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49447200000059

第59章 美国“居委会”

中国大陆来的移民大多对“居民委员会”、“居民干部”这样的称谓不陌生,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其实也是有类似“居委会”的管理网的,不过那是完全自发的、只对居民的利益负责的民间组织,没有种种喜欢窥私、恶意中伤和盛气凌人之类的作派,注重、捍卫的是邻里间的安全、社区的宁静,直至向政府有关部门陈情要求对某某事务的改进改善。我现在住的位于加州硅谷的一处街区,周围不少邻居是已在此地居住几十年以上的“原住民”,从那批房子刚盖起来就搬入,他们的子女如今都已像屋前路旁的大树般枝繁叶茂了,他们视这儿为自己的家乡,一草一木都是有感情的。“9·11”恐怖事件发生后,街区的邻里关怀小组成员挨家挨户发慰问信,赠送可张贴于门窗上的星条旗,对凝聚民心激励爱国热情自有相当作用。

这个邻里关怀小组每个月还有自己印刷的16开月报,向社区住户通报当月的相关要事,诸如何时要集中清理大型废旧家具或电子垃圾,某个周末某街区有多户家庭共同展开“庭院(车库)拍卖”活动。也会通告并举行不定期的邻里聚会,约定某个傍晚大家汇聚于某个家庭庭院,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下喝点饮料、吃点烤肉、热狗,聊聊天,海侃一通,睦邻相偕的愿望达到了,该说的事也便沟通交流了。

记得刚迁移到新家不久,《邻里月报》向大家通报说,鉴于当时通过本街区一条主街的外来车辆过多及车速过快,搅乱了原本的社区宁静氛围并带来不安全因素,因此有必要予以限制,希望各家住户发表意见,以备向相关结构交涉改善。不久,就看到有施工人员在该主街的几个十字路口筑起小小的街心花园,沿街的两侧还交错铺起水泥隔离带,路口则挂起了车辆限速的醒目标志牌,街区的往来车辆果然比以前减少了些,车速在那变窄变曲的道上行驶自然也快不起来。我因此真为邻里关怀小组的作用和市政府部门从善如流的举措及效率感叹。

有些住宅小区委托物业公司管理,那些管理和保安人员犹如“居委会”成员,可以依法循章办事,诸如不得在窗台和公共绿化地上晾晒衣服,不要大声喧哗、带朋友客人去小区游泳池游泳要登记等等,甚至连在自己的车位上换机油也不允许,据说这都是保障小区整洁清静安全所必要的,住户一旦明白也是会自觉遵守了。我以前住过一个约有300户人家的公寓小区,管理方在每年独立日假期前后还在游泳池畔的草坪上款待住户,各种烧烤、热狗、饮料管饱,十足一个多族裔的大派对。自然,“羊毛出在羊身上”,那活动的开销都出自每家每户每月上缴的不菲的月费。倘若住户对物业公司管理不满,或某位管理级人士好吃懒做抑或气使颐指,居民也可联合签名换公司罢免之。

美国的“居委会”一般以守望相助、睦邻友好为宗旨,其“职权”也由全体居民共同赋予并符合共同利益,因此虽然也少不了一些通报、商议之类的琐屑事,但邻居们基本不会反感,毕竟那一举一动都是维护大家的利益。曾有位熟人因疏于屋前草坪修剪,还在后院种菜,引起他居住的高尚小区邻居的不满,邻里代表要求他改正,起初他觉得别人“狗逮耗子多管闲事”,最后明白兹事体大,不仅仅是整洁美观的问题,还关系到整个社区的品位甚至影响到未来的房价,也马上“痛改前非”了。又有位熟人想把自己买下的破房子拆了重盖两层小楼,偏偏那社区的传统崇尚平房,设计图不被邻里屋主协会批准徒唤无奈,理由是你加盖了高层,四周邻居风景尽收眼底,人家的隐私哪去了?

有资料披露全美国共有23万多个屋主协会,还有其他邻里协会等等民间组织,旧金山华埠(唐人街)也有一个活跃的街坊会,都有相当的权利与义务,说到底是维护自己作为纳税人和产业主的利益,这也符合大多数美国人的利益,因此这些美国“居委会”能长治久安下去。

(1/8/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