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旅游服务形体训练
49323900000019

第19章 旅游服务姿态训练(3)

总之,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人们都忌讳直视对方的眼睛,认为这是失礼的行为。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多了解各国人民生活的习俗,正确运用目光。

(二)正确运用自己目光语言的同时,学会“阅读”对方目光语言的方法

从对方的目光变化中,分析他的内心活动和意向。当对方的目光长时间地中止接触,或游移不定时,则表示对交谈不感兴趣,交谈应当很快结束。交谈中,目光紧盯,表示疑虑;偷眼相觑,表示窘迫;瞪大眼睛,表示吃惊等。目光语言是千变万化的,但终究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学会阅读分析目光语言,对于正确处理服务工作和社交活动中的种种情况有着重要意义。

(三)旅游接待服务工作中,忌用冷漠、狡黠、傲慢、轻视的眼神

在旅游接待服务工作中,不得左顾右盼、挤眉弄眼;不可长时间盯着对方,尤其对异性,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与麻烦;不可上下打量别人,含有轻视的意思;不可怀有敌意、带有挑衅性的盯视。这些都是旅游行业员工不应有的目光表情。

总之,旅游从业人员的目光应该是热情、礼貌、友善和诚恳的。

(四)目光的训练

了解了以上“目光语言”后我们就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目光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对着镜子进行。

眼睛周围有一条肌肉,称为眼轮肌,这条肌肉对表情的变化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练习时要放松眼部肌肉,保持自然状态面对镜子中自己的眼睛。

1.目光正视自己,嘴唇呈微笑状,把目光换成言语,比如说“您好”、“谢谢”等口语来配合表达。

2.视线保持水平,眼睛要略睁大。

3.眉毛略上扬,伸展眼圈周围的肌肉,确认目光是否有神。

4.练习目光集中在物体的某一部分然后慢慢缩小到一个点。

目光的训练是要坚持的,相信通过以上方法的训练,你的眼睛定会炯炯有神,成为传递心灵信息的无声语言。

二、微笑

微笑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笑”在人际交往中有着突出重要的作用,是礼仪的基础。旅游接待工作者的微笑,是对宾客热情友好的表示,真诚欢迎的象征,表达了接待工作者对宾客尊重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也是实现“宾客至上,优质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搞好旅游接待服务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一)微笑的作用

微笑可传递友好的信号,对客人的积极情绪起着诱导作用。真诚的微笑可使宾客感到外出途中处处有“亲人”,从而消除初到异地他乡的陌生感、疲劳感和紧张感,进而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亲切感和愉悦感。可见,微笑具有超越国界、跨越文化的传播功能,有助于广结良缘,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美国希尔顿酒店业创始人、总公司董事长康纳·希尔顿先生,要求员工记住一个信条:“无论酒店本身遭到何种困难,希尔顿酒店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顾客的阳光。”可见,微笑服务是满足旅游者精神需求的主要方式,要使旅游者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进行旅游活动,最有效的方法是微笑。微笑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要笑得恰到好处,也不是很容易。微笑的要求是:发自内心,自然大方,显示出亲切感。要防止生硬、虚伪、笑不由衷。另外要注意,微笑要始终如一。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情绪的波动、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微笑的效果,因此必须强调微笑要贯穿旅游接待服务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以保证接待工作的良好效应。

(二)微笑的训练

微笑是人们良好心情的自然流露,旅游工作者的微笑是其自身良好情绪的体现。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教育是使服务人员能够习惯微笑,善于微笑,并自觉地控制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首先,加强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及微笑服务意识教育。

只有当从业人员在思想和心灵的深处,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有正确的认识,并热爱它时;只有当从业人员在思想或心灵深处具有敬业乐业和职业道德时;只有当从业人员的思想或心灵深处具有微笑服务意识,认识到微笑服务的意义和作用,明白了为什么要进行微笑服务时,从业人员才能以强烈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把个人的烦恼、杂念置于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工作中去,自觉地为客人提供微笑服务。

第二,加强心理素质锻炼、增强自控能力。

微笑需要以良好的心情为先导。心理素质好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心理承受能力较强,情绪相对较稳定,自控能力也较强。而心理素质差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情绪的波动性较大,自控力也较弱,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这常常会有损形象。

因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控能力,对旅游从业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微笑服务要求旅游从业人员不得将个人任何不良情绪带入岗位,而要在上岗前就控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客人提供微笑服务。

第三,体验角色转换的感受。

体验角色转换的感受,即是要求旅游服务人员去体验一下旅游者在旅游中的感想和感受:他们希望从旅游服务人员那里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不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他们对旅游服务人员所提供的各种不同服务有何感受?若别人向你这样服务,你有何感受?旅游服务人员的微笑不仅是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基本的待客礼仪,而且还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情味的体现。旅游服务人员在有了角色转换感受的深刻体验之后,在服务中才能多为客人着想,才能体谅客人的感受,才能对客人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同情,多一分人情味,从而自觉地为客人提供微笑服务。

第四,加强微笑训练。

在生活中我们也发现有些人生来就很会微笑,而有些人就是笑不好,那么怎么办呢?别着急!微笑也是可以训练的。

1.对着镜子训练:对着镜子微笑,首先找出自己最满意的笑容,然后不断地坚持训练此笑容,从不习惯到习惯微笑,并以此笑容去为客人服务。

2.情绪记忆法:即将生活中自己最好的情绪储存在记忆中,当工作需要微笑时,即调动起最好的情绪,这时脸上就会露出笑容。

3.借助一些字词进行微笑口型训练:微笑的口型为闭唇或微启唇,两唇角微向上翘。除对着镜子找出最佳口型进行训练外,还可借助一些字词发音时的口型来进行训练。如普通话中的“茄子”、“威士忌”、“一”等,当默念这些字词时所形成的口型正好是微笑的最佳口型。

微笑是一种礼节,它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一种爱的体现。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应该有发自内心的微笑,使自己工作在美好的微笑之中。

第六节 日常社交礼节姿态训练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交意识;要想在社交中显示自己的风度,增添个人的魅力,就必须熟知社交的礼节礼貌。同时,了解一般社交过程中最基本的礼节礼貌,也有助于旅游接待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客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致意

致意是交际应酬中最简单、最常用的礼节。它通常用于相识的人或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之间在各种场合打招呼。如向朋友问候时距离太远、人多嘈杂或特别安静的场合要用致意;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可用点头致意;旅游接待工作者遇到宾客,既不可视而不见,也不必逐一鞠躬问候,以免宾客逐一还礼,应接不暇,此时也需微笑点头致意。

(一)致意的礼仪要求

致意的顺序:男士、年轻者、学生、下级等先向女士、年长者、老师、上级致意。

遇到身份较高者,一般不应立即起身去向对方致意,而应在对方的应酬告一段落之后,再向前致意。女士无论在何种场合,不论年龄大小,是否戴帽,只需点头致意或微笑致意。只有遇到上级、长辈、老师、特别钦佩的人的时候,以及见到一群朋友的时候,女士才需要率先向他们致意。

与多人打招呼要遵循先长后幼、先男后女、先疏后亲的原则进行。如对方先向自己致意,一般应以同样的致意形式向对方还礼。

在餐厅等场合,若男女双方不十分熟悉,一般男士不必起身走到跟前去致意,在自己座位上欠身致意即可。女士如果愿意,可以走到男士的桌前去致意,此时男士应起身协助女士就座。

致意时还要注意表情自然,不高声叫喊,以免给人敷衍了事的感觉和缺乏教养的印象。

(二)致意的形式

1.微笑致意

适用于相识者或只有一面之交者在同一地点、彼此距离较近但不适宜交谈或无法交谈的场合。

2.点头致意

适用于在路上相遇,或不宜、无需交谈的场合。如会议、会谈正进行中,与相识者在一天中频繁见面时,都可以点头为礼。

3.起立致意

一般有尊者、长者到来或离去时,在场者应起立表示致意。待其坐下或离去后,其他人才可坐下。

4.挥手致意

适宜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一般是伸出右臂挥动,掌心朝向对方,不必出声,微笑致意即可。

5.欠身致意

欠身致意是表示对他人的恭敬。具体方法是身体上部微微向前一躬,一般在15°左右。

6.脱帽致意

若自己戴着有檐儿的帽子,则一般要脱帽致意。当然,若与朋友、熟人相遇也可采取轻掀一下帽子的方式致意。

另外,致意往往同时施用两种以上的形式。如点头与微笑并用,欠身与脱帽并用等。

二、鞠躬礼

鞠躬礼源自中国。在先秦时代,两人相见,以弯曲身体待之,表示一个人的谦逊恭谨的姿态,但还未形成一种礼仪。而在西方所谓的骑士时代,鞠躬则象征了对敌手的屈膝投降。在今天,鞠躬已成为了一种交际的礼仪,在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初见的朋友之间为表示对对方的由衷的尊敬或表达深深的感谢时都可行之。

但日本、韩国和朝鲜更盛行,是那里的常礼。

(一)鞠躬的礼仪要求

1.鞠躬的方法

身体立正,双手自然垂于体侧或相握在体前、背在体后;目光平视,面带微笑;以腰部为轴,腰、背、颈、头呈一直线,身体前倾,视线也随之自然下垂;身体前倾后停留一二秒后再还原。礼毕抬起身时,双眼应有礼貌地注视着对方,若视线移向别处,会让人感到行礼不是诚心诚意的。

2.鞠躬的度数

鞠躬的深度视受礼对象和场合而定。一般问候、打招呼时施15°左右的鞠躬礼,迎客与送客分别行30°与45°的鞠躬礼。鞠躬的度数越深表示越尊敬。但90°的大鞠躬却是常用于悔过、谢罪等特殊情况的。而三鞠躬必须用90°鞠躬礼,一般用在婚礼、悼念等特殊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