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49447200000034

第34章 余上尉案件的美国烙印

美国陆军上尉、华裔军中回教传教士余百康遭控罪一案在2004年3月19日被军方撤销,余本人及其家属以及华裔社区还未及要求控方道歉之际,却传来陆军将领密勒于三天后又提出以通奸罪和下载色情照片罪名在其服役纪录上加上一条永久性的书面惩戒处分。此举给原本有欠公正的余案再添欺人太甚和加剧歧视的印象,引发华裔社区、民权团体和媒体间的抗争、批判声浪迭起。

余上尉自2003年9月10日被军方和联邦调查局以间谍罪秘密逮捕,是美国在“9·11”事件后展开反恐怖战争以来拘押的第一位美国军人。余百康在1991年参加海湾战争时改信伊斯兰教,2002年11月他被军方征召派往关塔那摩基地,负责与关押在那儿的回教徒战俘沟通等工作。他的被捕,容易让人联想到李文和案件,两人都因“间谍罪”被控,都是华裔,而余百康还“不识时务”地拥有回教徒的身份。这就难免不令人怀疑对他俩的指控没有打上深深的美国烙印:族裔的歧视、宗教信仰的歧视,这正是美国社会文化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虽然是以间谍罪拘捕余上尉,但军方对他的指控还包括通奸罪、下载色情照片罪,举证和听证极其荒谬而混乱。在被拘押了76天后,军方因所谓间谍罪证据不足而将余释放,但仍然在行动上对其施以某些限制。如今坚持以通奸罪等给予惩罚,无非是欲以轻罪的认定粉饰当局最初提出重罪指控的谬误,留给世人的感觉或猜测依然是余上尉并不“清白”,而军方、联邦调查局则是为“捍卫国家利益”奉命行动。这类以国家名器打压人权的行径其实在美国并不新鲜,只是在余上尉案件中别有难以启齿的“双重罪名”:华裔和回教徒。这一切又都打着按宪法、军法从事的旗号,不明真相的芸芸众生唯有盲信盲从的份。

不过,从西海岸的旧金山、洛杉矶到东海岸的纽约等地,华裔社区、民权团体和专家、学者们为余上尉发出了联绵不断的不平之声,这些声音里还延续着前些年为李文和教授伸冤的不平之鸣。“美华协会”、“余上尉正义协会”、“新美国人权协会”、“美国回教之音”组织、“蓝三角行动网”等团体和马世云、邓式美、刘醇逸等民选官员以及王灵智教授、李玉清女士等有识之士都纷纷仗义执言,要求联邦政府和国防部向余上尉道歉。甚至前陆军军法总监傅履仁也质疑军法的公正性,强调假如是美国白人在军中担任其他神职的话,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无妄之灾。这样一个“无证据、无审讯、无定罪,最后无罪释放”却又留下一条通奸、色情的“尾巴”的案子,落到一个华裔军人回教徒的头上,俨然是一出难以收场的闹剧,仿佛还宣判道:其罪可赦,其誉不清。终究还是要把余上尉划入“另册”,哀哉!

颇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3月24日也以“军方不公”为题发表社论,就余百康案指责军方欲加之罪的举动显示了无能、恶意及要让余难看的懦弱企图,将尴尬的性指控塞进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案件简直不可理喻。社论要求军方为此次误导的起诉案向当事人道歉,并采取措施防止重犯类似的谬误。

一个“莫须有”罪名的案件,一个美国文化的烙印。余上尉案件注定为美国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美国将不得不替曾经无端蔓延刻意加罪的歧视性言行付出沉重的代价。

(4/5/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