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适应上述五大趋势,企业在管理机制中必须作出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其一,决策权由企业顶层转移到授权小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使以前组织中较高层次的专门信息更容易向低层次传递;另一方面,知识将主要分散在企业的底层,存在于专家的头脑中,由各个授权小组所拥有。因此,每个授权小组自行决定其工作方式,每个小组及其成员具有自我优化、自我设计、自我创造和自我组织的自由。
德国A L B S T A D T 的梅特勒-托雷多公司,重新设计了生产流程并且利用跨职能的团队与其顾客一起来开发新产品,其新产品开发周期由过去的18个月缩短为6个月。一种产品一旦投入生产,生产合作者将独立对整个订单负责。包括产品装配、说明书、发运、服务等等。此时,主管上司的任务是为团队做顾问。
其二,管理范围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传统管理理论侧重于公司内部关系的管理。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和服务正变得越来越复杂,顾客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定制化。这一变化使企业必须具备一系列核心能力。对单一企业来说,这是难以做到的。
所以,企业必须将其与其他企业或顾客的关系进行重新整合。同时,为了追求更短的产品开发周期,减少采购、生产等费用,规避风险,增加企业对市场等变化因素反应的灵活性,要求企业扩大管理范围,一种基于合作的虚拟企业应运而生。实际上,随着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间及企业与顾客间开始共享对方所拥有的资源,并使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贸易经济边界逐渐消失。许多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其合作伙伴内部的信息系统。苹果公司允许其合作伙伴进入自己的内部电子邮件系统,这些伙伴包括软件开发商、顾问、销售商以及子系统供应商。而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由于企业的外联网延伸到主要供应商和分销商,一方面使其分销商可以在线采购本企业的产品,每年为分销商节约资金2000多万美元;同时,国家半导体公司也可以根据分销商的销售情况安排生产计划,节约自己的生产管理成本。这种实质性的变化,已使企业管理范围不但包括其自身,还要延伸到其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虚拟企业的管理,核心问题是重塑企业间关系。在工业时代,企业间往往是对抗性关系,如制造商希望了解供应商的成本以便压低其标价;但供应商为了获得更多,常常保守成本秘密。在这种对抗性关系下,企业往往会选择较多的供应商,使供应商之间形成竞争关系。但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更需要的是相互沟通、交流,以及共用数据库等其他资源。当然,对虚拟企业的管理与企业内部的管理是不同的。对虚拟企业的管理应该以详细的成套协议、程序和措施为基础,使参与者充分认识到共同合作对大家都是有益的,并确实从合作中获得利益。
其三,管理程序由顺序化向扁平化转变。在工业时代,由于生产经营过程非常顺序化,使其管理过程一般按金字塔进行。顺序化的生产经营过程使得相关人员及各环节割裂开来,每一个职能部门、环节都有其特定任务,对于其他环节或职能部门运转所需要的条件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会经常出现前后环节或部门之间互相矛盾互相指责的状况。由于网络和普遍采用的视窗工作方式,使得工作是否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不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样,工作可以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这不仅意味着各环节、各职能部门可以同时运转,而且意味着他们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有效的协作。Delcoremy 等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其设计、制造、工业工程人员并肩工作,共同设计产品和工艺流程。在德国大众的生产物流和采购管理系统中,只要网上发出或收到一个订单,其财会、生产计划或采购等部门就可以立即知道,他们可以根据该订单对本领域的影响立即做出反应,并进行相应的协作式工作。这种方式,可以基于统一的数据资料库,并在组织机构中建立特定的响应程序,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显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工作的协作性,提高效率,并真正从效率中获得利润。
其四,管理方式由命令与控制向集中与协作转变。在工业时代的等级制中,工作先按过程分解,然后通过命令和控制再将其进行连接。
通常,指令来自组织上层。下层人员要发挥创造性,必须得到其主观的许可。这种命令与控制方式,使企业管理上层仅擅长发布命令,而不对创新性问题仔细倾听,有意义的交流、沟通过程没有滋生的土壤。现以任务和价值流或项目为中心的团队小组针对市场机会开展跨职能的工作,其能量来自于它能够根据需要自由转化其工作中心。对于成员而言,参加以任务为中心的团队也许是临时性的,但这种团队的运行对于企业来说确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类团队需要严格的纪律,按照预定模式严密组织,并采用项目管理技术。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使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人员,过程及企业之间的动态,对等的协作成为可能。互联网上,人们可以交互式工作,在开发思路时反复即时传递信息,企业管理者、专业人员和雇员都是网络中的知识贡献者,都可以成为网络上的决策点或转节点。
随着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步入互联网,他们的市场行为势必影响到相关的供应商和合作的商业方式。实际上,这些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也必须将其交易活动由网上进行,否则,就会影响到与其客户的商业交易。显然,众多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也促使国内企业必须改变其商业模式。
第五节 手段深化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地观察自然界、探索自然现象的规律,日积月累地形成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发展各个门类,国学理论就是我们祖先对天、地、人的观察和探索,对自然界和社会各种活动的认识实践,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但社会发展是无限的。早在春秋时代要了解掌握各国信息,孔子需要周游列国,时间短的则几个月,长的几年;到工业革命通过信笺传递,看区域大小,时间至少在一周到数月之间;电气时代有了电话和电报后,虽然方便很多,但仍无法及时交流;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互联网的突破,企业管理从手段上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着名的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A lvin T offler)于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说明了,每次浪潮其使用的手段都不同。托夫勒认为,公元前8000年的农业革命,使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这是第一次浪潮。直到1650年至1750年,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二浪潮,工业化进程迅猛地遍及世界各国,激起全球性的变革,该浪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0年间达到顶峰。第三次浪潮是一场信息革命,奈斯比特于1983年出版的《大趋势——改革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中说:“信息社会开始于1956年和1957年,美国担任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俄国人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它引来了全球卫星通讯的时代”。
一、捕捉信息是手段实施的条件
信息被人们公认为“无形的财富”,管理者在信息茫茫的大海中,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信息,捕捉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经营方式,作出准确的决策,就可以带来巨大成功。把握信息预示着危险和机会,这是衡量企业快速反应质量的惟一标准。对此,美国经济学家W.S.特伯指出:在数字中找不到安全。纵横学派之鼻祖鬼谷子曾经说过:“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用现代语言来说,从信息中获得知识、数据、文件、素材和各种资料,时时追踪社会的新动向、新发展,使自己跟上时代步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隆中,未出茅庐时就已知天下三分。他虽藏卧隆中,却并非真的闭门苦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或驾小舟于江湖之上,或访友寻师于洞府之间,”四处访游,密切注意天下形势的变化,所以才能明理诸侯纷争的强弱虚实,确定联吴抗曹,先取荆州、后收巴蜀之大计。
随着电子计算机性能迅速提高,互联网的出现,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首先,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高新技术广泛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社会生产力极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次,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市场变化迅速,顾客追求个性化,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最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兼并风潮迭起,经济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目前,各国公认的,作为21世纪重点开发的现代科学技术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新源能技术和海洋技术,其中信息技术是现科学技术中的主导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形成了相应产业部门,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开创了许多全新的经营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