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49461100000027

第27章 传播学科背景下的会展特色教育的形成(4)

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输送学生参与企业公关活动,使学生在总体策划理念和实践上得到学习和锻炼。已与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下属浙江省国力广告公司、杭州海康人寿保险公司、杭州东部联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杭州盛基公关公司、中国经营管理网、cctv.com环保频道浙江工作站等建立了实践基地和友好合作关系。一系列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为教学质量和实践训练提供了坚实保障。

4.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专业学科交融取得的成果

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专业“会展+广告+公关”的学科融合以及良好的团队氛围,推进了会展专业公关方向各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会展专业学生公关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被列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研究课题;《广告/会展专业学生公关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被列为浙大城市学院重点资助的教改基金项目;顺利完成浙大城市学院重点规划教材《公关理论与实务》的编写任务;完成学院《公共关系学》教学模式的试点改革项目;“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为学院学科竞赛建设项目。另外,有10余篇公关教学论文分别发表在一级、核心和其他学术期刊上,其中,“公关视角下的独立学院形象建设”(《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7期)和“会展活动中的公共关系维系”(《杭州会展》2009年特刊。《上海会展》2009年第11期),填补了从公共关系的视角研究独立学院形象建设、会展活动相关问题的空白。2009年我们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的“高教公关基础建设贡献奖”;研究论文《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效性和规范性研究》2010年11月获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三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并获第六次浙江省传播学会学术成果奖论文一等奖;《三鹿奶粉危机事件引发的企业社会责任思考》获2008年度浙江省公共关系协会优秀论文二等奖;《金融危机背景下浙江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分析和实现途径》获2009年度浙江省公共关系协会优秀论文二等奖;《金融危机背景下浙江本土造纸业的应对策略》获2009年度浙江省公共关系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负责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和“礼仪2010·全国大学生礼仪大赛”浙江赛区选拔赛分别获“最佳组织奖”两个团体奖。指导的学生分别获得2009年度、2010年度浙大城市学院“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8.4传播学科背景下提升会展人才综合能力的思考

会展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并逐步走向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对会展业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型会展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播学科背景下如何培养会展人才的综合能力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8.4.1相邻学科的资源整合是提升会展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会展活动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博的多学科理论知识的支撑。会展专业课程体系由会展基本概论、媒介与传播学、会展运作与实务三大部分组成,涉及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新闻学、传播学及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展览策划与组织、品牌战略研究、市场调查与分析、节庆策划与组织、会议策划与组织、会展沟通与谈判、会展营销、会展客户关系管理、公关礼仪、会展项目管理等可以列入会展运作与实务。学生的文学文化类、人文科学类、管理科学类、广告类、公共关系学及各种艺术修养和能力的拓展,将对人才的思维训练,创新潜能,掌握会展传播要领和企业战略、媒介战略及会展的整合营销策划以及品牌塑造与执行技能都具有坚实的支撑。会展行业的特点是高度的综合性和极强的实践性,会展人才应该具备很强的活动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等综合素质。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专业在探索特色培养的过程中,整合会展、广告、公关等各学科的优势资源,以传播学科为背景支撑,加大了会展人才的广告、公关活动策划、执行与实施、协调相关关系、沟通能力等实务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有效向公众阐述意见、同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网、将客户一系列要求清楚准确地传达到其他人员方面的表达能力,把撰写宣传稿件、公关稿件、项目提案以及日常与客户、媒体和第三方的邮件联系列为会展教学的重要构成内容,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基于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专业不断深化基础研究、凝练专业特色,整合学校的会展教育资源,已经在多个专业下面开设会展与公关管理、会展与信息管理、媒体活动策划、会展与旅游管理、会展设计、会展信息化、会展英语等多个专业方向,在教师团队上组建了“事业编制专业教师”+“企业编制专职员工”的“8+10”团队,开展多专业学科集群的“大会展教育”,已经逐渐走出自身的特色之路。

8.4.2走国际化道路是培养高级会展人才的必经之路

世博会对中国会展教育而言,意味着仅仅考虑依靠国内市场环境、文化背景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教育目标,从事具体的会展实践变得越来越难。作为一个以高智慧的传播手段展示高级的组织形象的行业,会展人才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将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全球化视阈下的会展教育要在培养思想和目标上进行重新的整合。中国的会展教育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引进国外先进的会展发展模式,早日与国际并轨。我国会展教育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认证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加速会展教育国际化进程。在大力推动会展教育国际化的同时,也应有意识地倡导会展教育的本土化,即在吸收发达国家会展教育的成功经验而获得广阔的国际视野的同时,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教育体系。在全世界信息共享的今天,高素质、具有全球意识和知识架构的会展人才对中国会展业来说是最缺乏的人力资源。掌握一定的外语可以使会展人迅速、准确地掌握全球事务变动和提高搜集全球信息的能力和意识,形成全球视野以及全球化的思维方式,进而能穿透各种文化壁垒进行思维和管理活动。全球化背景下的会展项目运作就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活动。而会展教育的目标定位之一就是培养了解目标市场国和地区的文化特质及文化需求的跨文化传播的会展人才,因此研究跨文化的会展传播应当成为将来会展教育的一个特色。浙大城市学院在国际化会展人才培养方面经历了近10年的历程,从2003年开始,率先构建港澳台会展交流平台,学习港澳台会展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先后与香港、澳门、台湾的会展院校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各方在师资交流和进修、会展专业的教学、学生的实习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实际的合作行动。会展专业教师团队共计约30人次受邀前往澳门参加学术交流、讲学和访问等;2004年6月,学院派出张健康、黄彬老师赴德国参加会展培训,了解了德国会展专业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9月,浙大城市学院派出会展建设负责人张健康博士赴美国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a进行为期一年的高级访问学者工作,这些工作为浙大城市学院高级会展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8.4.3会展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加强与各界的沟通合作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会展人才的路径还在于高校与各界的沟通和合作,盘活并拓展各方资源,以形成和提升会展的特色教育。各方信息的传播与共享能够帮助高校了解会展业的发展状况和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促使进行对应的研究,探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为会展业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加强外部拓展的方式可以是参加各类业界和学界的各种交流活动,及时将先进的研究成果,行业发展状态,最新理论成果,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向等带进课堂,给学生传输新的理念,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可以与业界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根据文献研究,国际上有鲜明特色的会展教育模式包括德国的校企合作模式、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模式和美国的学历教育模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对会展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注重在实践中对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与行业联动。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专业在与各界的沟通合作上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积极参加国际、全国和浙江省的会展专业会议,与各界探讨与交流会展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相关信息,了解行业动态,拓展实践基地的开发,积极联合企业、政府合作办学,构建了“政府—行业协会—高校”三方互动的高级会展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很好地满足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为课程教学质量和实践训练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