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旅游服务形体训练
49323900000031

第31章 旅游服务形体与健身房训练(11)

在重体力劳动后可进行一些强度较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交谊舞等活动,使神经中枢的兴奋转移,使代谢产物的排除加快,使参与劳动活动的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使疲劳的消除速度加快,使机体的恢复更充分。此外,劳动后参加体育锻炼,还要注意活动的多样化,以避免局部负担过重,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我们的精神状态。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感觉,就是在进行轻松地运动后,人会感到精神振奋、头脑轻松、心情愉快,这就是体育锻炼对人体精神状态调节的证明,通过精神状态的改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许多由于精神因素而导致的疾病的发生。

为了我们有更健康的身体,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让我们在劳动之余,更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体育锻炼吧!

4.扭伤后立即揉揉或者热敷好得快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运动损伤中较多见的一种损伤,如肌肉拉伤、挫伤、韧带扭伤等都属于这类损伤。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特点是:由一次暴力而引起,揭伤局部有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但皮肤、粘膜完整。

当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发生后,首先要注意检查有无合并伤,如腹部挫伤后是否合并有内脏破裂,肌肉挫伤后有无断裂,有无明显血肿,头部挫伤有无脑震荡等。如有较严重的合并损伤,应先处理合并伤,然后处理软组织损伤。在确定没有严重的合并伤后,在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的24~48小时内,要进行冷敷、加压包扎、制动和抬高患肢,还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其目的在于止血、镇痛、减轻肿胀。

加压包扎24~48小时后可以解除。伤后48~72小时以后,可以开始在局部做热敷、理疗、按摩等,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加速损伤的修复。当损伤基本恢复后,要开始加入力量训练和肌肉、韧带的伸展练习,以恢复受伤部位的肌肉力量及肌肉、韧带的柔韧性。

可见,认为扭伤后立即揉揉或者热敷好得快的认识是错误的,那样只会加重组织的出血和肿胀,延长病程。

5.没有痛苦的运动就没有收获

如果是为了参加奥运会,这句话可能是对的。但是对一般人而言,痛苦是一个警告,而非达到成功所必须跨过的一个门槛。每个人都应该注意身体发出的讯号,如果感到痛苦,赶快停止。有益的运动做得太多会产生相反的结果,锻炼过度可造成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对刚刚开始锻炼的人更是如此,身体需要时间来复原。锻炼身体到了某一程度后就会发生效用逐减的现象,这时必须增加运动量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假定一星期运动3次已获得成效,那么如果一星期运动6次,也不可能得到双倍的好处,好处只能增加一些而已,同时还会因为锻炼过度而增加受伤的危险,所以每周锻炼的次数与健身效果密切相关。最适合的周锻炼次数应该在前一次练习的效果尚未消失之前,就进行第二次运动,这样每次锻炼的效果逐渐积累,就能够达到提高体能、增进健康的目的。对于一般人来讲,如果运动量适当,运动强度不大,可以每周运动3~5次,既能保证健身效果,又不会给身体造成受伤的危险。如果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较大,运动后感到很疲劳,运动较多的部位在第二天起床后仍然感到酸胀疼痛,则以隔日进行一次运动较好。那么如何知道自己进行的运动量是否适度呢?如果运动后微微出汗,全身轻松、舒食欲增强,睡眠好,说明运动量适当,效果好;如果感到头昏、胸闷、气短,运动后食欲减退,睡眠不好,明显感到疲劳,第二天这些症状不能完全消失,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适当调整。

6.强度大、节奏快的健美操重塑体形效果好

健美操能增强人体肌肉韧带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发展人体柔韧、协调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帮助形成正确优美的身姿、体态;协调发展人体各部位肌肉群,使人体匀称和谐地发展。因此,长期坚持健美操锻炼,能够使肌肉富有弹性,身体匀称、苗条,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但是,并不是练习强度越大、节奏越快的健美操重塑体形效果越好。健美操是依靠身体各部位的自身重量,通过多次重复练习,逐渐达到一定的负荷量。实践证明,只有适宜的负荷刺激,才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大强度健美操只能舒筋活血,增加肺活量,提高身体素质,却不能明显弥补形体上的不足。只有小强度、长时间的练习,才能修正、弥补不理想的形体。有了对健美操的正确认识,掌握了健美操动作的练习方法,根据自身需要灵活运用,长期坚持练习,才能受益终生,既可弥补形体上的不足,又能使身体素质得到改善。

7.跑步穿什么鞋都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日常进行的许多活动都离不开下肢的活动,那么除了水中(如游泳)和个别垫上运动,我们都要穿鞋,所以鞋的好坏或者说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运动时脚的舒适程度以及相关关节损伤的发生率。

对于体育运动爱好者来说,跑步穿的鞋的鞋底要厚一些,这可以减轻脑部受到的震动,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鞋的大小要合适,太小会挤脚,而太大在运动时会感到不舒服;进行长时间运动时,最好不要穿新鞋进行,这是因为新鞋的里面往往比较硬,一些不合适的地方可能会硌脚,甚至导致磨出水泡;不能穿鞋底太硬或太滑的鞋进行运动,如塑料凉鞋、塑料底的布鞋和皮鞋,这些硬底鞋的鞋底往往比较滑,容易摔倒而导致意外。

8.运动后饮酒可以加速疲劳消除

运动后饮酒对身体的影响主要要看酒量的多少,一般认为运动后少量饮酒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疲劳消除。但是长期大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酒精还影响叶酸的吸收,致使体内叶酸缺乏,叶酸缺乏可导致贫血。另外,大量饮酒会损害消化系统尤其是肝脏的健康,由于酒精的分解主要在肝脏进行,因此饮酒对肝脏的损害特别大。酒精会引起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再者酒精刺激食道和胃黏膜,会引起消化道粘膜充血水肿,导致食道炎、胃炎、胃溃疡。此外,还会增加患高血压和中风的危险,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如果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他们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酒精对他们的毒害更甚,因此运动后不应当饮酒。

9.运动后要多喝水

进行体育运动时,人体会大量出汗,这时机体对水的需要量也会相应地增加,它约占人体重的60%~80%,当脱水时,其身体机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因为水是机体进行物质运输和进行代谢的主要载体,脱水会导致血量减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出汗减少,不能有效地散发热量,造成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导致尿量减少,不能将代谢废物排泄出体外,所以说运动后要注意补充水分。但是,需要补充水分不等于要大量饮水,因为机体对水的需要量是依据消耗来决定的,正常情况下机体的摄取与排泄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摄入小于排泄时,会导致缺水,但是如果摄入大于排泄时,会导致水在体内蓄积,当超过一定限度时,甚至会发生水中毒。所以运动后应该大量饮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人体在运动中,随着出汗的增加就会出现缺水,这时应该及时进行补充,而不是等到运动结束后才进行补充。有人认为运动中不能饮水,因为饮水会影响运动能力的发挥,这也是非常错误的观点。正确的补水方法是在运动中少量多次地进行补充,每次饮水量在150~200毫升,每20~30分钟补充一次,每小时的总饮水量不要超过600毫升。

10.身体没病就不用锻炼

“无病便是健康”、“年轻人用不着锻炼”这是一些人对健康的一种错误认识。

还有人说:“我吃得香、睡得着,从来没有病,身体很健康。”也有的年轻人说:“我不怎么锻炼,不是也很健康吗?锻炼是老年人闲着没事时进行的活动!”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有人提出过“第三种状态”的观点,即指人群中有大多数人处于“有病”与“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因某种因素而向另两种状态变化,即在“第三种状态”的人群中,潜伏着不健康的因素。人类要想健康地生存,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这就是营养、休息和运动。对于个人来说,这三个方面都必须满足最基本的需要量。健康,可以说是这三方面处于平衡状态的外在表现,任何一方面的不平衡,都不能认为是健康。从这个观念上来看,“无病就是健康”的观念是错误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当上述三个因素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作的机械化和电子化,使人们工作中体力劳动比例越来越少,人们的工作、家务和各种活动中,重体力劳动变成了轻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变成了单一的操作,不少从事体力劳动的工种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家务劳动及一般的日常活动也由于各种现代化设施的问世和普及,使大量的家务劳动大大减少,自动化带给了人们生活以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慢性运动不足症”已不知不觉地威胁着人们,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量已经难以满足机体的正常需要,这就导致体力下降、机能下降、精神疲倦、心理神经系统障碍增加,高血压、脑溢血、心脏病、肥胖症等“文明病”发病率增加,使心脏病和循环性机能障碍等疾病的死亡率在美国和欧洲各国占据致死率首位。以上种种事实足以证明人类的健康与运动是紧密相关的。“没有病”并不就是“健康”。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没有病就是健康”这种说法的不正确性。大家都知道,人是一种有意识、有思想、有非常丰富而又极端复杂的内心活动的高级生物,既有生理活动,又有精神活动,这两方面活动紧密相连,因此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根据这两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⑤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生理、形态)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2)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能动地适应环境。

③热爱人生。

④情绪稳定。

⑤意志健全。

⑥行为协调。

⑦人际关系适应。

⑧反应适度。

⑨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

⑩能面向未来。

由此可见,健康的人应该是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的人,而不仅仅是没有病的人。

11.运动中鼻腔出血没多大关系

一些人在寒冷季节进行锻炼时鼻腔常常出血,这是否是一种正常现象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鼻腔的特性。鼻腔是呼吸道的门户,鼻腔内由鼻黏膜覆盖着,鼻黏膜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它们的作用是使外界空气在进入肺脏前变得温暖、湿润。但是在寒冷季节,特别是北方地区,由于风多雨少,加上取暖的因素,导致空气干燥,鼻黏膜的水分蒸发很快,容易干燥。因此,毛细血管壁弹性降低,变得很脆。参加体育锻炼时,如果血管受到强烈震动,就比较容易破裂出血。此外,鼻腔在面部比较突出的部位,受到碰撞的机会也较多,特别是鼻中隔前下方的“克氏区”,毛细血管稠密而表浅,最易受外伤,是鼻出血的常发部位。

所以由运动、空气干燥及外伤的原因导致的鼻腔出血,只要注意预防和进行合理的处理,就不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损害。但是也要注意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鼻腔出血,如血液疾病、鼻咽部肿瘤等导致的鼻腔出血,因此对于运动中经常出现鼻子出血者要去医院进行检查。

对前一种情况的鼻腔出血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处理呢?首先,要保护好鼻黏膜。常用手指挖鼻孔是一种坏习惯,它会使鼻毛脱落,黏膜受伤,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如果感到鼻子干燥不舒服时,可用毛巾或棉花蘸温开水轻擦一下,也可以用开水的蒸气熏一熏。其次,在参加体育锻炼时,特别是在跑、跳时要注意前脚掌着地,充分利用缓冲作用;在进行对抗性活动中,要避免外伤及头部、鼻部的强烈震动和冲撞。平时要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使鼻黏膜保持湿润.增加抵抗力。

一旦出现鼻腔出血,要立即停止锻炼,抬头仰脸,用手指用力捏往鼻子,压迫鼻中隔的血管,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果止不住血,可用毛巾蘸上冷水捂在鼻子和脸上,使血管遇冷收缩,防止血液继续外流。如果出血量大,用以上办法不能止住血时,可用清洁的棉花(有脱脂棉最好)、纱布条甚至餐巾纸等干净柔软的物品卷成条状,沿鼻底塞入鼻腔,紧紧填塞,直到无法再塞时为止。如果家中有滴鼻用的麻黄素药水,在棉卷上滴几滴,它能使血管迅速收缩,加强止血效果。如果备有“三七粉”或“云南白药”等止血药物,也可适量服用。如果经上述方法处理后仍出血不止,则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复习思考题

1.健身房形体训练的作用是什么?

2.在运动中晕倒应如何急救?

3.人体体形主要分哪几种?试举一个类型,运动者应该如何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