因为企业行为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资源损耗和枯竭,生态系统的失衡及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当今企业可持续发展及绿色经济不断成长已成为世界主流,可持续发展亦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根本指针。
作为经济最根本元素的企业,只有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方针和目标,才能推出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实际举措,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因此,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企业在竞争中要心存发展,保护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始终保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心,有社会责任感,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保证企业长盛不衰。现将社会责任与相关者利益对企业发展的关系用数理方法作一分析。
假设企业与社会及相关合作者存在两个发展时期,且企业从第二时期起有利润,利润在区间[0,θ]上均布分布,企业知道θ,但社会及相关合作者只知道θ 的概率分布μ (θ)。在第一时期,企业选择一定的社会参与活动A,因为信息社会相关合作者只能根据预测到社会责任活动A决定企业市场价值Vo;在第二时期,企业实现利润,假定企业的目标是最大化企业在第一时期的市场价值和第二时期的期望价值的加权平均值,即:
μ(A,V o (A),θ) =(1- r)V o (A) +r( θ2- c·Aθ)
式中,V o (A)是给定社会参与水平A 时企业在第一时期内的市场价值,θ/2是企业在第二时期的期望价值,c·Aθ表示社会参与时企业将承担的社会成本,r是权数。这个目标函数隐含地反映了这样一个假设:企业的利益随着市场价值的增加而增加,并随将要承担社会成本的上升而减少。
当企业选择社会参与水平A 时,社会及相关利益者将从A 推断θ,从而选择V o (θ),如果企业选择A时,社会及相关利益者认为企业属于类型θ的期望值是θA,则,企业的市场价值是:
V o (A) =θ(A)2
用数学分析只考虑分离均衡,α2(A,V o (A)β)αA αθ =r·cθ2> 0
即质量(θ)越好企业越愿意社会参与,这一条件满足斯宾塞-莫里斯条件。将V o (A)代入企业的效应承数并对A 求导得一阶条件:
αuαA =12(1- r)·2θ(A)2A =r·c·1θ =0
在均衡情况下,企业从A 正确地推断出θ,A (θ)为企业领导的最优理念选择,则θ{ A (θ)} =θ.αuαA =αuαA- 1
把此代入一阶条件得微分方程:
2r·c·αuαA - (1- r)θ=0
解上述微分方程得:
A (θ) =1- r4rc θ2+C1(C1是常数)
这就是企业的理念深化战略,逆转上式将θ 代入V o ( θ2)得企业的市场价值(社会及相关者的均衡战略)为:
V o (A) =(A - C1)·r - c1- r12
在这个博弈中,因为类型θ是连续分布的,没有非均衡路径,该式贝叶斯均衡意味着,越是高质量的企业,越是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尽管社会及相关者不能直接观测到企业的信誉质量,但是如果能够观测到企业有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那么社会及相关相益者显然愿意与该企业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这个企业就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社会各界的支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企业的社会责任
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思想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是完全统一的,正因为如此,和谐社会的理想才能成为企业资源配置的标准。在政府和各个社会职能机构充分协调的环境下,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就可以很好地指导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为社会提供价值而获得自身发展,将可能的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机会,比如,开发一种新能源,既节能又环保;研制一种新材料替代老材料,能促进循环经济;开发了一种治癌新药,使得千百万人摆脱了疾病的困扰;研发出一种能够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种子,解决了耕地较少地区的温饱问题;发明一种产品使地区水污染得到根治等。这些都是将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机会的典型,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
就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和社会环境状态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该自觉爱护环境,处理好和环境的和谐。尽可能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
(2)企业应该尊重员工,不仅为员工提供合理的报酬和福利,还要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和公正的发展机会,让员工身心愉快地工作。
(3)企业应当积极承当社会义务,如关怀和帮助弱势群众,支持社会公正等。
(4)企业必须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企业的经营活动最终是创造社会福利而不是损人利己,为此,应遵守法律以及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
(5)企业必须要和社会意识形态特征相融合,必须坚持正义与良知的统一。
现实社会中,企业往往在发展阶段为求生存不太关注社会责任,但企业要保持可持续成长,使管理者拥有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就需要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因为社会责任与企业持续经营是一致的。
第三节 文化深化
现代企业管理文化是企业成长使命和经营理念的表现形式,它是企业存在的灵魂,直接决定企业的目标、宗旨以及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企业的取舍选择、成败得失和工作绩效,是形成企业文化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依据,包括五个方面:①企业精神。它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代表全体成员心愿和意志,能激发全体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无形力量,是企业哲学、价值观念和道德的高度概括,反映了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和共同认识。②企业使命感。它是构成企业理念识别中的最基本出发点,是企业行动的原动力,包含功利性和社会性。③核心价值观。它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居有核心地位,是企业文化能否对企业经营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也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④共同愿景。它是建立于企业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目标。⑤员工道德规范。它是调整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伦理上起到调节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因此,文化能指导企业准确“定位”,有效规避市场和行业风险,是企业灵魂和精神支柱。
一、企业文化与伦理文化相结合伦理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社会文化都呈现出伦理型的特点。“伦”、“理”这些字眼早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就出现在早期的历史文献《周易》、《尚书》等着作中,当时这些字大都单用,还未将“伦”和“理”连在一起。到了战国末期,《礼记·乐礼》中说:“乐者,通伦理者”,才开始将“伦”、“理”二字连用。我国思想家很早就重视对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而且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说仁义、讲道德”,几乎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要任务之一,许多着作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探讨伦理道德问题。例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儒家管理思想,充满着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先见之明;“以义生利、以义制利、义利统一”的思想构成了儒家的义利伦理观,充分说明了义与利的统一;儒家提倡“仁爱”原则,这是儒家伦理的精华,它强调个体对全体的责任和贡献;“礼之用、和为贵”,即团结的重要,要求营造家族、企业、社会以及国家中和谐的人际关系;“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互敬互爱、诚实守信、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爱国爱民等,都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伦理文化集中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取向,对员工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够把企业成员的行为动机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它通过对组织及其员工的社会、道德、生活、职业等各方面的理想与追求的全面整合、教育和引导,确立符合组织要求的集体和个人的具体目标选择,影响与制约、激发与培育、规范与引导人们的需要与动机,以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中深层次的动机问题。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认为,组织文化通过组织共同的群体价值观对与之背离的个体产生心理和群体压力,对与之相符的个体进行肯定和褒奖等方式,整合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行为及目标,从而形成强大的聚合功能,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组织人力资源的结构性功能大大提高,从而增强人力资源使用的整体效能。组织特定的文化氛围往往会通过潜移默化的心理作用,有形无形的导向作用,一定倾向与标准的筛选作用,以及多方面的凝聚和激励作用,在组织内部形成广泛的群体暗示、感染、模仿等心理氛围,典型示范,舆论导向,制度规范等组织风气,对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产生普遍和深刻的无形约束作用。这种无形约束可以构造出积极的应答机制,在外部信号诱导下迅速实现预期行为,并可以有效缓解企业有形约束对员工心理的冲击,削弱冲突和逆反心理。这种无形规范作用将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或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同时,我们从这一研究中还可以看到的,伦理文化不仅是对于企业文化,有其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的重要作用,而且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一部分内容,如强调个体对全体的责任和贡献的“仁爱”精神,强调合作团结与和谐关系的“和为贵”思想,进而互敬互爱、诚实守信、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爱国爱民等,都已经在历史的演进,制度和规则的转化过程中,由非正规制度或者非正式规则形式变为正规制度或正式规则形式,成为企业文化所规定的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也从另一角度充分体现了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和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意义。
二、企业文化与儒商精神
儒商精神是中国传统义利观,是以义利统一作为理想境界去追求的。在义利发生冲突时,儒家主张重义轻利,甚至尚义反利。这种儒商精神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公元前627年的春天,郑国有一个叫弦高的商人,赶着牛群到京都洛邑去做买卖,行至滑地(今河南偃师县),偶然碰到了一个从秦国来的老乡。这位老乡告诉弦高:秦国已调动大军偷偷进攻郑国,快到滑国地界了。显然,立即赶回去报告已来不及,弦高急中生智,一面派手下的人乘着驿车火速回去报告国君,一面赶着牛群迎上前去。在不远的地方,他果然碰上秦军。弦高自称是郑国派来的使者,专程前来犒劳秦军。他从自己的商物中挑出4张上等皮革和12头肥牛,献给秦军主将孟明视,并不卑不亢地说道:“我们国君听说你带来了军队要来我国,派我带上微薄的礼品慰问您的部下。这一点小意思可不能算是犒劳,不过给将军吃一顿吧!”弦高的慰问使秦将很吃惊,不知郑国为什么已知道了偷袭的消息。郑国既然早有防备,就很难偷袭成功,于是,他们只能放弃偷袭,班师回国。就这样,由于弦高的爱国情怀和沉着机智,终于使郑国免去了一场劫难。
的确,儒商精神表现出爱国主义热情,但对于现实社会,企业文化,儒商精神更要求企业家应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循环经济。
三、企业文化应培育道德人
在市场经济向着合作型转化,以及今后以合作为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的行为规范不仅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而且由于“道德人”假说的逐渐验证,伦理文化的普遍认可,企业伦理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行为规范的意义将会越来越重要。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仁”,所谓“仁者爱人”,其价值观准则就是以人为本,“人为万物之灵”,以人为本必须倡导伦理道德,二人重德讲理才能形成“仁”。以人为本而德理统一,就必须以义为先,义以生利;以礼为要,礼以成序;以智为能,智以成事;以信为重,信以成仁。故而,“仁、义、礼、智、信”是为道德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皆由此衍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以及由此衍生的互敬互爱、诚实守信、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爱国爱民要求等,按照现代管理学术用语的理解——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的内容,都必须遵循这些道德伦理文化的规定。剔除这些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中的历史糟粕,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需要和企业的自身特点,在实行传统哲学扬弃的基础上,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及其伦理道德规范,在今天的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行为规范构造中,仍然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更何况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伦理道德规范中的许多内容,在历史的继承和扬弃,制度与规则的辩证转化过程中,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及其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