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提要:
一线注册分析师常年在公开的场所直接言说市场趋势,经过竞争得以存在,是大浪淘沙的结果。真话是中国社会的稀缺资源,一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聪明人讲真话,不尊重他们的言说,那是社会有毛病。
分析师所采用视角与工具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面对这个群体的不同意见,接受者不能照单全收,只能选择性接受。接受股评意见是接受者拿自己的认知与股评碰撞,实现新的建构。通过股评可以获得那些强化自己想法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应获得那些与自己想法相反的观点,以及自己没有想到的事情与视角。
新股民经历的大盘趋势性转折很少,分析师的经验之谈往往可以提供帮助。
券商本能地做大交易量,分档次提供服务,到散户层面,券商荐股多数是鸡肋。读完一家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就在二级市场做出买卖行为,绝大多数时间是不明智的决定。即使大盘在相对低位,个股股价严重低于研究报告给出的目标价,也不能轻易买入,而是要看二级市场有没有资金眷顾它。大智慧资金统计软件同样会被庄家用于欺骗散户。一波行情中段,单边市趋势形成后,资金统计方有参考价值。
舆论战是A股市场的伴生物,体现为政府造势、主力造谣。政府高层负责人亲自针对市场作出正面讲话,意味着趋势性大幅上涨行情。政府部门间博弈也会采用舆论造势手法。主力造谣防不胜防,有时候大盘走势良好,突然就会被有组织谣言放倒。股改后,市场主力多元化,造谣方式、方法更趋复杂。新股民易受单方面舆论、单条信息影响,把多个方面舆论综合起来,并综合其他因素研判市场趋势,才可能提高准确率。
从公开信息中捕捉决策层意图的主渠道是三家证券专业报纸,连央行机关报《金融时报》也不可轻信。在获得打压性政策信号方面,从三家证券专业报纸得到的信号准确率为百分之百。当大盘跌至一定程度时,三家专业报纸往往集体连发吁请正确对待股市与股市投资者文章,这标志着“救市”事宜不久将提上议事日程。
注册分析师:情智二商均高的聪明人
文玮玮:你曾说分析师与资深市场分析人士写的与市场直接相关的文章可以读。那么,如何读?
前段时间,电视中曾有一档节目专门讨论股评有没有价值的问题。我觉得参与节目的一位年轻注册分析师说得很好。
他说自己每天花大量时间读各种报告、获得信息,所作市场评论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对信息的梳理、分析;一部分是建立在梳理上的结论。受众可以一并接受他的分析与结论,也可只听他的梳理、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袁幼鸣:你能从一堆无事生非、胡说八道中发现有价值的声音,说明你具有从股市相关信息中大浪淘沙的能力。
整体而言,这样的节目是一场闹剧。它倒是象征着目前的股市评论现状,边姓青年注册分析师的话有价值,少数受众能有效利用分析师的价值。
我从书房出来的时候正好听到一位脸熟的大户股民发言。他说得也很好。
整个一档节目,除了青年注册分析师与中年大户之外,其他人基本上是在胡闹。
节目对嘉宾的分组就是在乱搞。
好像边姓青年注册分析师同一位QFII经济学家、一位国内券商经济学家分在一组,主持人称他们代表机构。
边姓青年注册分析师虽然也是券商工作人员,但他同时是向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人,有自由职业者属性。
他的利益来自社会认可,受到市场制衡,如他自己所言,如果评论质量不高,请做节目的媒体少了,人气就会下降。话说得非常实在。
QFII经济学家和券商经济学家戴着塑料胸花满世界开会却不受社会制衡,只能代表所在机构的仓位。他们和注册分析师是两回事。
一位“职业空头”好像分在另一组,代表所谓的社会股评。
空头之所以成为职业,也是一种市场需求。如这档节目一样,媒体同时需要正方反方、多头空头,否则不丰满、不对称。
媒体反单面性的做法是,把两种相反的元素捏合在一起,不问元素本身是不是单面的。
这样做是一种最经济的方式。如果一个人多空立场是变化的,媒体先要验明正身,岂不既耗时又耗力。
而且,“职业空头”孜孜不倦唱空还狡辩自己预测市场如何准确,让人忍俊不禁,挺有娱乐性,符合节目构成要素上的需要。
你问如何读股评,只要把年轻注册分析师的话与中年大户的话串联在一起,就构成了股市分析、评论信息的发生、传播与接受全过程。
分析师与资深市场分析人士获得信息、分析信息,提出自己的预测与操作建议,他们选取的材料、分析的方式、得出的结论、提出的策略多数时间差别很大。
面对分析师与资深市场分析人士这个群体的不同意见,接受者不能照单全收也无法照单全收,只能选择性接受。
接受股评意见是接受者拿自己的认知去与股评碰撞,实现一次新的建构。
中年大户的大意是,通过股评获得那些强化自己想法的内容,还要获得那些与自己想法相反的观点,以及自己没有想到的事情与视角。
这样的表达已经比较全面。我没有大的补充。
称股评没有价值的人是追星一族,他们要求所追逐的分析师说准。
分析师一定是会说错的,这些人自然大失所望、作鸟兽散。
另有一些人往人堆里扎,根据看空看多各方分析师哪方占多数,就站到哪方。
多数分析师看错甚至集体看错是常见的事。他们气愤之余会说,既然多数人经常看不清趋势,那么一群人在那里东说西说有什么价值?
“海派清口”周立波就是这样胡说的。这算什么清口,明明是脏口嘛!
文玮玮:敬业的分析师帮我们做了许多工作,我们要选择性接受,责任自担。
如果没有分析师这个专业,我们从基础部分开始判断市场趋势与个股行情,情景难以想象。
我读了(包括听了)一段时间股评后,觉得一线分析师都是很聪明的人。
袁幼鸣:这些人常年在公开的场所直接言说市场趋势,经过竞争能够存在,本身是大浪淘沙的结果。这些人智商、情商均高。
真话是中国社会的稀缺资源,一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聪明人讲真话,不尊重他们的言说,那是社会有毛病。
文玮玮:只要分析师不是“黑嘴”,他们的工作值得尊重。
你曾说“黑嘴”聒噪“中国石油50元以下闭着眼睛买进”,如何辨识股市“黑嘴”?
袁幼鸣:注册分析师中有“黑嘴”。庄股时代,“名嘴”变“黑嘴”,当庄托甚至组织资金自己坐庄时有发生。
股市是败德行为高发的地方,但曝光的人少之又少。
近年来,类似财经公关公司伙同证监会工作人员搞诈骗、基金经理建老鼠仓、券商行业研究员把研究报告卖给社会资金之类的事情,全是因为枕头起火、男女反目,由拼个鱼死网破的老婆、情妇、女朋友举报败露的。
“黑嘴”一度利用电视特约时间搞名堂。一些咨询公司购买电视频道的时间免费荐股,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报纸印刷成本1元卖0.5元,收费转移对象是广告主,这些咨询公司不可能当活雷锋,总得向人收费吧。那么,向谁收费?
电视特约节目式微后,“黑嘴”多利用网络渠道搞误导。
排除“黑嘴”垃圾信息的第一要点是选择传播渠道。我们离不开互联网,但对来自网络的股市评论要警惕。
对几个着名财经门户网站的股评,可以选择性信任。
排除“黑嘴”信息的另一个要点是只采信主流传播渠道的署名评论。署名意味着“冤有头债有主”。
注册分析师在正规媒体上发布署名评论一般不敢乱来。对于不署名荐股,分析师未必会当“黑嘴”,但往往漫不经心。
证券专业报纸刊登的荐股性质的“本周分析师最看好股票”非常不靠谱。因为不署名,一些人随便报个大路货蓝筹股交差了事。
阳光是黑暗的天敌。经常在STV财经频道节目中露面的一些“名嘴”看不出夹着狐狸尾巴。
向分析师学习市场感觉
文玮玮:你讲了如何读(包括如何听)股市评论的原则。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如何落实这些原则。
袁幼鸣:对于你这样的新股民来说,经历过的大盘趋势性转折很少,分析师的经验之谈往往可以帮助你。
2009年夏天上证指数站上3000点后,边姓青年分析师认为随时会变盘,但均线支撑良好,大盘走得强硬,可以顺势而为持股。一旦暴跌出大阴线,那就是转势了。
“7·29”暴跌后,边姓青年分析师认为这天的阴线是转势标志。这样的话就该认真对待。
“7·29”以前日交易量一直很大,资金在盘中换股,没有撤离,所以大盘走得很强。
“7·29”暴跌意味着有组织大资金开始流出,称这天的大阴线是转势线属于宝贵的经验之谈。
再例如,上海的潘姓女分析师曾事实上预告了2007年12月游资主力主导的“倒二八”结构性行情。
她以一个低价品种深跌后从底部爬升起来举例说事,称类似的一批股票都会有行情。
这样的股评“含金量”极高。
股市时评家称自己是搞制度批判的,反倒看不起股评家。但即使有枪顶在他们太阳穴上,他们也作不出潘姓女分析师这样的预测。
还有一位后来不怎么露面的王姓分析师曾以一个机构重仓的林业股筑顶下滑走势论说大盘趋势将改变。那是2007年夏天的事。
在当时STV财经频道《证券时间》左主持人的拷问下,王姓分析师无法自圆其说,闹了个大红脸。
对于会听股评的人来说,王姓分析师的话照样很有价值。
之后大盘的确又涨了1000多点,却是结构性上涨,一大批非强势板块的二线蓝筹与大盘涨升毫无关系。
看到王姓分析师所展示的着名林业股的难堪走势,一个有准备的头脑会想到,机构集体出货,看来他们又要到大蓝筹中去疯一把了。
在实战博弈上,我们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以市场流动性为落脚点与主轴,分析师关于资金动态的市场感觉尤其值得倾听。
你只要多阅读,对建立在普通逻辑分析上的市场评论做取舍不会有太多困难。你最缺的是经验,经验的累积成就人的“默会知识”。
作为学术名词的“默会知识”是如何定义的你比我清楚。我认为,在股市,“默会知识”就是市场感觉。你最应该有意识向分析师学习的就是市场感觉。
文玮玮:按照“默会知识”定义,市场感觉属于标准的“默会知识”。
袁幼鸣:谁都不可能一直精准地预测市场趋势,但不妨把尽可能准确作为追求目标。
不少时候,从分析注册分析师与资深市场分析人士的出错原因中,也可以有所收益。
在我看来,就2009年春季行情而言,边姓青年分析师空翻多比较晚,原因是他过于看重经济基本面对股市的制约,对流动性的威力估计不足。
潘姓女分析师看空早了几百点,原因是她没有看到社保、保险等有政府背景资金没有有组织撤离前,行情将继续。
上海的余姓分析师的分析工具数浪为主,估值为辅。他在上证指数站上3000点后一直耍滑头,同时罗列多空理由,再给个带有倾向性又不肯定的说法。到市场调整迹象显露,余姓分析师反倒认为大盘将创新高,看高3800点,原因是数浪闹的。他的看家本领是数浪,浪型如此,已经成型,他实话实说,没有故意当“黑嘴”。
敝帚自珍,政治经济学视野正好可以弥补这些分析师的不足。
券商荐股:以做大交易量为根本目的
文玮玮:我开户后,券商开始给我的邮箱发荐股信息与操作建议。所推荐品种基本上没有爆发力。总结券商的操作建议,以在他们提供的“养马池”的蓝筹股中高抛低吸为主。
袁幼鸣:我在《上海证券报》曾编辑券商新闻专版,对券商的套路比较熟悉。
券商本能地鼓动客户做大交易量,尽可能多赚取手续费,实现利益最大化。
不同风格的券商做法不同,同一券商的不同营业部做法也不同。
有的券商营业部成为着名的游资主力橱窗,所谓的“涨停板敢死队”大本营,用于号召市场。有的不起眼的营业部倒是老鼠仓的藏龙卧虎之地。前者张扬,后者低调。
中西部地区许多证券营业部公然“炒单”,搞得非常“势利眼”。比如,你3月份做足交易量数字,4月份就有免费盒饭吃。4月份没有做足,5月份的免费盒饭名单上就没有你。
中西部地区一些朋友每年会出去免费旅游,是券商营业部组织的,他们的交易量在营业部排名前十位,但收益率却没有。我对他们说,你们是在用自己的钱旅游。
我曾在内地一家营业部遇到一位交易量稳居第一的人。我同他一说话,旁边的客户经理就变得神情紧张。
此人被人拖欠现金不还,拿个破煤矿抵债,当煤老板糊里糊涂发了财,又糊里糊涂进股市炒股。
不知是被人下了什么蛊,这个人专做权证,但对权证价值计算之类的事情完全不懂,跑进跑出赚小差价,交易量巨大,在大牛市中基本上是在为券商打工。
鼓动散户高抛低吸的券商以倡导价值投资、理性投资为旗号。
事实上,这些券商的研发人员照样满世界找乌鸡变凤凰般实质性重组品种。
即使他们找到了,也不会告诉散户。
券商服务是根据账户资金量、交易量分档次的,有时候他们会透露信息给大资金客户,并拿出自营资金,带头进入某些品种。
伙同大资金客户炒作是券商留住大客户的一种手段。
对专户理财的获利,基金、券商可以提成不超过20%。
自营之外,券商面对专户理财、集合理财、大户、散户等客户类型,不可能在咨询服务上一视同仁。
一般情况下,券商不会故意误导散户客户。但股票市场的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券商荐股与操作建议也得留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