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学思想与现代管理
49305500000004

第4章 引言(2)

对于西方管理学发展,有学者认为,根据管理对象可划分四个管理阶段。第一阶段,以所有者为中心,只要有投资,就能组织生产,只要生产出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20世纪30年代以前基本上奉行这一思想。第二阶段,以员工-所有者为中心,通过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生产率获得所有者的利益,20世纪30年代人际关系学说的形成和后期的行为科学的发展,逐渐确立了人事管理思想。第三阶段,以顾客-员工-所有者为中心,通过满足顾客、员工的需要使所有者获得利益,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竞争的激烈,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只有赢得顾客,才能赢得竞争,“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成为流行观念。第四阶段:以利益相关者-所有者为中心,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综合社会责任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企业伦理开始受到关注。特别是进入21世纪来,从社会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目的,以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态度获取企业利益,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守法,还要遵守企业道德和社会道德。从这个角度来言,管理与道德的结合代表了现代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这正如国学思想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曾一度于“文革”时期而割断,对“孔孟之道”、“克己复礼”等予以全盘否定,甚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不提倡,致使现实社会缺德失信、假冒伪劣、伤天害理等现象滋生蔓延,正如80年代胡耀邦所说:“文化大革命虽然结束,但对后代的影响远远没结束”,现实中道德滑坡现象持续在年轻一代中表露出来。说明有必要将被“文革”歪曲的国学思想文化重新溶入年轻一代的心灵。弘扬民族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着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进程必将推动我国文艺事业全面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摘自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这反映了国学思想文化对社会企业文化的影响深远。

通过国学思想文化理论的探索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将西方管理科学和国学思想管理哲学融合起来,将西方管理经验与国学思想管理艺术结合起来。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面对经济全球化,使中国企业既能与国际接轨,与狼共舞,又能结合国学思想文化,形成中国特色。

第二节 文章思路和框架

一、文章思路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说:“文化不是经济的最终决定因素,但必然是重要的影响力量,经济发展需要一种文化意志力的支持。”

美国管理大师杜拉克也说:“当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必须以文化来支撑。”历史经验已证明,在一个企业里,文化、道德、家教和心理层面的因素对企业经营结果会产生重大影响。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特别强调文化道德对管理的作用,他说:“管理对象是为着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人的集体(community),它永远以人性为课题,永久探究着善与恶。作为管理咨询者所领悟到的科学,要远远超过先前受过的宗教教育。”

研究国学思想文化在企业经济中的应用,其一是根据国学思想文化理论体系内容,阐述道与德、义与利、智与谋统一的理论依据,先对国学文献加以综述,然后探索国学思想文化底蕴。其二,分析国学思想伴随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而翘然勃兴的缘由,将儒、法、道、易、佛、禅、兵、阴阳五行及传统者治国方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之中,全面梳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生发出圆融练达的治人治事模式,滋养出积极进取、“内圣外王”式的儒商企业家。在传统文化认同度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中,用国学思想中的《易》学能说明企业长足发展的内在和谐关系。其三,将国学思想文化应用于现代管理的十个方面,即管理理念、管理战略、资源整合、科学决策、市场竞争、经营应变、利弊辩证、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监督控制。其四,突出了国学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深化发展,即思想深化、理念深化、文化深化、机制深化、手段深化等五个方面。

其五,课题论述的是企业发展新思路,人力资源新视野,企业竞争新动态,企业决策新理论,企业文化新观念,企业家德性新视角。最后是对中西文化的融和,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的思考,分析管理动机与伦理道德,管理哲学和管理科学的关系。

从中西方管理动机伦理比较中,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离不开道与德,义与利、智与谋的和谐统一。

回顾历史,20世纪的中国企业经历了古典企业、国有企业、现代企业三个发展时代的洗礼,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国企经历了扩大自主权、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确认企业法人财产权三个阶段的改革,以及民营企业的出现和兴起,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资源优势化配置,国际资本跨区域流动,世界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扩张,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一元化企业向多元化企业发展,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发展,私营公司向国际化公司发展,综合生产力向核心竞争力发展,生产模式向并购模式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区域化向经济全球化发展,计划市场向资本市场发展,品牌产品向品牌企业发展,国内竞争走向国外竞争,这种总的趋势将势不可挡。人们充分认识到:“只有造就了强大的企业,才能造就强大的中国。”这将成为中国企业在21世纪的战斗号角和行为纲领,它预示着中国企业要加强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不断进行科技创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核心竞争力,站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的强大、民族的复兴冲锋不息、战斗不止。

面对21世纪的发展总趋势,研究国学理论,应用国学思想体系,为企业做大做强,必须采用全球经济本土化,立足本国企业,选用本国员工,因此企业的发展与本土的历史哲学、古典文化是无法割断的,利用国学思想文化体系管理企业,特别切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性的现实背景。

二、文章框架

本书综述国学理论及其体系和国学思想及其管理价值,始终以道与德、智与谋、义与利为核心,贯彻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十个方面:将道与德统一融合于管理理念、管理战略、科学决策;智和谋应用于市场竞争、经营应变、利弊辩证、资源整合;义和利融入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监督控制。从思想、理论、实践三个方面探索,全面展示国学思想文化中蕴涵精深微妙的管理哲学和管理艺术之道。

现代社会已经不能再用工业社会来概括,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对现代社会提出五个特征:①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因为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转向从事服务业。

服务业指的是除上述两种产业之外的商业、财经、交通、卫生、娱乐、科研、教育和行政工作等。②随着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工作重心转向办公室,整个技术阶层人数的增长率是劳动力总数增长率的2倍,而科技人员的增长率则是劳动力总数增长率的3倍,因而职业分布发生变化。

③轴心原则是理论知识日益成为创新的源泉和制定企业决策的依据。

理论的重要性超过了经验,知识被编码成抽象的符号系统,使之能用以描述迥然不同的经验。④未来方向是技术控制和技术评价。⑤决策方式使新的“智能技术”诞生。丹尼尔·贝尔等人的观察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对中国社会企业尤其是开放时代的中国同样适用。面对如此迅速而有着巨大变化的时代,管理学发展也将走出传统和现代,东方与西方、科学与文化的多元化格局,在中西方管理理论推动下现代管理的五个方面得到进一步深化,即利用中西方管理工具对思想、理念、机制、文化、手段予以推进。

东方与西方文化并不是两个固化的概念。西方文化中蕴含着现代因素,东方文化是传统与人文的结晶,现代西方文化从中世纪发育而成,文化的创新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外来文明保持开放、审慎的心态,对固有文化也要有谦虚的态度。全球化结合本土化,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