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审视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与标准
49380400000024

第24章 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策略及逻辑体系的形成(3)

护士核心能力(胜任力)是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是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从以上核心能力(胜任力)的概念和内涵可以看出,核心能力(胜任力)就是在职业运行系统及人的能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工具性、必备性、重要性和教育指导性的特点,它对护理专业人员未来的工作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美国AACN、国际ICN等均对护理核心能力(胜任力)做了专门的界定和说明。Lenburg发展的 COPA(Competence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模式提出了护理学生必须具备的八大能力(胜任力),包括:①评估和干预能力;②沟通能力;③评判性思维能力;④人类照护和人际关系能力;⑤管理能力;⑥领导能力;⑦教育能力;⑧知识综合能力。

利用功能分析法最终产生的是以结果为基础的胜任力标准体系。

而能力(胜任力)是建立在知识、技能基础之上,并确保个体在工作领域展现其具备了胜任特定环境的足够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个性特征。在这里,知识是基础,是能力(胜任力)的载体。能力(胜任力)是知识的延伸和转化。在实现护理专业实践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基本胜任力和护理专业核心胜任力等三方面的有机、综合运用。

总之,护理科学基础(护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是护理专业胜任力的基础,专业核心胜任力是护理专业实现其专业目标的关键,专业基本胜任力是反映护理专业实践的本质特征。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是实现护理专业功能和目标的根本保障。在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并分析整理国内外关于护理能力(胜任力)研究的文献和专家咨询资料基础上,总结出护理专业核心胜任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护理专业基本胜任力主要包括各种护理技能、管理协作能力、专业成长和专业价值观等。

如果把护理专业领域实践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那么,包绕着这个知识、能力实体的就是护理专业所要面对的工作世界。以上各种就业所需的各种知识、能力要素的排列,由内到外,知识应在最内层,它是能力的基础,护理专业核心胜任力次之,与工作世界关系最密切的是护理专业基本胜任力,在最接近工作世界的表层。

这种对作为质量标准核心的相关知识、能力的价值取向及其价值的序列,就是本文基于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蛛网式”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逻辑体系的基本框架。该框架实际上就是护理专业的整体胜任力模型,概括地说,它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科学基础、专业基本胜任力、专业核心胜任力等三个模块组成,即“蛛网式”模式图中呈轮状排列的部分。其中护理科学基础是指护理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它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起着专业整体胜任力框架奠基石的作用,是护理专业整体胜任力不断增长的内在动力。护理专业核心胜任力是护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护理专业整体胜任力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源泉,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护理专业基本胜任力是护理专业特有的,是护理专业的专门技术和能力,包括各种护理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成长、管理协作(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协调者)等。第二部分为护理程序的应用模块,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内容,在“蛛网式”模式图中呈箭头状由内向外指向外面的工作世界。这说明在护理专业实践中面对具体临床情景时,需要灵活地将有用的知识、技能、能力和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于运用护理程序(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的过程,以达到解决护理问题,最终实现护理工作目标和期望结果的目的。

二、质量标准体系实践性意义分析

(1)可为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提供框架指导,在保证核心内容一致的基础上,允许各护理教育办学机构和单位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鼓励发展个性、创出特色。

(2)可为护理院校师生提供一个较为直观的护理知识、能力蓝图,对护理教学过程起明确的指导作用,有利于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向共同的预期目标,促进教学过程的有机协调,提高教学效果。

(3)可为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

(4)向社会提供关于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说明,有利于外界了解护理教育,促进对护理教育的了解和信任,提高护理教育的社会声誉。

(5)有利于国内外护理教育同行间的交流,并逐渐形成对护理教育质量标准一致的认识。

三、质量标准体系内容分析

在对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进行理论分析,以及吸取国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和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对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具体内容建议如下:

1.科学基础模块

指护理学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包括通识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体可包括:

较强的能够用于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自然科学知识;

较宽厚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

基本的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理论知识;

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

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本的护理管理知识;

较强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观察与判断和一定的急危重患者的观察方面相关知识;

具有我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知识。

2.专业核心胜任力模块

(1)评判性思维能力

具有运用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及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以保证安全有效的专业实践。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作出护理决策的基础,它包括质疑、分析、综合、诠释(解译)、推断、归纳、演绎、推理、直觉、运用和创新等。

(2)人际沟通交流能力

能够运用多种沟通技巧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比较有效的沟通;

能够运用多种护患关系技巧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能够运用人际关系技巧与其他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3)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中外文信息资源系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并将获得的有关信息应用于护理实践。

(4)终身学习能力

具有判断自身学习需要、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保健需求。

3.专业基本胜任力模块

(1)护理技能

熟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比较熟练的专科常见护理操作技术;

能比较熟练地使用监护仪器;

比较熟练的一般急救技术;

具有我国传统医学的基本护理技能。

(2)管理协作

能够实施比较有效的患者管理;

能够与其他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进行有效合作。

(3)专业价值观

热爱护理专业,遵守职业道德;

主动维护患者利益、尊重患者权利;

关爱患者,努力设法减轻患者病痛;

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以最低的费用达到最理想的康复,从可利用资源中得到最大效益;

在护理工作中乐于与他人合作;

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信仰和文化;

敢于为患者和同事承担风险;

具有比较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定的科研意识和循证理念;

所有的专业行为均应在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有效地运用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

(4)专业成长

建立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在职业生涯中尽可能保持最高职业标准的理念;

具有较强的专业责任感,支持专业发展策略,在工作中保持为发展护理专业积极做出努力的精神;

重视并保持自我导向学习,促进个人专业持续发展;

具有利用一切机会向公众宣传护理专业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的作用和价值的意识。

4.护理程序的应用模块

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标准的达成最终体现在教育所造就的产品--毕业生的质量,合格的毕业生应具备运用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的过程也就是综合运用护理学知识、技能、能力和价值态度的过程。护理程序应用模块主要包含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能力要素。

第四节对构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策略的小结

一、标准的构建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应以适应社会、以人为本、注重学术和体现发展等为基本原则构建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高等护理教育是为国家、社会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事业。因此,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市场或顾客对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需求。得不到社会和市场承认的质量标准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标准”。因此,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遵循适应社会原则。标准的制定还要考虑受教育者意愿和能力,考虑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引导和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全面发展。建立高等护理教育的质量标准还要考虑高等护理教育本身的学术规范和专业价值,不能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标准的制定还需具有发展的战略眼光,要同时考虑“实然”和“应然”两方面因素,即既要考虑当前社会对护理教育培养质量的需求,还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以功能分析法作为标准构建的方法模式

功能分析法立足于从工作目的和结果的角度来分析整个职业,从就业环境对工作角色期望的角度,把专业能力的非技术方面和不可预测方面都概括了进去,从而使能力标准真正体现了特定情景中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从护理专业服务对象--人的复杂性和护理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来说,以功能分析法为主导的“以结果为基础”的能力开发模式较适合于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本质质量(能力)标准的开发。

三、以政府为主导,专业人员为主体形成标准构建组织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在强调办学主体的自主权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对教育质量的监控。来自护理教育、护理临床和管理一线的护理领域专家对护理行业的实践环节和面临的挑战最为了解,对合格护理人才的质量内涵要求最有发言权,因此应作为质量标准构建组织的主体。另外,还可同时考虑用人单位(如医疗卫生机构)代表及熟悉标准制定规范等方面专家加入其中。

四、借鉴国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建设和研究成果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应用和研究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在充分梳理和分析其标准内容体系和构建方法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护理教育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有区别地借鉴和吸收其可取之处,可使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始于较高的起点,减少遭受不必要困难和挫折的几率。

五、标准的构建过程要科学化、系统化

制定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标准构建的方法和过程应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不仅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较高的学术视野和科学素养,而且整个标准构建的过程应规范、严谨,标准构建所需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对象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符合科学原则,在标准方案形成前应经过反复多次的“资料收集-反馈-资料再收集、整理”的循环,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后,按照本文提出的原则与方法制定出来的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还需要用实践来检验,并在使用中使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