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49461100000033

第33章 “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理念与实践(3)

10.4.5精心规划不同赛事项目的时间进度

在校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对应教学要求与安排的,而现在会展类的社会赛事,因组织机构不同,会存在项目与时间不同。组织学生参赛就需在评估赛事项目后,进行有效的时间规划,在不妨碍学校教学计划与保障学生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制订参赛项目的时间表,取舍不同的参与项目。同时,学生参与会展策划比赛,也要有严格的时间安排和分工细则,需模拟会展企业的运转模式,项目团队要建立严格的时间进度表,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以及不同时间段要完成的工作进度。要引导学生了解耽误进度,会影响整个项目团队的工作进程。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时间观念。

10.4.6组建项目孵化团队,健全“导演组”功能

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组建项目孵化团队,以教师为主健全“导演组”功能,有利于扩大学科竞赛结合“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教学效果,也是会展教育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结合教程逐步深入,适时引导学生组建项目孵化团队,全面备战参与不同级别的赛事。在另一方面,随着比赛序幕的拉开,教师团队充分发挥导演作用,对于学生参赛的各环节加强指导,在参赛项目获得一定成功时,适时将各指导教师的特长以组建导演组的方式健全功能。统筹全局,协调参赛学生与指导教师分工合作,保证参赛项目的质量以及进度,同时也锻炼学生之间的协作性。

10.4.7参赛环节嵌入教学内容,提升“以赛促教”功能

在会展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需要将参赛的环节嵌入教学的具体内容中去,可以让学生从中掌握参赛的环节并对应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而提升“以赛促教”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校内比赛,引导学生掌握各项与会展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开展具有强烈针对性和高度逼真性的专业知识理论技术教学、技能操作应用训练与实际能力水平演练考核。通俗地说,就是开展以参赛为中心的会展专业的系列相关教学活动,以比赛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10.5“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教学成果

参加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浙大城市学院会展竞赛也是从最初的校内竞赛组织开始,逐步发展到参与全国性规模的大赛,为会展专业学生构建了创新环境,营造“干中学、学中干”的氛围。通过参赛这种途径,会展专业学生锻炼各种能力,检验学习中的不足,通晓了会展策划的流程,掌握了会展组织的方法。这不仅符合会展教育的初衷,也更为学生顺利进入会展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通过这种会展教育模式的应用,为会展理论研究和会展策划方面培养和储备了具备高、精、尖创意的会展人才。

10.5.1浙大城市学院校内会展策划大赛的组织

浙大城市学院在2009年组织与创办了首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会展策划大赛”,大赛确定了竞赛的相关原则,即开放性、主题性及阶段性,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宗旨,为学生奠定了大赛的组织基调。大赛获得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基本情况如下:

1.大赛的预热阶段

(1)大赛主题(注:确定大赛主题其意义在于让师生参与目标更明确)

1)院庆十周年(注:2009年正值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建校十周年庆典)

2)喜迎六十华诞再造西博辉煌(注:高度吻合建国六十周年与西博会庆典)

(2)参赛对象:全院各相关专业学生(注:旨在建立一个开放的竞赛平台)

(3)参赛方式:

(4)参赛作品要求:

1)任选一个命题自由发挥,要求作品主题鲜明,具有创新性;

2)作品可以选择策划会议、展览、活动等任一会展形式,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完整的策划,提交可行性报告的同时,需提供团队时间进度安排;

3)以文字稿(word)的形式上交。

(5)参考命题:

1)围绕“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十周年院庆”的会展项目主题策划;

2)结合杭州市第十一届西博会相关项目进行创意策划;

3)结合社会热点(如“金融危机中的企业应对”、“提信心、促消费”)等主题进行项目策划;

4)结合社会公益事业(关爱贫困,残疾)等主题进行项目策划。

(6)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最佳风采奖,最佳团队奖,最佳创意奖等各1名,入围奖20名。

(7)大赛进程:

第一阶段作品征集:4月3日~4月10日零时第二阶段海选:4月10日~4月20日(入围前20强)

第三阶段复赛:4月21日~4月29日(20进12)

第四阶段半决赛:4月30日~5月8日(12进6)

第五阶段总决赛暨颁奖仪式:5月15日(决出一二三等奖和各单项奖)

2.大赛的实施阶段

竞赛的组织开展工作(包含具体竞赛项目实施、赛前培训、评审以及后勤保障等内容,如有培训,需附详细培训时间、地点、授课学生数等)。

(1)具体竞赛项目实施

1)预赛:采取x进12的形式,分两个比赛会场同时进行,每个会场配备4个专业评委进行作品打分和点评。各小组对参赛作品的立项可行性进行阐述,每组限时8分钟。

2)复赛:采取12进8的形式,呈现方式不限,呈现内容包括全案展示,每组限时8分钟,在方案陈述第6分钟时工作人员会给予提示。评委根据作品内容与形式进行打分和点评。

3)决赛:采取会展策划项目陈述(PPT演示)和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总决赛每支参赛队均有8分钟方案陈述,8分钟答辩。各参赛队在陈述和答辩时应突出重点。

(2)赛前培训

1)4月23日:会展中心,学生27人,指导老师3人。

2)5月7日:会展中心,学生8人,指导老师2人。

(3)评审名单(注:安排专职教师参与评审,倡导教学相长)

1)初赛:

会场一:4名评审老师,有专业课程教师,也有实践课程教师。

会场二:4名评审老师,有专业课程教师,也有实践课程教师。

2)复赛:

评委:6名,结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师,再加系与分院领导。

3)决赛:

评委:共有15名,邀请来自省市政府、院领导、行业协会与会展企业。

(4)后勤保障

1)组委会30名同学全部参与会务工作,分配至分数统计、电脑控制、现场管理、音效控制、纪律管理等工作岗位,全面确保比赛的正常进行。

2)与行政楼后勤组取得联系,确保评委的茶水等问题。

3.大赛的总结阶段

校内比赛结束后,就指导教师指导竞赛、学生参赛情况要加以评估与总结,从中可以积累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参赛积极性方面的经验,提高教师的指导竞赛水平、工作态度与指导方法等,更好地将一些好的措施落实到会展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

首届策划大赛共有89名同学参加,在浙大城市学院校内的专业性比赛中取得非常大的反响。以下是大赛组委会鼓励同学参赛的一些具体做法:

◆举办方向所有参赛团队颁发“参赛证书”。

◆承诺今后如有会展企业的相关合作项目,如实习或工作机会,将优先推荐参加本比赛的参赛团队成员,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实践机会。

◆凡在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参赛团队,将有机会获得与知名会展公司合作,将参赛的策划案付诸实践,变成现实。(注:已经成功配对较多的会展项目)

◆凡在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参赛团队,将优先推荐参加“全国大学生会展策划技能大赛”,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承诺会展专业学生可望得到会展业专业人士“一对一”的点评与指导,对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有较大的帮助,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

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组委会在大赛的宣传期就鼓励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定位主题,并邀请有参赛经历的团队进行现场交流,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与丰富的想象力。在技能提高方面,组委会为所有参赛团队提供两次专业培训,以提高参赛团队的整体水平。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工作落实,再加上在筹备与实施大赛环节中的层层把关,使得会展项目策划的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学校指定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双师型”教师,以会展企业的角度对选手的参赛项目进行系统性的辅导与重要环节的策略性调整与处理,使策划方案更符合会展企业发展项目的实际。学校还配备了具有丰富平面策划设计能力的专职教师,从会展项目的品牌化、参赛时的具体表现手法、平面设计以及竞争力方面进行逐一辅导,使策划项目更符合竞赛现场的表现风格。学校的会展中心也派出了具有丰富项目运作经验的老师,全程解决参赛学生在各个环节产生的问题,做到“小灶化”针对性教学。教师团队本着耐心指导、个性引导的方法,不同角度地解决参赛团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参赛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受益匪浅。

10.5.2 第二届校内竞赛与浙江省会展策划大赛情况

“第二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会展策划大赛”从比赛整体结果来看,比赛获奖团队的实力比上一届有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作品主题上的多样性、创新性、时效性等多方面。各组参赛团队结合多种更符合学生想象力的创意手法,如乐器、相声、游戏等演绎各会展策划项目的核心内容,使现场展现方面有质的突破,丰富了竞赛的观赏性,也大大激发了参赛团队的创意热情。参加决赛团队所呈现的会展项目策划书引起了应邀到场的来自政府、协会与企业评委的高度赞赏。

因此,在第二届竞赛的奖项设置上,除保留与第一届比赛的基本奖项,如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还特设了“最佳创意团队”奖和“最佳营销团队”奖。学校的教务管理机构也从学院的奖项设置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参赛热情。在大赛结束后,竞赛荣获的三等奖项目“懒人用品展”被选送参加“第二届全国会展院校技能大赛”,这次大赛得到了会展从业者、各院校及媒体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报名参赛院校达35家,参赛学生470余人,参赛作品108件。浙大城市学院的参赛团队在与兄弟院校的同台竞技中勇夺第一名。

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育初尝“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成果,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与浙江省国际展览业协会共同策划并承办“2011年中博杯浙江省会展策划大赛”。大赛自启动以来就受到了会展企业和高校的积极响应,报名踊跃,共收到浙江省14个会展院校(占浙江省会展教育90%以上)的102个团队和13个省市会展企业的13个团队报名,提交会展策划作品共94件。

“2011年中博杯浙江省会展策划大赛”为保证大赛公正、公平地进行,选拨出真正具有创新、创意精神又具可操作性的方案,大赛组委会根据主题对参赛作品进行了分类和编号,企业组以A代表,院校组会议类以C代表,展览类以E代表,节庆类以F代表,其他项目类以PR代表,所有参赛文案一律隐去参赛单位及个人的信息,仅以编号及文案信息供评委们评审。初赛期间,评委会第一轮经过审议作品的摘要和选题说明,从创新、创意、环保、低碳、文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角度,提出各人对作品的见解并打分;第二轮对评出的作品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个案评审;第三轮对筛选后的作品再进行评审。每个作品都请评委投票确认,最后,通过认真、反复、公正的评审,共有18项作品入围决赛。

2011年4月9日,“2011中博杯浙江省会展策划大赛”在浙江世贸中心进行了决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有7支团队进入,共获7个奖项,进入前六名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另有3支团队获优秀方案奖。突显了城市学院会展教育的丰硕成果。

本次决赛赛制分为团队展示与评审提问两个部分。大赛评审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各参赛团队所展示方案从完整程度、创新创意、可行性三个方面进行评分,并综合其回答提问情况给予综合评定并作出点评。

18支参赛团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对各自方案的定位、特色、可行性、盈利性等方面进行讲解。浙大城院的参赛作品“2011中国(杭州)公共交通展”、“2012年杭州首届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2012首届杭州国际品质内衣展”等方案在参赛时,因主讲和答辩的妙语连珠、创意不断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也为浙江会展业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