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接受自我创造奇迹—拥有自信
49355100000021

第21章 全面培养竞争力(2)

“在提供性教育方面,流行文化代替了父母、宗教与学校的功能,是现代青少年的一大不幸,”史坦伯格慨道。 美国心理学家卡伦主张,父母应该规定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才能避免孩子受影响。美国医学会建议父母除了监督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内容,也要将每天观看的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

5. 了解孩子在做什么

孩子在家无人监护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大人不在,孩子确实容易有偏差行为,例如在邻里街坊间打破窗户或顺手牵羊。而即使大人在家,却不知道孩子在做什么,一样非常危险,有小学生打色情电话,青少年上网下载色情图片,网上交友被诱离家等等,都是家人在家关起门来做的。但是,如果能先安排好孩子的课后活动,并且善用家人、邻居、朋友等后援力量支持,即使双薪家庭一样可以放心。

6. 不要误解“维护孩子自尊心”的真义。

真正的“肯定个人自尊”,应来自他真的达成某些挑战,而不是凡事必赞美。少棒队员未尽外野职守,即使队伍拿名次,他仍不能共享光荣。戴门教授认为很多父母动辄把孩子当星星捧上天,使得“维护孩子自尊”一词失去真正的意义。

美国父亲协会宏恩指出,太受保护的孩子无法自己解决问题。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以致过份呵护孩子,即使孩子没特别努力也大声赞赏,反而使得孩子缺乏从错误与挫折中学习如何处理困难与自己情绪的机会。许多专家认为,孩子需要的是适当的自尊,否则,一旦承受不住挫折,轻则颓丧忧郁,重则自伤伤人。忧郁症年龄层逐渐往青少年移动,自杀成为风潮,是全球父母都应注意的警讯。

在这一章的末尾,我们附上一些父母培养孩子竞争力所应该做的事项,供读者参考:

1.给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

据国内某项权威调查显示,中国的城市小学生用于做家务的时间每天只有0.2 小时。是孩子不愿意做吗?不是的,而是父母不让或不要求他们做。在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做些家务活,对于那些力所能及的、与他们相关的事,更要让他们自己去做。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劳动,如打扫房间、洗衣服、择菜等,还可以让他们做一些钉钉子、拧螺丝之类的简单工作。

有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自己洗碗,特意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刷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踩着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洗碗了。洗碗之类的家务活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很有帮助的。

2.孩子有疑问,试着让他自己找答案。

每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如何得到呢?孩子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非常重要。

3孩子遇到困难,让他自己解决。

有句俗语:“有钱难买少来贫。”困难家庭的生存环境,为孩子创造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安逸的环境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需要探讨、解决的难题。家长要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伸手相助,给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如家庭出游时,让孩子自己背上自己的东西,如果他走不动了,可以等他,但别帮他背包;当孩子与别的同学发生冲突时,家长可以给他出主意,但不能帮他解决,而要他自己解决。

4.孩子学习要靠自己。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管得太多。孩子上什么学校要挑,孩子的老师要选,孩子学习要陪……虽然说现在的家长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督导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的苦心,虽令人尊敬却不令人信服。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教导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方面以自身的进取精神影响孩子;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学习只做适当提醒、稍加点拨,并不过多干涉,并以此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习惯。

5.培养孩子自己抓住机遇的能力。

生活中常常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机遇,而如果一直由家长替孩子去捕捉,这样孩子就永远不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所以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把握。

6.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他所遇到的矛盾。

孩子在一起难免有矛盾,而解决矛盾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如在抢夺玩具、排练节目、编排黑板报时,自然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争论。在孩子平等的争论和探讨当中得出的最后结论,往往是十分宝贵的。

7.经常让孩子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

有一个学生学习很差,在班上倒数第一名,但是他的家长悄悄地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倒数第二名的同学竞争。在孩子取得进步后,家长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的竞争。

8.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

许多家长拒绝倾听孩子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拒绝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孩子喜欢穿轻松自在的T恤衫,可家长非要孩子穿衬衫;孩子想看音乐节目,可家长却要他看“有意义”的知识竞赛;家里电话时通时断,孩子说是接触不良,想换一段线,可家长不让孩子去做“不正经”的事。殊不知,这样不仅拒绝了孩子的某个要求,还使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尝试新事物的机会。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孩子进入“心理断乳期”。他们开始萌发独立意识,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喜好、想法、观点,同时对父母的教导也有了选择性。父母应该理解并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尤其是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不能简单粗暴地予以否定或是批评,这样会严重挫伤孩子尝试独立的积极性。家长应该积极地支持孩子提出的合理需求和建议,并且尊重孩子的观点。

9.孩子需要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有的家长虽给了孩子“说话”的权利,但不管孩子的解释合理与否,最终还得按家长的意愿行事。这种做法和拒绝听孩子的意见没有区别。当家长与孩子看法不同时,最终获得采纳的意见应该以是非作为取舍的标准,谁说的有道理,就按谁的办,而不管这个意见是由谁提出的。当孩子的意见是合理的时候,就要把一些选择的权力教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的情况,帮助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还要教育他自己要负责任。例如如果父母期望孩子上特长班,可让他看看特长班的教法与活动;如果发现孩子在绘画班的门口看得出了神不想走,即便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学钢琴,此时,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要让他坚持下去,把绘画学好。当然在孩子要求不合理时,家长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使孩子放弃不合理要求。

10.积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创造是孩子自主学习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有一位孩子特别爱玩泥,开始家长觉得孩子玩泥没有什么出息,而且又脏,说了几次,可是孩子不听,还是喜欢玩。有一天这位家长发现孩子捏泥人捏得还蛮好,于是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捏,这叫泥塑,好好练,出点新点子。”

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捏出了栩栩如生的《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在一次全国比赛中获奖,并考上了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