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学思想与现代管理
49305500000007

第7章 国学文献综述(2)

(《孟子·离娄上》)。“权”就是对于“礼”的灵活运用,跟“权”相对的是“经”。孟子说:“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孟子·尽心下》)。他认为“经”是主要的,但在应用上可以灵活变通,这就是所谓“权”。“权”的作用,是维护“道”。对于“道”,如果不灵活运用,反而有害于“道”。《中庸》说:“舜,执其两端而其中于民。”即“执两用中”,常常被儒家所引用。朱熹注说:“盖凡物皆有两端,如大小,厚薄之类。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量度以取中”(《中庸章句》)。这样可以避免过左过右,从而做事适度。

儒学是以孔子所提倡的主张为首,其管理思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重视礼,每个人都应当“克己复礼”。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克制私欲,一切服从周礼的要求。二是强调仁,“仁”是孔子伦理的核心,最高的道德准则,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二为要求管理者“节用而爱人”。孔子是个伟大教育家,兴办私学,有教无类,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培养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其言行记载在《论语》里,该书一万二千多字,却字字珠玉,句句格言,如“逝者如斯夫,不舍周往”,“三人行,则必有吾师”,“欲速则不达”,“学而不厌”等。宋朝时,宰相赵普向皇帝进言:“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孔子思想把世界说得简单化,如用一个“恕”字表达了一个人对世人的最高境界。在管理上主张“和为贵”,“宽仁别人”。

其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顺应人们对富贵的追求,“惠则是以使人”;节制人们过分地追求财富,“以义制利”;重视运用教育手段,在民众中贯彻“义”的原则,“善教得民心”;不忽视配套使用其他管理手段,“文武之道”。儒家学派主要教育我们在管理中如何处理义与利的辩证关系。

三、法家学派

法家萌芽在战国前期,发展在战国中期,到战国末期,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发展到高峰。秦王朝灭亡后,法家地位下降,由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变成一个普通的学派,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法家被儒家成功改造,做到儒法合流。法家特点:一是“兴兵而伐,武爵武任,则国兴”,强调武力征伐的重要性;二是“粟爵粟任,则国富”,强调农耕的重要性;三是彻底打破世袭制,强调论功论赏,能者上,平者让,无能者下,建立起按照才能、贡献选拔人才的制度;四是惩治官僚队伍,消除腐败。

法家政术思想先驱是西河学派传授儒教经典子夏所撰“六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司马贞《索隐》称子夏:“序《诗》,传《易》;又孔子以《春秋》束商;传《礼》,着《礼志》”。《后汉书·徐防传》也说:“《诗》、《书》、《礼》、《乐》,定于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子夏对古代文献有相当造诣,“六艺”的大部分传授都与子夏一派有关。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由此可见,子夏心目中的君子是知权术有心计的君子,体现出法家察势和用权精神。子夏注重君王用权之术,认为君王必须注意研究政治历史。他说:

“有国有家不可以不学《春秋》。”“善持势者,早绝奸之萌”(《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主张治国者要学习《春秋》等史书,吸取历史教训,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失权以至政变。

前期法家的管理思想家是李悝,被称为法家鼻祖,他任魏文侯宰相时,制定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文法典《法经》。其次是吴起,他变法的要点一是“损有余,补不足”,就是要剥夺一些旧贵族的“有余”,来补充军政开支的“不足”;二是整顿吏治,“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役誉”。到中期,以商鞅变法为主要管理思想。商鞅的管理思想是法家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治、富、强、王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治、富、强是近期目标,王是远期目标。

商鞅认为这几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的:“强者必治,治者必强;富者必治,治者必富;强者必富,富者必强” (《商君书·立本》)。又说:“强必王”

(《商君书·去强》)。在近期目标中,富与强是更为直接的目标。所谓富就是国富,所谓强就是国力强盛,“兵起而胜敌”(《商君书·去强》)。

最终可以成为“王”,达到统一天下的目标。

慎到,赵国人,着名稷下讲学者,与孟子同时代。齐愍王时,曾经在稷下讲学,与田骈等人齐名,一度当过太子俘(辅相)。慎到讲法重“势”,势即君主的权势。慎到把势看作执行法治的力量。他注重“以道变法”,因法重势,认为“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者”,强调治国以法为准绳,把君主的权势看作行法的力量。认为“法之所以加,各以其分”,使事无大小,一概断于法。如果君王不能“以道变法”,也就不能要求臣民“以死守法”,“以力役法”。他尊重君,但不主张独裁,反对“国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提出“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的着名观点。

慎到主张“官不私亲,法不遣爱”,与“刑不上大夫”直接对立,形成与儒家的分歧。荀子后来从儒家传统出发,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批评慎到是“尚法而无法,不循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汉书·艺文志》中有《慎子》四十二篇,列入法家。

申不害,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着书二篇,号曰《申子》”。《史记·韩世家》亦说:“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从韩非和司马迁的记述来看,术是申不害思想的核心。在先秦百家争鸣中,申不害曾第一个打出了术的旗号,倡导并实践了以术治国的思想。如《韩非子·定法》

说:“今申不害言术。”他主张法治,却与商鞅不同,他着重于术。术,就是策略、权术、阴谋,以术治国实际上就是将策略思想升华为政治思想,即有思想、有理论、有体系的阴谋政治或权术政治。申不害解释术治是:“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为人臣者,操七以责其名。名者,田地之纲,圣人之符。张天地之纲,用圣人之符,则万物之情无所逃之矣。故善为主者,倚于愚,立于不盈,设于不敢,藏于无事,窜端匿疏,示天下无为。”意为君主首先要绝对集权,抓住根本,这是术治的核心。

韩非子是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主张“以法为教”,厉行赏罚。韩非子对荀子的“性恶论”深信不疑,他继承荀子人性恶思想,认为治理国家,必须依靠严刑惩罚,而不能借仁义道德,主张“不贵义而贵法”,“不务德而务法”。认为人们各以“计算之心相待”,根本不会有什么“恩爱”之心,“威势可以定暴”,“德厚却不能定礼”,历史在不断前进,治国之道应随时代不同而应变。法家思想在秦代盛极一时,秦始皇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法家学术占有明显而重要的地位,并且有一定的历史贡献。此后,法家思想或隐或现,从来没有绝迹。因为人性都有弱点,仅用儒学思想必定走向腐败,若全采用法学手段则易缺乏人情味,会使有效团体变为无能。如果儒法兼用则有更好效果,有道是:“儒家的心肠,法家的手段”。这与近代社会哲学处理伦理学和法律之间有着相同的观点。特别是现代企业管理,对一线员工应侧重于使用法家学派的思想与手段,用激励机制来正面强化,发挥员工的积极性,用制度、惩罚、处理等手段来负面强化,防止员工自由散漫,不思上进。对于中层干部应侧重于使用儒家思想,以中庸之道、仁爱之心促进中层干部忠诚于企业,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而高层企业主应是用道家学派风范,无为而治,利用自己的魅力和魔力,影响着员工辛勤不懈地工作。

四、墨家学派

自春秋末孔子创立私学,到春秋、战国之际,聚徒讲学成为一时风尚,着名的学者几乎没有不聚徒讲学的,而新兴的仕也把拜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重要门径。墨翟早年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继孔子之后,聚徒讲学。后来另起炉灶,创立了与儒家对垒的墨家学派,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组织的集团,信奉墨子学说的人称为墨家。儒家以宗法等级制为基础,墨家学派则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法规,“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其首领称为“巨子”,下代巨子由上代巨子选拔贤者担任,代代相传。墨门子弟必须听命于巨子,为实施墨家的主张,舍身行道,反对战争(非攻),善于防御战,英勇绝伦,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被派往各国做官的门徒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首领要以身作则,实行“墨者之法”。墨家聚徒讲学,身体力行,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战国初期墨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墨翟、禽滑厘、田鸠、孟胜、田襄子等,反映的是平民阶层的要求。

《汉书·艺文志》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尚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历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其云墨家出于清庙之守,应有一定的道理。所谓“清庙之守”,实即巫祝之类的神职人员。

墨家很重视巫祝,如《墨子·迎敌祠篇》就讲到灵巫“可知成败吉凶,举巫、医、卜有所,长具药”,“征史告于四望山川社稷”。墨家主张“天志”

(顺从天意),信奉鬼神,以为天意是“兼天下而爱之”的。原始的科学技术混杂在巫祝的“方术”之中,墨家渊源于注重“方术”的巫祝,因而重视科学技术,《墨经》中就有力学和光学的理论探讨。因此,墨家“出于清庙之守”,大抵是不误的。

墨子是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提出六大纲领。

第一是尚贤,就是崇尚贤人的意思,小生产者的力量有限,但追求财富的欲望无限,自己实现不了追求财富的远大抱负,只能寄希望于一个强大的领导者帮助他们实现。一旦伟大的领导者来到他们中间,带领他们前进,他们自然就绝对服从,严格执行。第二,倡导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过一个能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生活。能填饱肚子就行,做到勤俭节约,剩余则自然会多,这样就可以扩大再生产,提高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第三,主张“非乐”,即反对开音乐会,认为这是劳民伤财,要求做领导的不要太追求精神生活,也要过一个能满足最基本需要的生活,因为开音乐会,需要动用老百姓力量,老百姓就不能从事生产劳动,自然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天下还会大乱。第四,提出“非命”思想,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勤俭就能致富,不勤俭就要贫穷。第五,是“天志、明鬼”思想,有本事的人来做领导,我们自然必须服从,每一个岗位的人,无论是劳心者还是劳力者,都要安于其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对于那些不按岗位职责办事的人,老天就会率领一群小鬼晚上来折磨他。第六,是“兼爱,非攻”思想,兼爱就是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所谓“非攻”就是不要看到别的国家挣钱就眼馋,去侵略别人,老百姓最讨厌打仗,有着强烈的反攻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