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调适功能
当今中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人们意识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思想、旧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文化、教育、科学却还需要一个长时期的奋斗过程;科学的发展一时还不能回答人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种种疑问。在人类学家看来,宗教是人控制无法解释的生命现象的一种努力,巫术、宗教和科学这些社会现象都是人为了填补认识上的空白,对付无法控制的自然力而做出的不断达到更高社会意识水平的尝试。三一教所提倡的东西,可以给人们提供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慰藉,可以帮助信徒化解由于暂时的社会不公而带来的愤懑和怨气,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及人生种种烦恼,这种心理调适的功能,能够使信徒获得精神上的依托,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
三、教育功能
三一教作为莆仙地区一种独特地域文化,从道德、教化方面促进当地人民自觉遵循的自治功能,以达到安定社会和繁荣、发展文化的目的,对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它独特而实际的教育意义,生生不息。从三一教的教规看,条目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入门的教徒必须遵守“明训”(戒章)如下:(1)以三纲五常为日用;(2)以入孝出悌为实履;(3)以士农工商为常业;(4)明义利之辨;(5)戒饮过量之酒;(6)戒斗气之勇;(7)戒淫邪之行;(8)日搜己过,痛自忏悔;(9)每日素食一餐。女教徒戒条同,惟其(2)、(3)是以三从四德为实履,勤治纺织为常业。这些实际上就是生活的规则,民间信仰的表述方式如此细致入微、浅显易懂,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途径。
同时,三一教也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三一教信徒一老人为主,而老人们在农村往往扮演“教师”的角色,在大型的会议上布道,推广三一教的思想。在一些地方,传统是老人们为孩子们讲述《三字经》、《道德经》等,教诲人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象溪村陈氏浔山祠中摆放有一个电视机,村里的人每天聚集在一起看。电视机柜门上贴有一首“教戒少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书不读子孙愚,有田不耕仓禀虚。提醒着看电视的孩子们不可忘记学业。在一边的墙上,还有对联一副:无月难穷千里目,有书不负百年身。这样,在一个极其有限的空间中,三教信徒将其对教义(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的修养)的坚定信仰,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传输给了下一代。
四、社会交往功能
由于共同信仰三一教,信徒们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认同,进而集结为一个群体,达到群体认同。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之上,三一教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首先,参加教内活动,是教徒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共同的信仰加强了这一交往,成为教徒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桥梁。教规规定,“凡遇朔望或五、十日,要组织学习,讲经论道,印证心法。在学习中务必齐集一处,互相讲解”,“要定期举行会道,设教度人”。仙游县的各个三一教祠堂都会不定期地举行会道(学习经典),引导门人积极参加,同时,作为仙游县三一教活动的中心——林龙江纪念堂每年都会定期举行四次会道,这些对于促进门人之间的交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一部分门人向非门人宣传教义教规以扩大三一教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教内外人的交往。再次,三一教使我们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甚至与有着政治隔阂的台湾地区有了一条很好的民间交往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海外的三一教门人经常到莆田来拜谒三一教教主,加强了与大陆门人之间的交流,同时还积极捐资兴建学校、公路、桥梁等公益事业。最后,祠堂作为人们的生活重心所在,成为了人们活动、交流的场所。如象山村的浔山祠,每天晚上都会有十到二十个村民准时去看电视新闻。金山书院中,老人们有的练习书法,有的下棋喝茶,有的读书看报,十分自得。
五、社会公益功能
三一教之创立很大程度上与林兆恩本人的在倭寇犯境之际的毁家纾难的义行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是林兆恩这种爱国爱乡的举动赢得了信众的支持和拥护。三一教建立以来,也一直把社会公益事业作为自己的责任,非常强调门人信众对于社会的责任感。这是三一教的一个良好的传统,在今天依旧得到了良好的保存和发扬,凡是三一教门人所在的地方,无论是救灾济贫、怜贫助学、建桥修路、建学校、修水利、修文物、献茶水等等公益事业中,都会有门人的积极参与。此外,作为三一教的常规性要求,每个祠、堂都会在每年的年底进行普施活动,主要关心本祠、堂附近那些家庭贫困,需要帮助的家庭。在我们的调研之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三一教门人对于当地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比如郊尾镇的芹林书院为当地村道改造,发动门人捐资160万。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仙游县三一教活动中心的林龙江纪念堂经常为此受到政府的肯定和表彰。2001年5月,林龙江纪念堂被仙游县人民政府授予“助残捐资先进单位”;2003年3月,堂管委会主任李洪宗被县民宗局授予“宗教界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的称号;2003年11月,被县民宗局授予“捐资支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先进集体”,2005年1月,被莆田市民族促进会授予“扶贫济困先进单位”。这些都表明了三一教门人在宗教学习之余积极参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投身当地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当地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
第五节 三一教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一教作为地方性的民间宗教,在当地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农村社会而言,尤其重要),如何正确引导并发挥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重要问题。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当关注于对其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以利于三一教在当地的发展更加良性、有序,更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目前三一教内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龄结构老化
现在三一教的成员,大多为老年人,年轻人仅占10%左右。当问及一老年教徒时,他说信教图的是清静平安,老有所乐,但又担心后继乏人,传统文化得不到继承弘扬。
新中国成立后,三一教的活动一停就是几十年,再加上“文革”十年浩劫,几乎没有机会吸收新教徒,所以现在的教徒严重老年化。老年人年事已高,健康每况愈下,有很多已经去世,而年轻人对三一教不太感兴趣,也没有时间,更多的是为经济利益奔走。眼看三一教面临失传的危机,选择接班人、承上启下的问题就迫在眉睫了。而且目前的新一代教徒也和以往不同,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和商品经济意识,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既考虑到传统,又考虑到新形势,值得认真思考。
二、社会转型的影响
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影响着教徒生活的单一性。农业劳动时间观念不强,农民可以随时丢下手中的活计去参加三一教的活动,工人就不行,因为工业生产要求高度的劳动纪律性,在工作时间内工人只属于集体的生产流程而绝不可能为了按时参加教内活动而任意停下工作。这就使得由农民转变为乡镇企业工人、建筑承包工人及城市民工的教徒无法按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去参加活动,这就打破了农业社会中教内活动时间和形式的单一性。如果白天活动,人人都忙于工作,就不能参加活动,这使得更多加入其中的教徒为退休人员,因其时间安排比较自由。
三、信众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在创教初期,三一教是一个知识分子团体,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三一教的宗教信仰色彩逐渐冲淡了其作为知识分子团体的特点。比如莆田市三一教门人中,小学和文盲人数为25998人,占到门人总数的83.64%;教职人员中,小学和文盲的比重也为54.35%。由于文化素质的低下,大量的经典被忽视了,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迷信的方式,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三一教拥有着大量的经典,有着非常具有学术价值和思想史意义的文献,这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存和传授,对于三一教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三一教不仅仅是一种民间宗教形式,更是当地的一种文化,如何提高门人文化素质,传承三一教的文化内涵,应当成为相关部门要关注的问题。
四、管理相对混乱
在目前,国家只承认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5种宗教,而三一教则被定位为民间宗教。作为一种民间性的宗教,长期以来,三一教一直未被列入当地政府和宗教事务部门的管理范围,同时,由于三一教内部各个祠堂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三一教内部管理混乱、松散,对门人、信徒缺乏必要的约制力,导致迷信活动严重。这种状况无论是对于三一教本身而言,还是对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正如部分三一教门人在呈送政府部门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由于缺乏组织和领导,其宗教教规与心身性命之学不能为教徒所完全明白,致使教门渐趋晦蔽,其间也有少数别有用心和不明宗旨的人,以迷指迷,以讹传讹,异端四起,分门别户,甚至假冒三一教之名,谈妖说怪、跳神、咒术等,违背三一教之本旨,长此下去,势必致正教之演变,趋向邪径。”占全县10%以上的人口都是三一教信众(其中门人约4%),如何管理好他们,对于整个地方的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三一教门人中,老人和妇女的比重最大,达70%~80%。于是,很显然,三一教管理的有序化,直接关系到当地社会的稳定。
在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之中,笔者认为,根本问题在于管理,一旦在管理上得到妥善的解决,其他的方面也会迎刃而解了。当地的政府职能部门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诸如试点化管理等等。在试点管理的祠、堂中,完善了对门人的管理制度,建立了严格的人员、财务、保卫、消防、卫生、文物保护等等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试点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就仙游县而言,在全县的606个三一教祠、堂中,仅84个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的管理办法进行了登记,占全部总数的13.86%。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三一教祠、堂依旧是游离在有效管理之外的,管理的难度比较大。在2005年的调研中,仙游县民宗局负责人表示:“由于至今对民间信仰特别是三一教没有完整的管理细则要求,各部门管理责任都不能真正落实,对民间信仰规范化管理还有一定距离,如三一教协会至今未成立,全县中心未形成,给集中组织引导带来诸多不便。县民宗局管理执法人员缺少,乡镇宗教干部也不到位,对民间信仰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2005年年底,以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为组长的中央统战部、国台办、国家宗教局联合组成调查组对福建莆田地区的三一教信仰工作状况进行调研,随后2006年5月的《国家宗教局关于福建省民间信仰问题的调研报告》,肯定了莆田地区三一教信仰的管理工作,并原则上同意在莆田地区成立三一教协会,以更好地推进对民间信仰的管理和引导工作。这对于三一教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有了国家宗教局的肯定,三一教有了明确的定位,莆田市也积极开始着手三一教协会的筹备。2006年12月8日,莆田市三一教协会正式成立。无论是对于三一教本身的发展而言,还是对于当地职能部门的管理而言,这都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举措。三一教内部在教职人员培养、门人引导以及教义、教规、仪式和经典保存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同时,这种规范化的管理也更大限度地发挥了三一教对于莆田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