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49461100000032

第32章 “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理念与实践(2)

10.2.4“项目驱动、以赛促教”须科学统筹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的关系

“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会展教育理念在运作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组织参赛的具体规划来调整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的具体内容;在会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培养会展专业学生的参赛热情及参赛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同时,还需在部分会展相关的专业课程中适度融入参赛训练的内容。一般可将参赛分为:

1.赛前动员与组织

由会展专业课教师结合赛事对教学的专业特点进行宣传讲解、分析及引导,并结合课程的进度与相关知识内容作为知识点与技能点的重点讲解,让专业学生不仅对会展专业课程的目标有更深入学习的主观愿望,同时也需让参赛的同学对大赛的主题及比赛规程进一步了解并形成清晰的认识。

2.课程指导与培训

由专业课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针对不同的会展竞赛级别,如院内、行业协会、省内或全国性等,相关课程的指导教师需根据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与特点进行分工与合作,集体孵化专业学生,启动“造星”工程,并为优秀专业学生提供全程的专业指导与参赛技能指导,分析重点、巩固优点、消灭缺点。

3.课堂呈现与点评

浙大城市学院将“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理念全面融入课堂教学的环节,由专业学生根据课程的要求随机进行组队,学生项目小组进行角色与项目的选择,也可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项目有规定的截稿期限,并要求项目小组进行课堂呈现,通过同学与课程老师的专业点评,明确会展学生参赛项目需完善的目标与方向。

4.入围评估与强化

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做好各级参赛准备或有目标地孵化参赛选手,学校通常先举办校内的比赛,激发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创作兴趣,在全校范围内举办跨部门、跨学科的校级比赛。由学生参与整体赛事的策划与组织,从会展项目管理的要求,提出参赛的各时间节点,督促参赛学生与团队在规定的时间上交参赛作品。参赛项目小组提交的作品通过课堂呈现、初赛、组合赛,由专业教师组成初评小组进行初评,最终确定入围作品总数。浙大城市学院2009~2010两年间举办了两届校内会展策划大赛,会展专业学生提交参赛作品的热情很高,占课程总人数的80%左右,形成很好的学习氛围。学院对比赛入围的作品组织了专业教师团队进行评估并强化辅导,提升入围作品的获奖竞争力。决赛时,评委由专业教师、学院领导、业界专家组成,特别尊重到场的业界专家的专业评价。选出院内的获奖作品,为鼓励专业学生参赛热情,获奖作品一般占入围作品的80%左右。三等奖以上奖项的作品,会展专业教师团队再逐一进行重点辅导,提升作品的校外参赛的竞争力。

10.3专业学生参赛与能力培养的目标

会展院校在会展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将会展的教育目标与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从而真正地为行业、为社会培养出能尽快找准工作过程的角色定位,尽快融入会展专业工作需要的毕业生。事实上,会展人的创新能力来自于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以及实践经验,但现在在校学生生活空间狭窄,极其缺乏实践经验,专业创新能力堪忧。倡导“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全面弥补现行会展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升会展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

10.3.1提高会展策划及创意与实际项目的关联性

在业界,会展项目的有效实施与管理,通常需要会展从业人员有意识地积累业界经验,加强会展应用型技能的自我导向型的学习,将自己全面融入会展企业的工作环境。在学校,尽管现在的会展教学课程通常会包含一些应用型与项目管理类的课程,但将这些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转化成社会生产力,达到知识性与技能性的统一,还有一定距离。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会展专业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中,都是孤立地接受每门课程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因专业课程教师的专业背景、研究方向或从业经验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在会展策划与组织的课程中,会展专业学生通常具有良好的创意,并以各种丰富的多媒体与计算机软件制作或形成策划作品,但这些学生往往不熟悉会展策划与组织的基本要素,更不能很好地将核心要素有机地进行整合,天真地认为会展项目是可以臆想出来的。通过会展参赛活动,为会展专业学生提供了模拟的平台与纽带,将专业学生的不同选题、学生的技能优势重新组合排列在一起,通过团队的集体思维,运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手段,最终在专业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学校领导与业界专家的精彩点评中,将最符合或接近现实会展项目的形态展现出来。通过参加赛事,会展的策划创意已不再是一个空想,而是通过不断创新、几番改进并运用实际手段进行展现和诠释,最终使会展策划与创意有了动态的衍生性和生命力。

10.3.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检验与评估会展教学资源的配置

对于会展业而言,所需要的会展专业人才,通常有对专业人才需具备很好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的预期。因此,会展教育过程中,仅给会展专业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注重搭建或创造能培养学生有过硬专业本领的平台。因此,参赛可以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目标,检验与评估会展教学资源的配置。尽可能多地调动优质资源来协助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与会展项目的策划。在会展参赛项目的策划中,学生需综合运用在校学习的会展相关课程中的理论与技能,比如社会学、会展概论、市场营销学、文案策划与写作、市场调研、会展营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这些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原本是分离的,但通过参赛,就需以综合的方式来展现会展策划与组织的各个阶段。要说服专业教师、专业学生与业界专家,就必须将多门课程中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优化地串联在一起,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在评委的面前。因此,参赛团队以会展项目策划的结构为线索,按照会展项目管理的具体工作目标与阶段的描述,把会展策划与组织的基本思路以运动规律的方式呈现到专业的模拟环境中。通过这样的整合方式,会展专业的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的。当然,对于会展专业学生而言,初涉赛事,会遭遇很多不确定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策划的原创性、行业项目投资原则、会展项目策划的核心要素等,这客观地反映了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也能有效地了解会展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完成整个参赛活动过程中,专业教师针对缺失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的补充教学。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将参赛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带到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去解决,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每解决一个问题,参赛选手与课程学生的总体水平都会得到很大提高,存在的问题也将最终逐步被化解。特别是对于一些即将毕业进入社会的会展学生而言,通过参赛,这些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融入会展企业团体协作中的驱动力,都会比没有经历过赛事磨练的学生好得多,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10.3.3引导专业学生扬长发展、规避能力弱势

参加会展策划大赛,所有的参赛过程与项目都是以团体协作形式进行,高度仿真与模拟了会展业的实际工作环境。特别是每一轮赛事结束后,参赛选手与团队会进行“自发、自觉、自动”的自我式强制性学习,通过每门课程的再学习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会展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员工所承担或负责的部分是一个会展项目流程中的细分部分,会展企业会要求企业员工必须对某一项技能达到精通。学生参赛,也就是可以在参赛项目策划与参赛环节的过程中,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不断争论、不断磨合,最终发现自己的能力所在,逐渐地学会整合自己的强项并用于会展比赛的全过程。浙大城市学院有75%左右的同学,通过会展策划大赛后表示,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最终在掌握整个会展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强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专业知识,力求精通。这种“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会展教育导向对培养高、精、尖的会展专业人才具有很好的作用。会展专业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达到课程的延伸学习,获得广而精的专业学习效果,一旦毕业进入会展企业,将充分发挥在校的知识与技能储备、经验积累,发挥较好的专业潜能,真正为提高我国会展产业的发展水平尽力。

10.3.4参赛激发专业学生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我国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生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很多学生进步奖励细则,参赛是其中一种。在校专业学生在院级、市级、省级或国家级的比赛中获得奖项,都会有相应的证书或奖金。这种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奖励,很好地激发专业学生的“成就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通过参赛,领悟到用参赛这种延伸学习的方式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获得了在校学习阶段的标志性成果,一旦毕业走向社会时,学生可向相关机构有力地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绩。特别是对于有就业需求的会展专业学生而言,参赛的经历与成绩对于就业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通过建立与健全会展专业的足够的能力训练机制,让专业学生有更清晰的专业标杆,努力参赛,扬长避短,造就一个更自信、更符合社会及行业需求的自我。

10.4会展专业参赛的基本经验与方法

参赛在会展专业教育环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会展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参赛并非专业学习的唯一方法,组织会展专业学生参加比赛只是一种途径,需要很好地规划、考察与评估不同的赛事。会展专业学生如盲目参加各种比赛,也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运用不当还会误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会展教育过程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参加具有针对性且能提高相应技能的专业比赛。浙大城市学院归纳了以下参赛的基本方法与经验:

10.4.1清晰参赛的能力与教学培养的目标

如何通过参加不同的赛事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比如吃苦耐劳、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自我学习等能力?在学科竞赛上,浙大城市学院的做法是“两手抓”。一是“紧贴专业”参加校内的大小比赛;二是“围绕专业”有选择地参与全国及业界的比赛。参加会展专业赛事,需评估参赛项目对会展专业学生的价值与意义所在,由于会展专业涉及很多跨专业的知识,什么样的比赛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需要课程教师与业界专家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

10.4.2强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教学

通过比赛夯实专业功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浙大城市学院在参赛的具体运作上坚持同步推进的原则:第一课堂,专业教师以讲授会展专业相关知识为主;第二课堂,师生共同参与学科竞赛,将课堂知识与实践高度融合。无论是课堂学习或实践运作,其过程都离不开“学习”。因此,只有强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进行互动教学,才能实现会展教育的最佳“性价比”。

10.4.3纵向交流,通过校际交流发现教学短板

加强校际交流对于会展教育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各会展院校办学文化底蕴迥异,如浙大城市学院的会展教育是置于传媒专业的背景下。其次,会展专业学生并不能仅学习注重会展策划,更需注重创意、营销、公关、文案等方面的知识,跨专业交流有助会展学生的成长。第三,跨院校跨专业的融合,是培养专业学生“自我导向型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自我评估、取长补短式的学习,逐步形成学生的“专业思维”,从而达到理想状态。数据显示,经常参赛的会展专业学生的优势明显,毕业前受不少单位青睐,就业选择余地也很大。学生通过参赛可以感悟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教师也从中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短板,优化整个会展教学过程。

10.4.4评估各项比赛的核心要素与参赛选题

通常情况下,赛事组织机构都会明确地提出赛事的组织原则与核心要素。

有些大赛甚至会推出明确的选题。因此,需对不同会展策划比赛的核心要素进行评估,针对会展教育的实际,决定参加与否。同时,应指导专业学生尝试有创意的选题,引导学生项目团队从市场调研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着手,熟悉组织机构的比赛规则,斟酌选题及方案中的每段句子与字眼。在拟定具有竞争力选题的基础上,进入实施的各个环节,形成项目管理,培养会展学生项目管理的组织与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