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0)
49454100000024

第24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热点教育问题探究(2)

(二)热点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体系,既然是动态的那就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它又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层面的东西,不仅仅是将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传递到人们的思想中,更重要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东西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这也是思政内化与外化的一个过程。然而,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是注重书本教材,照本宣科,顾及不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情绪变化,注意不到现实状况的发展,存在着与现实状况及国内外形势不一致的地方,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而热点教育以其生动的内容与方法抓住人们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并促使人们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中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教与学、学与做的良性循环互动。认识从实践中来又必须回到实践当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些真理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取素材,抓住人们关注的关乎群众利益的热点事件,这样才利于拉近人们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当人们真正吸收消化了这些热点事件,真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真谛,才能彻底落实到群众的实际行动中,取得良好效果。

(三)热点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采取满堂灌的方法,曲解了列宁所讲的灌输理论,单向度的理解灌输,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客观的手段强制灌输给人们(尤其是学生)。这样达到的效果是一方面人们被动地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把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应付,因而不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所以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另一方面,如果长期如此,人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衰减,缺乏了学习动力,结果是不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变自己的思想行动。但是,热点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变单向的强制灌输为双向的互动学习。热点事件能激发人们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与热情,使人们自觉主动地去探究事件背后的本质,在这个意义上,热点教育实际上是引导人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层次,达到了这个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就实现了一次重大飞跃。热点教育是促使人们去自觉寻求客观材料,自觉组织讨论,自觉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内在教育,一种自我式的理解。不可否认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有现实功利性特征,有自己的目的性,但却是以人为基础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角。起点目标都是人,所以主体的自我教育至关重要。热点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搭建了一个平台,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手法。

三、如何进行热点教育

热点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它的实践价值就是强调教育对象理解热点的含义,与自己的实际学习工作相对照,通过某个事件或变化从而吸取教训,避免教育滞后的问题。因此采用热点教育时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选择问题

这是进行热点教育的前提,热点是发生在一定时期的社会重大事件,但并不是每一个热点都可以并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首要的是要选择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合适的热点,而不是把某个热点随便安插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一股脑儿地将全部热点过一遍,如果这样做了,无疑是削足适履。所谓合适的热点就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的东西加以解释的。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热点进行教育,怎样利用热点教育至关重要。若是进行的热点教育不能深入人们的内心,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那这个选择就是失败的,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引起相反的效果,引起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而选择正确的热点进行教育,则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最近广受关注的几位大师级人物的去世,先是古文学家、历史学家、北大教授季羡林老先生的与世长辞,接着传来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去世的噩耗,接着是中国航天业的领路人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的辞世。

这些在带给我们悲伤之余,也引发我们的思考。几位老先生都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恰是中国最艰难的时期。像钱学森老先生几经周折才回到祖国,这样的爱国情怀现在有几人能做到?现在还有人提出“钱学森问题”,在这批优秀的科学家去世后,中国还有没有可以有所担当的人才,也就是现在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缺失问题。对于这些的思考当然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恰当运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这其中肯定包含着爱国主义的教育,包含对我们民族的期待与信仰。类似事情的发生定能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人才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大问题,人才关乎祖国的命运,能不能培养出优异人才,有人才出现后能不能留住,这些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要考虑进去,不能仅仅关注人们的思想道德,也要关注人们的科技文化水平,不能失之偏颇,要使两者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多选择一些有意义的热点做添加剂,不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有益,对于社会发展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注意“两导”

在热点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热点事件的导入,更要强调热点事件的导出,这个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作用是相一致的。导入热点的过程比较简单,就是使受教育者明白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尽可能使之与受教育者的认知相符合,从而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激发人们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结束后,关键是如何导出热点教育的价值意义。热点教育的导出就是将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深刻主题导出,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就事论事,否则会使热点教育陷入形式主义。热点教育的导出不仅利于人们全面认知热点事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加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引导,就可以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本身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人们在悲痛、惋惜甚至是谴责之余,有没有更深的思考呢?热点教育就要将这一事件背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并寻求解决之策。热点教育的价值在于拨开迷雾导出事件的本质,并将事件背后隐藏的东西化为人们的情感意志,而后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无论是热点的导入还是导出都可以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过程。只有将热点教育导出的价值具体到实践中才算完成热点教育的一个过程。例如在马加爵事件后,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加大了,并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正是热点教育的实践意义所在。

(三)分清主次

如前所述,热点事件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正面例子,也有反面例子,每一事件的影响也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之分。进行热点教育关键取决于我们怎样看待热点问题,也就是要分清热点事件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分清主要影响及次要影响,辩证灵活地运用热点教育。热点教育最主要是把握它的积极意义,对于他的反面教训给予正确适当的指导,有理有力地说清热点。如刚刚引发人们热议的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见义勇为死亡的事情,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这个社会某些人的基本道德沦丧,使人们质疑这个社会还存不存在真善美。可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对大学生见义勇为的称颂,对道德沦丧者的谴责与批判,可见这个社会风气总体上是良好的人们还保留着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热点教育在分析这类反面事件时,应抓住事件的主要的好的方面,引导人们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利用热点教育的正反两方面及主次教育去对人们进行教育。

热点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诉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热点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现实价值意义,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第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论说教,也不是一种强制的思想控制,而应是一种有益教育。这种教育要发挥现世功能,必须结合实际社会生活,结合热点,把这种教育聚焦在人们感兴趣的东西上,才有它发挥作用的余地。第二是要注意培养人们的自我教育意识。热点教育方法之一是引导人们自觉寻找材料,自觉引发思考,自觉组织讨论,自觉导出价值意义,这样取得的效果显然比单纯灌输说教要有效。思想政治教育要学习这一点,关注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的提升。第三是要重视典型教育的作用。热点教育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教育树立起一座风向标,把握了人们思想的现实走向,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对教育理解得更深刻、更真切,影响意义自然深远了。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典型热点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简介】王晓梅 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浙江 杭州 3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