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法则: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
49316000000036

第36章 合作—团队合作是哈佛人成功的保证(2)

其实不仅仅是哈佛,如今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策略,而且其重要性越来越大。在过去的50年,财团或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结盟已经翻了13倍,也就是说,现在的企业更加注重抱团合作。即便是世界上最权威最具吸引力的奖项诺贝尔奖,现如今也越来越重视团队合作,在诺贝尔奖成立的前25年,合作奖项占到了41%,而现在则跃居80%。这种趋势实际上显示出个人力量的局限性越来越被放大,而团队合作则日益成为生存策略的首选,因为合作意味着优势互补,意味着资源整合更趋于合理,意味着力量的成倍增长,这些都有助于竞争力的提高。

不得不遗憾地说,单打独斗的英雄时代已经过去了,过去单纯依靠个人就可以创造人生奇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现如今,过于孤立的个体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社会中惨遭淘汰,而那些主张合作的个人则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为强大的竞争力。今天,即便强大如微软公司、苹果公司、沃尔玛,也需要寻找合作伙伴,也需要寻找更多的帮手,巨头之间的强强对抗注定了它们将会形成强强联合的同盟关系,这样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市场和技术优势更加稳固。而对于个人来说,这种合作模式的需求也就更为迫切,因为个人能力毕竟很有限,难以长时间维持个人的优势。

一个人的力量在社会性的力量面前显得非常渺小,我们的自信也可能微不足道,甚至可能只是盲目的自信,正因为如此,我们所秉持的天然独立的个性很容易将我们全部摧毁。这并非危言耸听,今天的美国,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全球化潮流,已经足够摧毁一切渺小的个人,我们需要寻求更有说服力、更有竞争力的伙伴,我们的战争将不再是个人的战争,我们的成功也将不会是个人独有的成功。谁成为孤立的个体,谁就会被其他团体所击败。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共同的趋势将所有的东西连成一体,这包括我们的共同意愿、共同法则、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利益,我们需要在千差万别之中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需要找到更多的共鸣点,我们需要更多竭诚的合作。而合作既然已经是一种必然的时代趋势,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融入这个趋势当中,然后寻求更多更优质的人际关系资源和合作伙伴。

今天,我们需要扪心自问,需要好好看一看自己身边的人,看看我们有多少朋友,是否愿意和他们进行合作,是否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发展至关重要。美国对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崇拜根深蒂固,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体育运动中,他们更加相信自身所具备的力量和能力,但正如那些虚构的超级英雄一样,他们的个人主义往往站不住脚跟,他们个人式的成功也缺乏坚实的基础。

乐意合作产生支持的力量,强迫服从导致失败的结果

合作意向是出自本愿的一种情感共鸣,这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哈佛法则

对于合作,很多人一直都存在误解,认为合作就是双赢,其实合作还有可能造成失败,甚至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合作的双方是否具有互补优势,合作双方是否具备合作的基础,合作双方是否处于公平公正的状态,双方是否真的有意愿进行合作,这些都很重要,毕竟当合作开始失衡的时候,合作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合作应该是出于双方的意愿,不能被单方面所牵制和影响。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合作的形势日益多样化,但同时也导致了我们过于迫切和鲁莽地对待自己的合作伙伴,我们似乎更加关心谁才是合作的主要角色,谁才是具备话语权的那个人,我们甚至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人,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这一点从美国各大公司的发展中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们对于强权的仰慕似乎超过了合作本身的价值,这导致了我们并不过多地重视合作的过程,也并没有给予合作伙伴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严格来说,这就是一种利用和被利用的形式,当然我们在利用他人的时候应该明白一点:对方是否真的心甘情愿被人利用?这其实就是合作的基础。你当然有理由说:“力量决定一切。”但实际上这种数百年来所成就的个人意志一直备受市场的冷落。实际上合作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益最大化需要合作双方相互之间齐心协力,需要有着利益和情感的共鸣,如果我们没有重视对方的意愿,而是粗鲁地强迫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只是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寻求一些服务者,那么这种合作模式必定会漏洞百出。

到了今天,那些大公司仍旧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和强大的力量来逼迫小运营商、供应商们服从他们的个人意志,这种强权政治势必会给未来的合作蒙上阴影。实际上,在合作中存在两个专有名词:暴力强迫与自由主义。所谓暴力强迫实际上就是在违背他人意愿的情况下强迫他人迎合自己的需求,这种暴力强迫的手段以及方式就是对合作精神的破坏。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你愿意被人要挟和恐吓吗?你会一直忍受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吗?你是否愿意接受别人的控制?答案永远都是明确的,没有人希望被人强迫着做一些违心的事,每个人都渴望在自由状态下做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我们对于个人利益与效率的追求永远是合作的基础。这样就牵涉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并非是经济学概念,但是自由主义的存在是合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至少自由主义能够保证我们个人的情感不会与合作意志背离太多。简单来说,你最终很可能会乐于选择一个合作者,你是支持这种合作行为的。

哈佛大学的麦凯恩教授曾经将合作中的暴力强迫倾向称为心理垄断效应。所谓心理垄断实际上就是一种垄断的衍生品,当你觉得自己可以垄断市场,或者具备绝对的市场话语权时,你不再乐于听从他人的建议或者意见,也不再过多地考虑和迎合他人的需求,你会本能地从个人利益和个人意志出发,强迫他人来迎合自己的想法,可以说这时候的我们在心理上具备绝对的优势,我们忽略其他人的正常诉求。

心理垄断效应一般出现在超级公司或者强权人物那里,因为他们掌握着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还拥有绝对的权力,一旦开始合作,强势的一方会提出一些明显有失公允的附加条款,或者就是强迫他人来与自己合作。对于一个想要赢得未来的公司或者个人而言,实施心理垄断是欠缺考虑的,因为垄断就意味着失衡,失衡就意味着利益分配不均,而对于利益的追求是每个人的最终目的,一旦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合作关系必定会出现重大的裂痕,甚至反戈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