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49447200000045

第45章 “国安语言”与“国家利益”

2007年新年伊始,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全美大学校长峰会上推出了“国家安全语言倡议”计划,拟定2007财政年度拨款1.14亿元倾注于外语教学和交流合作。其中汉语和阿拉伯语、俄语、印地语、波斯语一起被列为美国最急需语言人才的“关键”(critical)外语尤其引人瞩目。值得注意的还有,这笔拨款将临时编入国防预算中,鼓励与国防相关的外语教育,完全出于外交、反恐等战略意图考虑。计划同时鼓励更多外国留学生,特别是来自“关键”国家的留学生来美,以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最新消息还透露,美国有意将中国留学生签证有效期从1年延长到4年。

“国家安全语言倡议”计划的推手,其实包括时任国务卿赖斯,她大力促成总统推进这一计划,无疑与其主导的美国战略外交息息相关。赖斯最近提出“转换外交”概念,调整部署美国在全球的外交布局。对照被列入五种“关键”外语的国家区域,可以看出“国安语言”的确认正是纳入“转换外交”的战略谋划之中。

据《华盛顿邮报》报导,国务卿赖斯当年1月18日在有“外交官摇篮”之誉的美国乔治敦大学发表演讲,宣布将从今年开始裁减驻欧洲和美国国内外交人员数量,同时向中国和印度等国增派外交官。

赖斯强调,随着冷战后形势的变化,美国外交界的升迁文化也要改一改了。她认为,美国外交官除非接受危险岗位,至少在两个地区有任职经历,精通两门外语,特别是中文、乌尔都语和阿拉伯语,否则就不能升迁。顺应此一战略考虑,目前在欧洲和美国国内的100名外交官今年将被调往中国、印度及一些阿拉伯国家任职。与此同时,正在接受汉语、阿拉伯语等“关键”语言训练的美国外交官数量达到创纪录的规模,而在未来几年内,6400名美国外交官中的三分之一将发生岗位变化。

无独有偶,还在2005年5月,美国参议员利伯曼和亚历山大就提出了“2005美中文化接触法案”,要求联邦政府从2006年到2011年的五个财政年度内拨款13亿美元,全面促进美中在教育、学术、商业等方面的交流与接触,并在美国中小学加强汉语(中文)教育。这一提案虽然还有待国会两院批准通过,但美国高层对推动美中交流的关切,已经呈现年复一年不断升温的趋势,则愈来愈明显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正如赖斯演讲时的直言不讳,就是要推广美国民主、自由的价值观。此外,赖斯的副手、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曾经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在“中国崛起”可能挑战美国外交政策甚至地位的意识形态及现实背景下,美国急于调整对华外交策略,更加重视对华关系,以实施推动其“中国是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现实战略安排也是可以预期的。

一个历史现实是,汉语修习在美国,甚至在西方任何国家都从未受到过作为一个语言所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多年前,美国的公立学校认为只有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是值得教授的语言。如今汉语被提到了“关键”语言的地位,不管美国如何为适应其“国家利益”而推动汉语等外语教习,以为诸如国防部、国务院、情报部门等重要机构提供和储备业已相当短缺的外语人才,但“汉语热”的必然升温,无疑对促进美中两国民间交流文化了解产生积极的作用。

目前美国正规学习汉语者仅5万名,正规汉语教师只有2000多人,这与中国学习英语人数高达2亿的比例相差悬殊。如果美国学生学汉语的人数增长5%,将需要25000名合格的汉语教师。美国目前已经有700多所大学开始提供专门的汉语学习计划,200多所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美国中小学也已经将汉语列为“沉浸”式教学课程。全美2400个高中今年将开始教授中文(AP课程),2005年底在巴尔的的召开的“全美外文教学会议”传出的消息,全美有超过8000多所学校都希望教授中文。如何妥善解决汉语教师“荒”的现象,也已经刻不容缓。

汉语成为美国的“国安语言”,纵然与美国的国家利益紧紧绑在一起,却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最终的推广必定会穿透政治的樊篱;毕竟,语言、文化的沟通,将缩短国与国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距离。

(1/3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